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黛玉进贾府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

生:——人物、情节、环境

师:非常好,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我们已经明确了《林黛玉进贾府》借林妹妹的一双俊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而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就是在贾府这个作者预设的典型环境里展开的。

    据有学者统计,《红楼梦》塑造的人物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这些人物身份各异,性格不同,但能做到人各其面,呼之欲出。尤其是主要人物,更是栩栩如生,如在目前。节选部分就塑造了贾府里最主要的人物形象,尤以贾宝玉、王熙凤为胜。因此鉴赏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内涵及塑造人物的方法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作品的意义所在。

师:上节课,我们重点鉴赏了贾宝玉这一主要人物的性格内涵及塑造手法,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一下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我们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鉴赏主要从出场前的王夫人及黛玉母亲的侧面概括介绍,表现了贾宝玉的所作所为不合封建正统要求,违背世俗常情出场时无一仆从跟随左右,及丫鬟的“笑道”和一声“宝玉来了”的禀报,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卓然独立和平易随和的性格特征;出场后的肖像描写,从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表明他是一位包装精良、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贵族公子;出场后“摔玉”言行描写,表现了他对男尊女卑观的反抗,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最后 《西江月》二词的总结,突出了他反对封建束缚、蔑视世俗的叛逆性格。

师:综上所述贾宝玉——是一位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贵族公子,但他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具有反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似贬实褒

师:以上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鉴赏王熙凤这一主要人物。

师:《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王熙凤一直备受世人争议,有人说她是一个曹操,有人说她是一只胭脂虎,还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足见人物的魅力所在,现在就让我们再次借助黛玉的眼睛来看看凤姐吧。

师:我们在梳理情节的时候,了解到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在课文56自然段。

(课下已让大家预习过这两个段落,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效果)

师:我们看看作者又是分哪几个层次来写王熙凤的?

生: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师:作者写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段。文中哪几句是描写王熙凤出场的?

生: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师:我们分析环境时知道,贾府规矩众多,等级森严,在“老祖宗”贾母面前,众人都是(关键词)

生:“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唯独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师:此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对比

师:还有一群“媳妇丫鬟围拥”,呈众星拱月之态;黛玉:纳罕、这样“放诞无礼”(什么修辞手法

生:——衬托)。

师:通过对比、衬托突出她在贾府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突出强调了其在贾府的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师:这就是我们鉴赏人物时要注意的抓关键词那么,这几句中还有一个关键词能够表现王熙凤身份及地位的特殊,大家能不能找到?

生:后房门进来。

师:为什么

生:她是从后房门进来的,这说明她住的是后院,可以直通贾母后房也可见王熙凤身份和地位的特殊。

师:在分析鉴赏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时,我们了解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哪几种:

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而侧面描写则不把笔墨用在要描写的人物上,而是通过对环境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从而突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特征;那么此处主要属于侧面描写。

师:本段还有两处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大家能不能找出来?

生:第一处(贾母眼中的王熙凤)“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和前面比较)

第二处:(林母眼中的王熙凤)

师:很明显,这是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大家比较一下和前面贾母向黛玉介绍大舅母、二舅母、李纨等人时的语言有什么不同,——这种大户人家,贾母是家里地位最高的长辈,以贾母这样的身份是不会乱讲话的,贾母都很正经,这里突然讲开玩笑了,讲什么“泼皮破落户儿”这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王熙凤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如果不是特别疼爱一个晚辈,是不会用这种调侃的语气来讲她的。

师:太棒了!这就是我们鉴赏小说人物时要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此处和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宝玉说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辣子,就是现在讲的辣妹子。王熙凤如果生活在今天,肯定是一个辣妹子。一个“辣”字点出了王熙凤的什么性格特征?

生:点出了王熙凤的性格泼辣。

师:第二处侧面描写——黛玉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两代联姻,亲上加亲,这里讲出了家族的关系。——突出其身份特殊。王熙凤从小被当成男孩子养大,用现在说法就是“女汉子”一枚——突出性格的泼辣。

师:联系宝玉出场时,无一仆从跟随左右,及丫鬟的“笑道”和一声“宝玉来了”的禀报,也是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卓然独立和平易随和的性格特征;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时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要抓作品中的其他人物的言行对他的评价及衬托。

师:接着我们来看看对凤姐的肖像描写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就提示我们鉴赏小说人物时通过肖像描写来挖掘其的性格内涵和精神世界。

师:我们先看看王熙凤的服饰:只见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再看颈部“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璎珞,是一种珠宝,镶在黄金面板上。

    再往下看:“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师:王熙凤出场时的服饰,给你什么感觉?

——①让人感到——生:珠光宝气——极力铺陈了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华贵之气。

②从上至下所有的配件充满了颜色,颜色的主调是?金色、红色、绿色,这几种颜色都是原色,给人很浓烈的感觉——色彩斑斓、鲜艳夺目

师:王熙凤这样的衣着美吗?——生:美

师:但我们知道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审美标准,如唐代以胖为美,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以现在的审美标准,即使美,也绝对评不上四大美人,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整个社会的审美观认为女性的美应该是收敛的、含蓄的、淡雅的。服饰“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李渔语(多媒体展示)而王熙凤一切东西都是外放的、闪烁的,老舍先生说得好,“真正美丽的人,是绝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过事修饰,是——俗气,不是美丽。以当时流行的素雅风潮来看,王熙凤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穿金带玉,不正是表明了她庸俗以及对荣华富贵无餍得追求吗!穿戴服饰与人格、志趣、情操、修养是密切相关的,作者深知这一点,他之所以如此描写王熙凤的穿戴服饰,正是欲借此暗示这一角色庸俗与贪婪的性格和空虚的灵魂。

师:除了服饰外,作者还描写了王熙凤的容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王熙凤的容貌美吗?

生:——丹凤眼、柳叶眉——确实很美的;再加上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可见她年轻貌美、风骚绝伦;

师: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眉吊两梢。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点拨:我们翻开麻衣相法,便会发现“三角眼”“吊梢眉”乃为刁钻狡黠、奸诈狠毒之相。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绝非温柔敦厚之辈。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学,借以揭示王熙凤这“胭脂虎”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刁钻狡黠、奸诈狠毒。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更是满面春风笑里藏刀。

师:这就是我们鉴赏小说的人物时要注意的抓住人物独特的肖像描写。(板书)

而后面的情节也印证了这些性格特点:弄权铁槛寺暴露了凤姐的贪婪,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指斥了凤姐的奸诈,逼死尤二姐突出了凤姐的狠毒。

师:讨论:如果说贾宝玉的服饰是包装精良的话,那么王熙凤是服饰就是是彩绣辉煌,我们从贾宝玉的“包装精良”看到了贾宝玉的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贵族公子哥的形象,我们却从王熙凤的“彩绣辉煌”看出了她的贪婪、庸俗的性格及空虚的灵魂呢?

点拨:王熙凤的身份是贾府的真正掌权者,文化修养太低,眼里只有权力与财富,并无多少精神生活可言。而贾宝玉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是王夫人的唯一儿子,是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他的包装精良仅仅是得到家族娇宠的表现。

师:这就提示我们鉴赏小说人物要注意抓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师: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王熙凤与黛玉相见时,主要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王熙凤的?

生:——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

师:首先我们先看看凤姐见黛玉时的动作描写。看看我们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这熙凤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说熙凤“招”他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 又忙携黛玉的手,问长问短。     ——动作描写

师: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先是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量,笑着恭维黛玉,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

生:——并非真正喜欢黛玉,(为什么)——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她这样做主要是做给贾母看的

师:为什么继而用帕拭泪?

——因为提到了黛玉的母亲,她想贾母一定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

师:后来又为什么“忙转悲为喜”呢?

——这时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因为她见贾母笑了。

师:这其中有一个匆忙的情感转变的细节描写,一会儿工夫,王熙凤由戏谑调笑到转笑为哭到转悲为喜。她的哭与笑有真情在其中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便”   “忙”二字,说明她哭笑随时可变,可见并无真情在其中。

——“以帕试泪”——若说我没哭,没看见我用帕拭泪了吗?若说我哭而无泪?没看见我用帕试过了吗?所以说她的哭的是比较清洁的,她哭的装腔作势。也可看出并无真情在其中。

师:怎样理解王熙凤由戏谑调笑到转笑为哭到转悲为喜这个匆忙的情感转变?(他的笑与哭是因为谁而转变的?)

点拨:这个匆忙的情感转变表明王熙凤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从而入木三分地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逢迎贾母的虚伪性格同时也揭示了其得宠的原因。(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师:我们再一起来鉴赏一下王熙凤见黛玉的语言描写。

师:王熙凤在会见黛玉时,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语言描写

提示:注意一下“真”“标志”“今儿”“通身的气派”“嫡亲”这几个关键词。

师:她用两个很有分量的词恭维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见到黛玉之前,在“我”的想象中,“天下”不会“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眼见为实,“我”信了,这句话可谓极尽夸赞之能事:说黛玉是天下第一美女,听到这样的夸赞,黛玉自然十分受用。

师:但心理学家说,千万不要当着一个女孩的面夸另一个女孩漂亮,这样做很危险,凤姐竟然当着三个大美女的面如此毫无底线和原则夸黛玉,可是我们看看凤姐有危险吗?

生:没有,为什么呢?——(师)

点拨:有评价说,凤姐这几句话有“一箭四雕”的功效,请你谈谈对一箭四雕 的理解

生:一是夸黛玉标致,二是奉承讨好了贾母,三是也在暗夸在场的贾家姐妹(她们即时老祖宗嫡亲的孙女),四是让邢、王二夫人也高兴。同时不长的话语中两次突出“老祖宗”,旨在迎合贾母之意。

师:人们把对别人的奉承称为什么?

——“拍马屁”,

师:“拍马屁”说的好听点其实就是“说话的艺术”,而且这个“艺术”水平也有不同的境界:说到“拍马屁”,据说解缙在朝中做官,深得皇帝厚爱。一次,皇帝想考考解缙,便说妃子生了个孩子。解说:“吾皇昨夜降金龙。”

皇帝说:“是位千金。”解对:“化作仙女下九重。”皇帝说:“可惜死了。”解对:“料是人间留不住。”皇

帝又道:“丢到金水河去了。”解对:“翻身跳入水晶宫。”

师:解缙与凤姐拍马屁的水平孰高孰低?为什么?

点拨——解缙将马屁拍得风雅,而解缙怕马屁的水平也仅仅是登堂入室而已,与之相比,王熙凤拍马屁的水平达到返璞归真的最高境界。只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拍遍,王熙凤这个马屁拍得简直余韵悠长,被拍者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在拍马屁,然而已经受用无穷,堪称“红楼第一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四面讨好,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

师:再看这一段: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师:这几句嘘寒问暖——讨论:凤姐实际上是在真的关心黛玉吗?

生:不是

师:请看王蒙对这一段的点评:“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你认同王蒙的点评吗?大家认为王熙凤的一串问题需不需要黛玉回答?

众生:不需要!因为如果是真的的关心的话,是需要黛玉来回答的。

师:因此她的问话表现更多的是

生:——走过场。

师:所以王蒙这个评点最好改为—— 不是关心而是走过场;或是关心的表示更是走过场

师:更主要的是在讨好贾母。

师:“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师:大家认为这几句话的关键词是——只管、以及对老婆子们的颐指气使——在向黛玉透漏一个什么信息

生:——贾府中我是说话算数的主——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以取悦贾母。这里表现了王熙凤世故圆滑而又锋芒暗蕴。

师:“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师:这一段是回王夫人的话,先写了王熙凤捧茶捧果的动作描写,照理说,她是嫂嫂,又有下人在,不需要她亲自捧茶捧果,(?)可她知道贾母疼黛玉,而且黛玉是初次登门的远客,她把人情做得滴水不漏。——表现了其乖巧、机灵的性格特征。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王熙凤称王夫人为“太太”,王夫人是王熙凤的亲姑妈。姑姑、侄女都嫁到贾家来,当然比别人要亲,称呼“姑妈”不是显得更亲吗!,为什么称“太太”呢?

生:(加以点拨)——她要避嫌,在贾母的面前要表现出非常公事公办的样子。——表现了她的精明。

师:再看关键词“先料着”“我已预备下了”却进一步说明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同时这也是王熙凤随机应变、机变圆滑的一个体现,因为有可能她并无备下料子。

师:此处提示我们在鉴赏小说人物时要注意抓人物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和典型的动作描写。

小结:(多媒体显示):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师:概括王熙凤的形象?——(多媒体显示王熙凤的形象特点)

小结:总之,王熙凤是一个虚伪泼辣、巧言利舌、精明能干的女性。为人八面玲珑、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惯于玩弄权术,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情感态度,作者表面上是褒扬的,而实际上却是贬低。似褒实贬

师:作者对于王熙凤的刻画是似褒实贬,而对于贾宝玉却是似贬实褒的情感倾向,其用意是什么?

王熙凤——似褒实贬          贾宝玉——似贬实褒

生:在王熙凤身上包含着庸俗、贪婪、惯于玩弄权术,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和空虚的灵魂。她是封建道德的代表,因此作者对于王熙凤的似褒实贬的态度,寄寓着作者对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抨击;贾宝玉身上,包含着反对封建束缚、蔑视世俗,对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的反抗,对于贾宝玉的似贬实褒义的态度,寄寓着作者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理想,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精神,表现了作者原始而朦胧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这就是本文的思想内涵之一,也是全书的一条主线,标志着《红楼梦》思想达到的新高度。

师:海明威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冰山理论”。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他认为作者应该把思想、情感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他的理由是所有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弥补。因此,我们阅读作品要挖掘出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到什么:

1、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王熙凤、贾宝玉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画廊里的鲜活的形象,关键在于作者抓住了他们独一无二的个性,以及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了王熙凤与贾宝玉的艺术形象,

这就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在描写人物时,绝不能千人一面,而要抓住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去写,这样写出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富有久远的生命力。

正面描写——对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等

人物描写的方法

侧面描写——即不把笔墨用在要描写的人物上,而是通过对环境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从而突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特征。

2、鉴赏人物形象的切入点及具体方法——比较分析法、抓关键词。

切入点                       比较分析法                   抓关键词

抓人物独特的肖像描写

                                                                            简洁性

抓人物典型的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

                                                         鉴赏人物            独创性

抓人物极具个性化的语言

                                                                              深刻性

作品中的其他人物的言行对他的评价及衬托  侧面烘托

抓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等。

点拨:对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通过比较分析抓关键词这样的思维流程,(切入点)得出的鉴赏语言要尽量的简洁、独到和深刻(板书)。当然,深刻性对于我们同学来说是有难度,但随着我们的阅历的增加,我们对于作品的理解也就会越来越深。我们对作品的鉴赏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我们阅读不断深入的过程。

3、通过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感情倾向,进而把握小说的思想内涵。

点拨: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小说的主题多含蓄地隐蔽在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我们要在阅读中可以通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及其折射出来的社会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探究其蕴含的主题

总结:有人说:“名著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但人人都不喜欢读的作品。”你同意吗?当我们真正进入曹雪芹为我们创造的文学大观园,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我们定会沉醉其中,欲罢不能。到那时,你也许就不不同意这种说法了。但读《红楼梦》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

    希望同学们课下有机会能通读《红楼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4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肖像描写【转】作者:吴京华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2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7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