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荚果蕨

折叠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荚果蕨(共5张)​植株高70-110厘米。根状茎粗壮,短而直立,木质,坚硬,深褐色,与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4-6毫米,先端纤维状,膜质,全缘,棕色,老时中部常为褐色至黑褐色。叶簇生,二形:不育叶叶柄褐棕色,长6-10厘米,粗5-10毫米,上面有深纵沟,基部三角形,具龙骨状突起,密被鳞片,向上逐渐稀疏,叶片椭圆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50-100厘米,中部宽17-25厘米,向基部逐渐变狭,二回深羽裂,羽片40-60对,互生或近对生,斜展,相距1.5-2厘米,下部的向基部逐渐缩小成小耳形,中部羽片最大,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无柄,羽状深裂,裂片20-25对,略斜展,彼此接近,为整齐齿状排列,椭圆形或近长方形,中部以下的同大,长5-8毫米,圆头或钝头,边缘具波状圆齿或为近全缘,通常略反卷,叶脉明显,在裂片上为羽状,小脉单一,斜向上,叶草质,干后绿色或棕绿色,无毛,仅沿叶轴、羽轴和主脉疏被柔毛和小鳞片,羽轴浅棕色或棕禾秆色,上面有浅纵沟;能育叶较不育叶短,有粗壮的长柄(长12-20厘米,下部粗5-12毫米),叶片倒披针形,长20-40厘米,中部以上宽4-8厘米,一回羽状,羽片线形,两侧强度反卷成荚果状,呈念珠形,深褐色,包裹孢子囊群,小脉先端形成囊托,位于羽轴与叶边之间,孢子囊群圆形,成熟时连接而成为线形,囊群盖膜质。[1]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分布

产黑龙江(小兴安岭、带岭、乌敏河、阿城、穆棱、尚志、伊春)、吉林(长白山、安图、抚松、靖宇、漫江、延边)、辽宁(千山、临江、岫岩)、内蒙古(宁城)、河北(小五台山、涞源、内丘、兴隆、围场)、山西(灵空山)、河南(卢氏、西峡、栾川)、湖北西部、陕西(南五台山、太白山、蓝田、宁陕、奕城)、甘肃(康县、文县)、四川(城口、雷波)、新疆(阿尔泰)、西藏(察隅、波密、察瓦龙)。也广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北美洲及欧洲。

折叠 编辑本段 生长环境

生山谷林下或河岸湿地,海拔80-3 000米。

原产中国,多生于海拔900~3200米之间的高山林下。喜凉爽湿润及半荫的环境,也能忍受一定光照。冬季温度不低于10℃。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宜。

折叠 编辑本段 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

孢子繁殖也可以说是播种繁殖法。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孢子采集。当荚果蕨的孢子叶从深绿色变成黄棕色时,这就代表可以采集了,时间大约在9月的中下旬。要在长势良好的植株上采集孢子叶。将孢子叶晾干后碾碎,将孢子囊取出后放入冰箱,温度约在0~5℃。播种前药用无菌水清洗消毒,等孢子囊裂开后取出孢子即可。

然后是制作土壤,也就是搭配培养基。选料有草炭土河沙和暗棕壤按比例搭配,另外可以选择将石头和粗河沙灭菌后放入培养基中。播种前要使培养基的土壤充分湿润,可以将培养基浸在水中来使土壤湿润。然后将孢子洒在培养基上,再放在水中浸润,第二天再取出。然后将播种后的培养基移到室内,这时室内的温度要在20℃以上,湿度要达到80%以上的室温。

营养体繁殖

营养体繁殖又叫作分株繁殖,也是一种常见的繁殖方式。这种繁殖方法通常选择在春秋季节进行。首先要选择根茎发达,长势良好健壮的植株,将其蕨苗连根带土挖出,不要损伤根部。同时要将母体挖出,将其切成若干块,但要保证带根带叶,保证成活率。平整好土壤后进行栽培,栽培时要保证行距为40cm,每一个穴位栽一株,然后盖上土压实再浇上水即可。

注意事项

选用孢子繁殖法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选取孢子时要注意方法,一定是将孢子囊贮存于0~5℃的冰箱里,播种前要用无菌水冲洗,放在无菌纸上晾干后方可取出孢子。配置的培养基也要进行灭菌,排除病虫害的干扰。

选用营养体繁殖要保证切割的母株上要带根带叶,这样才容易成活。栽种时不要种的过于密集,把握好间距,覆土后一定要压实,确保根茎跟土壤的充分接触。[2]

折叠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松土除草

经过长时间的栽植,一般花盆中的土壤都会板结,透气性会变差,杂草肆意生长,花盆中的养分也已经消耗殆尽,所以要定期为荚果蕨松土除草,最好在除草后往盆土中覆盖一层稻草或者是锯末,这样既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又可以防治杂草的肆意生长。另外,为了避免荚果蕨中夹杂其他野草可以在栽种的时候将培养土中明显的草籽清除掉后对培养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定期施肥

荚果蕨的生命力顽强,适应力也很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为其施肥,相反的,每隔半个月就要为其施一次薄肥,施肥过多容易造成荚果蕨的肥害,使其枯萎或者是死亡,施肥过少的话,施肥的周期就要缩短,肥料以氮肥为主。冬季生长不旺盛的时期可以一到两个月施肥一次。

适量浇水

荚果蕨喜阴喜湿且不耐高温,因此在夏季的时候,将其放置在阴凉的地方养殖,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并且每天为其浇水两到三次,要注意一下,浇水的时间尽量是在早上,并且避免中午的时候浇水,中午温度过高,荚果蕨的气孔处于打开的状态,浇水会对荚果蕨的气孔造成伤害,影响它的正常生长。冬季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减少浇水量,但是依旧要以保持土壤湿润为主要原则。[3]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价值

药理作用

荚果蕨的根茎中含有多种药用成份。所以,荚果蕨有清热、解毒、止血、滑肠、降气、祛风、益气安神、化痰等功效。的功效。而且,荚果蕨,味苦,清凉,有小毒,对脑膜炎双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而且,新鲜的荚果蕨还可以抑制杂菌。除此之外,荚果蕨还有杀虫驱虫的作用。

观赏作用

荚果蕨展开着的卷头像鹦鹉螺的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荚果蕨还有着“动力学上的动态美”的称誉。荚果蕨的叶片细长,约为50cm到110cm,叶脉羽不分枝,姿态曼妙。叶片颜色会从翠绿变为黑绿再变成棕黄色,是很好的观叶植物。荚果蕨在欧美各国家,受到很多人们的喜爱。

食疗作用

荚果蕨中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和多种矿物质等。所以荚果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以及很高的食疗作用。荚果蕨的幼叶可食,是山野菜中的极品。而且,山野菜的生长环境不受污染,且营养价值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线蕨的养殖方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荷叶铁线蕨
石松
蜈蚣草的繁殖及栽培管理技术
求助:芽管的定义
霉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