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哪个地方的人最会装傻

     春秋哪个地方的人最会装傻

百家诸子,但凡提到当时的宋国,几乎都以“愚”来形容这个地界儿,宋人简直就成了春秋战国“蠢笨”的代表。

庄子在《逍遥游》里讲了这么个段子。宋国人经商是很出名的,有一回,一个宋国商人发现从来没人贩帽子到东南的越国,他认为这是个无人知晓的巨大商机,于是悄悄囤下一批礼帽,费劲地运到越国来卖。到了越国他才知道,由于这里气候湿热,人们常年剪掉头发,光膀子刺纹身,从无戴帽子的习惯,压根就没有销路,结果买卖赔了个一塌糊涂。

孟子也讲过一个宋人可笑的故事。说有这么一个农夫,站在自家田里老觉得秧苗长得太慢,于是猫腰低头,一棵一棵把秧苗都往起拔高了几寸,一直干到骨头都要散架才回家。踏进家门他就跟老婆孩子表功,说今儿个我可是累坏了,我挨个儿帮着咱家的秧苗长高了好多。他儿子不明白老爹是怎么帮秧苗长高的,抬脚来到田头察看,这一看儿子差点晕过去,一地的秧苗全都枯萎死掉了。揠苗助长的成语,就出自这儿。

韩非子《五蠹》里举了个宋人例证更有趣。说宋国有个农人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的,有一天他坐在田间晒太阳,见一群人在围猎。距他不远的地方有棵树,众人追得紧,一只兔子跑得慌张,竟然一头撞到树上碰断脖颈当即倒毙。他兴奋地捡起死兔子,回到家剥皮炖肉美餐了一顿。打这以后,这位啥也不干了,天天守在那棵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结果当然是不仅兔子再没捡着,反而招致众人耻笑。这就是咱们后来词汇里所谓的守株待兔。

为何宋国总出这种妖人呢?诸子又为何老拿宋人开涮呢?这可能与宋国特殊的身世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宋国,地跨今天的河南、山东和江苏三省,商丘是其国都,属于丰美富饶的膏腴之地。最初周武王灭殷商之后,没有将商的后人赶尽杀绝,而是很大度地容殷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续其香火,守其商都地盘,并委派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监督辅佐武庚。

周武王一去世,儿子成王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管叔和蔡叔还有个霍叔,这三兄弟首先心里不平衡了,加上武庚一直对武王灭商心中怀恨,遂一拍即合,合谋作乱。最终被周公收拾掉了,武庚毙命,管叔被杀,蔡叔流放,霍叔贬作庶民。如此一来殷商的遗民还得有个头呀,周公召来了殷纣王的同父异母弟微子启,让他来管理商的后裔。立国于宋。

微子启是个明白人,周灭了商,人家不仅没继续屠戮,相反封国且免了进贡,所以他很明智地提醒自家人,我们是周朝的客人,客人就守着客人的本分,千万别去喧宾夺主!

微子启的乖乖做客人主张,落实在行动上,是不是就是大家都装笨熊呢?诸子百家频繁地列举宋人的“愚”,这个“愚”字由微子启的主观来检视,岂非与“虚伪”、“狡猾”、“机智”同义?而上述那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宋笨伯,无疑是微子启政令的践行者。

其实在当时,就有高人早看出了宋人的心机。

老子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明确指出,大凡人装出来的无知,那全都是掩人耳目的;天下真正聪明的人,既不显山露水,有时还专门以愚笨示人。

孔子把宋人式的装傻捧到了更高的高度,他拿卫国高官宁武子的“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国家安宁我做官、国家混乱我装傻躲起来——来同比宋国人的“愚”,称“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他们的智慧你也许能学到一点,他们装傻充楞的本领,没人能学到手。

遗憾的是,宋国微子启之后的子孙们,丢弃了他们先祖藏能守拙的生存哲学,逐渐张扬,称霸诸侯,最终被齐所灭,遭齐、魏、楚三国瓜分,人去国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子百家为啥总拿宋国人开涮 这与宋国君主有啥关系
东周列国编年史:宋国(西周篇)
《孔子那些事儿》第2章
中国有皇室血统的50个姓氏 看有你的么(49)
说说微子启
邹氏开姓始祖——宣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