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摘 要】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本文从课堂教学语言的的具体要求:准确严谨、简练明白、生动形象、启发性、节奏感、幽默感,课堂教学语言的的具体运用:导语设计、提问设计、答题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试图以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达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 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运用教学语言这一有力的工具,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的知识海洋,开启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

1.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准确严谨

教学语言的准确严谨是指正确地引用科学术语来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杜绝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只有达到了这个要求,才能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判断,才能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的问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在讲课时表现出课堂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反之,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废话连篇,语无伦次,说不清道不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严谨又表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上,“序”是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讲授的内容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语言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推导有致、言之成理;学生在授课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简练明白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听得明白;冗长罗索的语言,让人抓不住要害,越听越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所谓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听懂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晦涩难懂,词不达意,就会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必然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3.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的山泉流进学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笑脸。为此,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意境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中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不同的内容,时而轻言细语,时而慷慨激昂,有时滔滔如激流,有时沙沙如春雨,这样不仅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地诱发教师的灵感,以至妙语连珠,意趣横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

语文教师的语言尤其应该生动形象、饶有情趣。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再现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之感。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通道,架起由此及彼的“桥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增补想象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画面、形象、形态和意境等,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

4.课堂教学语言力求有节奏感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作为教学语言艺术亦不例外。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曲调的抑扬顿挫、音节的疏密相间各个环节有机相连,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语言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以为必须快慢适宜、动静相生、抑扬顿挫、起伏有致。譬如什么地方用快速而又轻松的语调大珠小珠落玉盘地叙述;什么地方要放慢语速做到一字一句都落到学生耳朵里;什么情况下暂停,以便酝酿气氛,培养感情,使学生舒展开想象的翅膀,都得有个讲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无意注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

由此可见,处理好教学语言表述的“疏”“密”关系决非小事。讲课时言辞过“疏”,慢条斯理,断断续续,就会引起学生听课时,神经松弛,注意力弥散;讲课时语言过“密”,铺天盖地,密不透风,就会引起学生听课时,神情疲劳,无法静思默想,完整收取信息。过“疏”过“密”的教学语言均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如何使课堂语言疏密得体、繁简适宜呢?最重要的是对授课内容的筛选和提炼,只有通过悉心斟酌,反复揣摩,适当安排,才能在授课时做到从容不迫,疏密得体,缓急自如。

5.课堂教学语言力求有幽默感

喜欢风趣幽默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教师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自然会使学生喜闻乐道。但是,要使这种幽默的语言真正能够产生出美感来,让学生的的确确觉得是一种享受,打心眼里佩服,就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教师不同于演员,他的主要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不能以庸俗的笑料去迎合少数人的不健康心理。幽默的语言必须以丰厚的学识和机敏的应变能力为前提,应通过一些随机的“点化语”或“插入语”化平淡为神奇,才能产生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真如有位老师说得好“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

1.导语设计要情趣盎然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教学语言。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上师生都要成为进入作品特定的“角色”,而不是旁观者。因此,教师不仅要用思想逻辑说话,还要用生动的形象和激越的感情说话,精心设计情趣盎然的导语。导语的设计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语言表述的手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景,让他们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如有一老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采用激趣导入法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东风浩荡、万物复苏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耳边就仿佛听到了解冻的小溪淙淙地流淌,报春的燕子细细地呢喃;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春为人们所喜爱,为人们所歌咏。朱自清的《春》妙笔传神,历来传诵不衰,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的导语,用诗一般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言语影响、陶冶学生,使他们移情、入情,很快进入角色。又如:在讲《苏州园林》时,采用设疑导入法设计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提问设计要指向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引导,能够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是一个脚手架,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还是一种点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又是一种语言示范,教师现身说法告诉学生应怎样质疑发问。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怎样提问。

1)问题设计要注意科学性,要求语言严谨,思维严密,指向明确。不要因为提问者语言表述的模糊而使学生陷入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一般说来,问题设计要注意着重把握下列几个方面:问题有实际价值(忌无疑而问),提问准确具体(忌歧义,忌宽泛),问题指向明确(忌大而不当),把握关键问题(忌主次不分明)。下面的几个提问设计非常高明:①《祝福》一课鲁迅是怎样描写祥林嫂的?描写祥林嫂又是怎样写祥林嫂的衣着、眼睛和面部表情的?②《桃花源记》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向往什么样的社会?你认为对这种社会应该怎样评价?③《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活该独词成段,说说活该有哪些含义?④《在烈日和暴雨下》中风雨中的树叶就是祥子的命运,从祥子可以想到广大车夫的命运怎样?例①属于分析性的问题,先从总体方面提出问题,再从具体方面提出问题。例②属于概括性问题,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例③、④属于综合性问题,例③是针对文中一个词提出来的,例④是针对文中的一个句子提出来的。教师在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对全文做出理性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写,那样写有什么作用和好处等等,从而在提问设计上考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综合能力。

2)设计问题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在课堂提问中,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或一声不吭;或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回答基本正确,这说明所提问题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老师运用机智的语言随机应变地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的疏导性、铺垫性提问,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顺利地解决难题。例如:教《项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问题一提出,学生黯然。又问:“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回答;“是一个追求享乐,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爱虚荣之风大盛。”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由难度过大到教师想方设法“化难为易”,避免了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使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解决了。

3.答题评价要恰到好处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语言。”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性语言的恰当表述,使它不要损伤我们孩子的自尊心和进取心。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这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果我们的学生答案不完整,我们可以耐心地说:“也许有的同学还有新的见解,你想不想听一听?”如果我们在讲课时本来是想设置一个问题,让大家有思考的机会,而有的同学却冷不丁地突然冒出一句,我们可以开玩笑似地说:“你反应真快,如果能给其他同学一次机会就好了。”使学生容易接受。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我们可以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倘从XX角度考虑,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对学生的提问、回答,表扬要及时,批评要委婉。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使学生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运用赞赏激励式评价,激发学生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深浅适度,富有针对性;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性。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构建好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增效“五招”
谈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