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是一年清明时,这么多习俗第一次听说!

清明节,中国“时年八节”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冬至后的第108天,通常为4月4日—6日之中的一天,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为中国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后,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长假”。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而除此之外,其实清明节还有许多的习俗,只是因着时间的发展,物质的限制,渐渐淡化,不被后人所熟知。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啊,顺便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重拾起来,约上三两小伙伴,共欢乐。

一、融合寒食节习俗——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

这个习俗有一个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饥饿之际,随臣介子推割肉熬汤,救下重耳。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犒赏群臣却忘记介子推,介子推不愿按群臣建议主动邀功,携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亲自请介子推 ,然绵山巨大无从寻找,在臣下献计下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这几个习俗,算是为我们所广知的了。

二、踏青

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三、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四、蹴鞠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五、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清明植树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六、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七、插柳、戴柳、射柳

这一习俗,有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因为介子推逝于柳树下。

又有说,是为了清明与柳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因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还有一种说法,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者,还有直接将柳枝插于头髻者,是为戴柳。

射柳是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

八、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九、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在清明至谷雨时分,四里八乡的农民趁着农闲,齐聚镇上,去往乌镇寺庙烧香祈求蚕桑丰收。

清明时节习俗文化多姿多彩,时节食物也是诱人。我只想说,往年无知的我,错过了多少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柳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习俗】扬州人,清明风俗你知多少?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 (百山探索)
清明节古代人都干点啥?
清明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