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很无用】(网文)
  部队转按:文学很美好,文学很舒服,是一道精神菜肴。自古及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不胜数,有许许多多文人雅士为此衣带渐宽终不悔,自得其乐。然而,文学无用,文人无用,书生无用,书生酸腐,却是事实。不仅如此,文人还有牢骚满腹、目空一切、自命不凡、无政府主义(实乃 超级极左——人们只注意到巴金倡导讲“真话”,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等臭毛病。“以文会友”,简直是想扎堆弄一大坛子酸菜,自娱自乐嫌不过瘾。没有酸腐毛病的文人,算是生活中的智者,为数极少。看了这篇文章,就转载表达一下自己的思想,倒不是因为他写得好写得妙。因此,在网上,除了古典诗文,所谓其它文学作品,差不多有几年了,我基本上既不阅读,也不收藏。我不习惯在网上欣赏文学作品。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好书好文章,要品纸香书香,方是正道。对于学问文章事,我还是那句老话:学到深处即向史——这句话如果未与他人巧合,算是我的原创,它曾是360“我的图书馆” 首页言志语。可是,我的图书馆历史栏目虽然不少,收藏的内容却并不多又是为何?这是因为,历史方面的文章资料浩如烟海,我以收藏网站为主。由于不便公开,我收藏的历史网站是“私有”的。另一个原因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文章资料鱼龙混杂现象比较严重,如何解读历史,与个人立场、政治立场有很大关系。缺什么就补充什么,而且音画比较直观的美感,我很喜欢。所以我的收藏,以音画艺术内容居多。我的收藏、作品,除了事涉敏感、私密,不便公开的而外,一律不存在著作、专利权之类的问题,读者可以随意引用、传播、修改,乃至盗用。我对著作、专利权一向不以为然,认为那是人性向私的产物。我很认同“分享是一种美德”的主张。许多网站不允许非商业性复制、盗链、使用,又小气又自以为是,实乃画地为牢,最后禁锢的是自己。这是自私本性的暴露,也是因中了资本主义政治、法律、价值观念的邪毒的缘故。    
       文学有什么用?有人说:“文学,是这个世界的终极立法者。”这纯粹是大言欺人,是矮子观场!有哪一门学问敢自吹配得上终极立法者的称号。有人说:“我阅读某部文学作品很震撼了!”那我要说,你的震撼其实并非来自文学本身,而是来自作品更深层维度的灵性书写,是来自那朝向柔弱心底里的最深密的宗教情怀,那仰望神圣者的虔诚和敬畏。风花雪月的作品可能是最文学的,然而却是无法让人震撼的。对苦难的悲悯,对人性的自省,对终极性关怀的追寻,都是非文学能够笼罩的,而是必须进入到社会、伦理、宗教视野以内的。     那传世的最伟大经典确实有文学性蕴藏其中,但又岂是我们当代人所谓的文学。《周易》、《圣经》、《可兰经》、《诗经》、《楚辞》、《论语》等最古老的经典,都不是以其文学的身份在为世界立法。《神曲》、《浮士德》、《堂诘柯德》,又岂是以其文学的身份赢得世界性的殊荣。不过我们当代中国人从来擅于情才而弱于于哲思又暗于宗教,故喜以文学读之罢了。这也难怪中国文学的路越走越窄!     文学大抵是无用的,文人也大多是很受伤的。可悲的是,我们中国很多文人却以为自己很有用,结果他们以其贫弱的思想,以其不小的影响力,而不小心跨入社会、政治、思想领域时,便误导了大批智识未开的群氓。很多作家都是大言炎炎的指斥时政,而却不知民主、自由之为神马,却还能赢得那么多拥泵(疑为“趸”之误——部队注)者,不禁深感失望。以此终知中国民智之难启也!  在传统的家天下时代,圣世明君的统治策略就是要将本来可能有用之人都变成无用文人。文人误国,由来久矣!历代昏君的错误就在于把无用文人都赶入江湖,从而让文人气急败坏地变成有用人才。中国当代文人无用,就是因为废书读得太多,就是在庙堂之上还有一碗粥喝,就是因为还没有达到气急败坏的程度。当代社会的可悲也在于,那些有粥喝的文人还要引导年轻人变得更无用,让他们连粥都没得喝!  有人说:“文学是对生活的一种指引。”这纯粹是很担(疑为“扯”之误——部队注)蛋很白痴的看法,如果真让文学来指引生活,那这个人多半会成为废人。文学最纯粹的是展示文人在处处充满陷阱的复杂世界的茫然无措的探索,碰得头破血流的悲苦,无人理解的孤独,以及偶尔获得阳光雨露的欣喜。文人以纯真的赤子情怀,在世界的行走中,揭示这世界的残酷、黑暗和腐朽,以及他们无法应对的绝望和凄凉。在发泄情绪中,文人大多是给不出问题答案的,是给不出最终出路的,即使他们给出了,也大多是错误的。因此,文人很受伤,被他们胡乱指引的读者却会更受伤!  真正的清醒者,是不会从事文学的,而更愿意做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圣徒、传道者、立法者、企业家……你所看到的那些给你人生启迪的文学,大多是你在自我生命体验及阅读中的省悟,是你自己救了自己,不是文学救了你。因此,你即使不读到那本文学作品,你可能读到其他同样的作品,或者根本不读任何文学作品,最后也能省悟,因为只要你你坚持寻找出路就行了!  还有些伟大作品,貌似可以给我们指引出路,很遗憾,只是我们偷懒给它胡乱命了一个“文学”的名称罢了。谁叫我们思维都那么简单呢?因为这些伟大作品的作者,早已经不仅仅是文学家了。我们这贫弱的民族只愿意阅读他花哨的文词,而忽略其深邃的思想。比如很多人喜欢卢梭的文辞,而于其自由、民主、平等的真精神却视而不见,更别谈什么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并不以文学鸣世者。中国人读西人的书大多买椟还珠!这真是没有大脑的民族的悲哀。  以下内容为部队转载原文时添加:         清. 黄景仁《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汉.赵壹《刺世嫉邪赋》节选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伊优北堂上,抗脏依门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解读《老人与海》
53网络影响文学的未来
于大卫‖我与峻老的文学情缘
“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及形成原因
中国古代文人性格
文学与茶: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来看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融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