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化”同步练习
江西省乐平中学 曹达金
一、选择题
(2011年高考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表1
国家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出生率低  B. 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 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 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读“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3.由图中可知乙国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其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高    B.机械化水平高
C.社会福利好       D.历史悠久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   B.目前,甲国属于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
C.乙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是人口较少    D.丙国的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
5.在城市化过程中(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2010年5月5日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中国南方,各地洪水肆虐。从5月12日开始,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在两个月内陆续遭遇十多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据此回答以下2题。
6.下列关于城市内涝的人为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极端天气现象增多    B.城市绿地增多  C.水泥地面增多     D.地下径流太少
7.下列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多建立气象观测点,增大数据收集量  B.强调绿色城市化和屋顶绿化
C.保持城市道路的畅通          D.加强城市排水工程建设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8.阶段I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A.初期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9.阶段II中,城区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
①通不便  ②地价上涨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以下行为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 )
A.北方城市居民冬季由分散供暖为集中供暖   B.规定汽车禁鸣区域
C.增加建筑密度,改善居住条件        D.将垃圾分类处理
《广州日报》2009年6月16日报道,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正持续快速扩张。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1.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12.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  )
A.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
B.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
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D.促进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回答以下三个题目。
13.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春季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
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
14.目前,该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 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限制城市汽车数量    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D.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6.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
17.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读下面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以下两题。
18.能正确反映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  )
19.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2题。
20.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1.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9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22.在城市化过程中(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二、填空题
23.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9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从1968~1990年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1990~2004年该城市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3)从上述三幅图分析,未来该城市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24.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__污染、_________污染、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等。
(3)该城市从1976-1986年间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A
【解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6.C  7.C  8.A   9.B  10.C  11.C 12.D  13.B  14.C 15.C  16.B 17.C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在阶段Ⅰ时该城市是一种郊区城市化,阶段Ⅱ为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城市化中期阶段的一个特征;逆城市化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而乡村、小镇地区环境优美,地价偏低,并且有便利的城乡交通等原因导致的。
18.【答案】A
【解析】城市发展到Ⅱ阶段,城市功能区分化,城市中心区形成中心商务区,常住人口减少。
19.【答案】C
【解析】在城市发展到Ⅱ阶段,工业向郊区分散,工业污染应有所减轻。
20.B 21.A
【解析】 由图可知,2040年,城市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在2010年中心城区和郊区人口总和即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为50%。
22.【答案】A
【解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二、填空题
23.【答案】(1)城镇面积由小变大;城市工业区由少到多;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多,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2)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建设卫星城和高速公路。(3)郊区城市化。
24.(1)城市化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不断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大气 水 噪声 固体废弃物
(3)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使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早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流域分别诞生了早期的城市。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早期城市分布区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①大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②气候温暖,光热充足
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④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⑤河运便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下列关于早期城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量多
B.四周建有城墙,形态比较规则
C.规模大
D.以商业职能为主
解析:第1题,注意区分降水与水源,降水的多少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而水源与河流、湖泊等有关。第2题,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多以政治职能为主。
答案:1.C 2.B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城市化主要标志的是
A.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B.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城乡居民劳动方式、收入、文化教育差别缩小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B.大城市发展迅速,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C.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D.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标志其社会经济水平
3.关于二战后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一直遥遥领先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低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D.目前,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已经停止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正确的是
A.起步晚、发展快       B.城市化水平低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5.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的人口规模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目
6.18世纪中叶开始,城市化开始加速的原因是
A.欧美各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     B.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C.城市基础设施改善               D.二战的结束
7.现在有些城市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C.突出“公交优先”       D.想让公共汽车多挣点钱
8.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A.乡村       B.自然风景区       C.城市                 D.海洋
9.上海市建立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的目的在于
A.扩大城市的面积                B.将市中心区的污染企业外迁
C.控制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        D.建立新的工业和金融中心
10.世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是
A.18世纪中叶开始     B.19世纪     C.1750年以前      D.二战以后
11.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12.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高层建筑的数量             B.经济发达程度
C.城市卫生状况和文明程度     D.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
13.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占主导地位的是
A.石油型污染                 B.光化学污染
C.总悬浮颗粒物污染           D.煤烟型污染
14.从保护和改善环境角度考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A.居住区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向,有大气污染企业位于盛行风下风向
B.居住区位于河流下游,有水体污染企业位于河流上游
C.有污染的企业集中分布
D.交通运输线尽量通过市区
15.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酸雨属于哪类污染
A.水体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生物污染
16.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有
A.交通运输条件的显著改善               B.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高
C.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D.城市消费水平过高
17.为保护和改善大城市环境,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限制发展      B.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治安的管理
C.分散大城市职能,努力发展中等城市  D.建卫星城,开发新区
18.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②.城市人口的素质低下
③.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④.城市管理不善和绿地面积减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9.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                      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
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拓宽所有道路    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
20.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3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A.城市上空凝结核多,使城市的降雨增多
B.大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物质容易被风化侵蚀
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21.下面是不同的人们对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挤发表的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在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建筑大型停车场,拉动内需,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小公共汽车压力  ②禁止货车白天驶进市中心区和实行单双日行驶制  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的流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2.美国建都华盛顿、巴基斯坦迁都伊斯兰堡,其目的是(    )
A.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B.加强城市管理   C.分散大城市职能      D.确定合理城市规模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23-24题。
23.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24.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25-27题:
25.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CDP的关系是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26.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27.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A.发展水平较高     B.应加快发展   C.发展速度最快    D.应限制发展
二、综合题(共30分)
28.下图反映了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1)上海城市变化的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4)简述在发展中国家,它的迅速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结合课本用下述字母代表内容完成图
A.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B.交通日益拥挤,住宅问题  C.控制城市人口和规模,建卫星城,开发新区  D.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  E.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F.增加就业困难,扩大失业队伍  G.进行城市合理规划  H.发展交通,兴建住宅  I.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绿化建设
参考答案
二、1.(1)①城市用地规模由小到大
②城市数目由少到多
③由孤立的城镇发展成城市群(带)
(2)城市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乡村人口比重在减少
(3)城市化进程
(4)失业人口增多,污染日趋严重,社会问题突出。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1~2题。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2.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解析】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而森林、绿地等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第(1)题选项中提到的光污染、光化学烟雾等是很难通过绿化面积的提高来解决的;第(2)题,相比较而言,人工草地使用杀虫剂,对地下水的污染会非常严重。由于思维定式,学生认为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等作用,故在第(1)题中会错选A、C或D;第(2)题中会认为北方主要树种是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而忽略了选项中的“绿化方式”(人工浇灌、施肥、喷洒杀虫剂等人工措施),而错选A、B或C。【答案】1.B 2.D3.在城市化过程中 ( )A.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B.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差别在扩大C.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有显著差别D.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趋同【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答案】D4.由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①时期城市化水平很低,速度慢,处于城市化初期;②时期城市化速度加快,水平提高,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③时期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很慢,甚至停滞,处干城市化后期。 【答案】C5.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发展水平低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解析】目前,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所以城市化成为主流;而在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所以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答案】D6.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B.交通拥堵,住房十分困难C.酸雨、光化学烟雾严重D.牛产和生活能源消耗量大【解析】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答案】A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发展过程图。读图回答7~8题。7.该地城市化过程中 ( ) ①土地由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②支柱产业由工业变为第三产业③工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④交通运输网由单一趋向综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网由单一趋向综合。 【答案】C8.推动图示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是 ( )A.政策 B.科技C.交通 D.原料【解析】图示地区交通运输网日益完善,便利的交通加快城市化进程。【答案】C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的含义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异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解析】A项不完整。城市化的含义还有另一方面,即城市化是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般来说,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劳动方式差别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答案】C10.在城市化过程中 ( )A.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B.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差别在扩大C.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有显著差别D.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趋同【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答案】D11.由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①时期城市化水平很低,速度慢,处于城市化初期;②时期城市化速度加快,水平提高,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③时期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很慢,甚至停滞,处干城市化后期。 【答案】C12.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发展水平低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解析】目前,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所以城市化成为主流;而在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所以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答案】D13.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 )A.交通拥挤B.居住条件差C.固体垃圾污染D.失业人数多【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固体垃圾污染属于环境污染。【答案】C14.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B.交通拥堵,住房十分困难C.酸雨、光化学烟雾严重D.牛产和生活能源消耗量大【解析】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答案】A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的含义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异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解析】A项不完整。城市化的含义还有另一方面,即城市化是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般来说,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劳动方式差别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答案】C二、综合题。16.读部分大洲或地区的城市、乡村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的代码填人对应的地区:西亚 ,非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 (2)北美洲城市化进程变缓的原因是 ,非洲城市化进程特别快的原因是 。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发展带来的问题是 。 (4)发达国家在高度城市化的同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即城市 区、 区及城市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解析】分析A、B、C、D四图,1970年时城市人口比重最高的是B图,为70%左右,说明其城市化水平高,多为发达国家,故确定是北美洲;A图1970年时城市人口比重仅20%多,城市人口比重最低,且其后城市人口上升很快,说明其城市化速度很快,但直到2000年其城市人口比重也仅在40%左右,城市化的水平仍最低,故可确定是非洲;在1970午时c地区城市人口比重约占60%,乡村人口比重约占40%,而D地区在1970年时城市人口比重仅为30%左右,乡村人口比重为70%左右。故可确定C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D为西亚。北美洲城市化进程交缓的原因是该地区已经高度城市化,非洲城市化进程特别快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和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发展带来的问题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发达国家已经高度城市化城市中心的工业区和住宅区及大量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 【答案】(1)D A B C (2)该地区已经高度城市化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涌入 (3)失业人口增多,住房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剧(4)住宅工业1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C、D、E反映的是 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 、 、 。甲图中的变化过程与丙图中的 曲线相对应。 (2)甲图中E到F反映了 现象,其原因是 (3)乙图中A、B两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是 。 (4)乙图中A、B两组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 A组国家: 。 B组国家: 。【解析】从A到E,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反映的是城市化过程。其中,从E到F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总产业中的比重往往超过工业,就业人数最多。 【答案】(1)城市化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a (2)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B(4)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的就业比例高,在工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低发达国家在农业中的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高
人教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1城市化
城市化
地理疑难问题06 │ 如何区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灵丘一中高一地理自主探究学习学案
201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59.58%,距发达国家及格线还差15个百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