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学会给予别人,你才会变得富足

一、六亲不和,才会有孝慈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这段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它的直接内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以挽颓风。老子对当时病态社会的种种现象加以描述。

二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

这是说,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二、静中有大智慧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

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君在古代意思很丰富,不仅指君王、君主的意思。一个人精神上的主导也可以称为君。老子这里是告诉我们静的作用。

常言道,静水流深。内心的静是我们看事情、思考问题的一个基础。静能定,定能生智慧。《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定,诚然。

三、做事情要懂得“正”和“其”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译文:治国要用“正”,带兵打仗要用“奇”,取得天下要通过“无事”。

正和奇是一组相对的词汇。老子说以正治国,就是说治国要名正言顺,发布法律规章让大家知道,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就是要讲规则。

以奇用兵,就是说,带兵打仗要时常突破常规,出奇制胜。这给我们做事做人启发很大。

做人要正,讲信用、心口如一。做事情则要讲变通,打破常规,创新方式。

四、成大事与做难事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文:要想做成难事,必须从容易的事着手;要想做成大事,必须从细小的事情入手。

都是很多事纠缠在一起,盘根错节,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天下的大事,也都是由小事纠缠在一起,所以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老子这几句话,讲出了事物难易、大小的辩证关系.很富有哲理意味。

在老子看来,对于难事,应从容易下手的地方作起I对于大事.应先从细小处着手。

他主张先易后难,逐步完善,以蚂蚁啃骨头的劲头,一点一点击干。老子告诉我们做事的方法策略,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五、如何管理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老子的政治智慧是很先进的,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好的统治者。

话说在齐国,洪水冲垮了桥,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这边。这时候晏子(齐国宰相)也要过河,就用自己的船把这位老者载到了对岸。

老者过河后感激涕零,称颂晏子的盛德。这就是老子说的:其次,亲而誉之。

最好的统治者是这样,发现桥被冲毁,立即组织人修好桥,无声无息地就把桥修好了。

人们不知道桥是谁修的,或者说人们仅仅知道统治者很快修好了桥,或者根本不知道桥坏过。

六、不自私,才能“成其私”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圣人坚持以其无私的心态,反而成就了他个人。

这里当然不是指那种以退为进的权术。这主要是因为对“私”的误读,“私”的本意是“个人,自己”,而不是只作“自私、私利”讲。

圣人“后其身”、“外其身”自然是无私之为、无心之为,而不是为了成就自己私利的花招。

因为无私得到人们的推崇而有所成就,不是圣人的阴谋,而是自然的结果。

联系人生的体验可了解,如果心存私念,要做到“后其身”、“外其身”,一时一事或许可能,持久而为就做不到了。

所以,老子的“无私”不是假“无私”,老子所提倡的行道而不是阴谋。

七、给予别人而自己愈有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圣人”不积累财货,他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可能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

世上的人都在不断积聚财富,老子告诉我们另一种富有。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于他积累多少财货,因为积累起来的财货总是有限的。

行善帮助别人,而与人而愈有。在现代社会,我们满耳充斥的都是“竞争”、“竞争”、“竞争”。

殊不知,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规律恰恰是相反的,你不争,谦让,给予,一心一意地去做事,反倒会得到的更多。

小人锱铢必较,争而不为,一天到晚争来争去,常常什么都得不到。就算一时得到,也终有一天“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其实,想明白了就会发现,给予的同时也就是在获得,坚持不断地给予,就一定会有大收获。

正所谓“助人者,人恒助之”。我们奉献不求回报,我们施舍不求得到,我们坚持广种福田,一定会“愈有愈多”,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吧。

八、成熟是一种光而不耀的境界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sì),光而不耀。

译文:圣人方正而不孤傲,喻指道者虽有所合于规矩;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坦率但不过分为放肆。"光而不耀"即光明而不耀眼。

《易经·乾卦》上说:亢龙有悔。亢就是飞得太高,至进不知退。

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就是不成熟的表现,必然会招致不好的结果。

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懂得辩证,懂得度。真正的成熟就是老子说的,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的确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九、修道要作减法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译文:求学要每天积累学问,修道却要每天减少;不断减少,以至于无为。

任继愈先生认为:“老子承认求学问,天天积累知识,越积累,知识越丰富。

至于要认识宇宙变化的总规律或是认识宇宙的最后的根源,就不能靠积累知识,而要靠‘玄览’、‘静观’。

他注重理性思维这一点是对的,指出认识总规律和认识个别的东西的方法应有所不同,也是对的。

十、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译文:和解大的怨恨,必然还有残余的怨恨,怎么能算是妥善呢、因此,圣人执借据却不逼索于人。有德者就象执借据而不逼索一样,施德不求报,得理能让人。

人生最难的就是不责于人,这是很高的修养。老子强调,为人宽善,即使我们占尽优势,也不能咄咄(duō)逼人。

老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叫“为善”。当我们处于劣势的时候,不责于人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 

一旦你占了优势,还能做到不责于人,这才是真正的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人生最高的修养,是不责备别人
道德经:人生最高的修养,不是责怪他人
《道德经》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
《道德经》20种人生大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
学习道德经,感悟 20种人生大智慧(4)
《道德经》20种人生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