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太极拳,“膝盖”和“脚尖”有什么关系?

太极拳的武术技击和养生健身价值不言而喻,但是近些年来,不少人对太极拳望而却步!为何?因为,很多人在打太极拳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膝盖不适。甚至发现很多太极拳的名家、大师们也患有此疾,所以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太极拳。

我看见过许许多多关于如何避免膝盖疼痛的文章,其中最趋于一致的观点就是“膝盖不能超过脚尖”。也有些人,为了避免膝盖超过脚尖,打拳时撅着屁股。这种方法确实能减少膝盖的受力,缓解膝关节疼痛。但是却违反了太极拳“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打太极拳“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只是一个表象,是个伪命题!因为即使膝盖不超过脚尖,如果膝关节受到压力,久而久之,膝盖同样会受伤,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我们要找到“不让膝盖受到压力”的方法,才是解决膝盖问题的关键。

其实我们都把膝盖太当回事了!拳论中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其中的“腰隙”就是“胯关节”。胯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运动关节,要解决膝盖受力的问题就全靠它了。下面我们从静桩、活桩和动步三个状态来分析胯关节和膝盖受力的关系。

松胯是各式太极拳的共同要求。在静桩的情况下,松胯是双腿同时把地面给身体的反作用力,沿着小腿、膝盖向上,再顺着大腿向上向后走,推动尾骨微微后翻,牵动命门自然前合(推动督脉沿着脊柱上行)。因为地面给身体的反作用力是沿着膝关节向上向后上行,膝盖当然不受压力,其核心就是松胯!松胯,就是放松胯关节,是减轻膝盖受力的科学锻炼方法。

其次就是活桩,也就是在不动步的情况下,身体立体螺旋的转动。在静桩“松胯圆裆”的动作基础上,身体下沉一侧的劲,自上而下经腰、胯,到大腿,沿着大腿的外侧和后侧经过小腿到脚而入地。同时地面给身体的反作用力又沿着小腿、膝盖内侧向上,再顺着大腿向上向后上行,经过尾骨,引到腰上。因为全身自上而下松沉的力不经过膝盖前部,而向上的反作用力只能减轻膝盖的受力,不会增加膝盖受力。此时膝盖只是起到连接的作用,支撑的力量来自脚底和大腿。如果你愿意,此时完全可以忘掉膝盖,甚至连小腿一起忘掉。而命意的源头一定要守住“胯关节”,放松至空灵。

无论是摆脚还是扣脚,其关键是要把大腿、膝盖和小腿作为焊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单元运动,不允许膝盖与大腿、小腿产生左右错位受力(晃动、扭动)的相对运动,只能在顺着关节的生理方向上做轻微的辅助运动。摆脚、扣脚的关键之关键在于身体重心的移动,也就是身法和步法上虚实的变化,而这种虚实的变化完全是通过胯关节的“松沉提落”来实现的。所谓脚部的摆扣只是一种现象,而且是轮子最边缘部分的运动现象。

掌握了摆脚和扣脚的方法之后,对于出步(包括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和收步就更容易理解。在摆脚、扣脚的基础上,继续用腰胯来调整虚实,加大身体重心的移动,从而实现用腰胯带动步法的进退,由根结贯至稍节。总的原则是,凡是出步,都是利用腰胯的劲挤出去,由胯到大腿到小腿最后到脚;凡是收步,都是利用腰胯的劲带进来,同样是由胯到大腿到小腿再到脚。这正符合太极拳“腰胯带动四肢”,“以腰为轴”,“四肢为轮”的原则。

总之,太极拳的所有动作,腰胯是主动,四肢是被动,膝盖仅仅是作为我们肢体的一部分,起着和其它关节一样的连接作用。明白了这些道理,才能做到在练习时,用意识指导我们的行动 —— 忘掉膝盖,不把膝盖当回事!这就是“打太极拳引起膝盖疼痛”所不为人知的秘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拳理拳法】探索“打太极拳引起膝盖疼痛”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靠墙静蹲是预防膝盖损伤的不二法门
太极拳与膝盖之间成相辅相成
驳大师关于膝盖的错误观点,定要明白这几点,不然很容易膝盖疼
打太极拳,到底伤不伤膝盖?
胯的真正练法(正的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