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黄

大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因其粗大色黄,故名“大黄”。

【功效具有泻热通便、破积行瘀、解毒止痛的功效。大黄,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川军、将军、锦纹大黄。性味苦寒,入胃、大肠、肝经。我国历代医家对大黄都很重视,将它与人参、熟地、附子一起,称作药苑的“四大金刚”,推为“药中张飞”。南北朝时医家陶弘景说:“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形象地说明了大黄在防治疾病中推陈荡涤的药理作用,充分说明大黄药性的竣猛。

【植物形态】

掌叶大黄:多年生草本。根及根茎肥厚。茎直立,中空。基生叶具长柄,叶片掌状半裂,裂片3~5(~7)。

【性状鉴别】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片状;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混淆品】同属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及根茎,在部分地区或民间称“山大黄” 或“土大黄”。其根茎的横断面除藏边大黄外均无星点。不含蒽醌苷类,不具有泻下作用。

【炮制】大黄味苦性寒,具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效。本草中大黄的炮制品比较多,约有20多种,沿用到今常用的炮制规格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

生大黄:生大黄又称生军,其性苦寒、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主含蒽醌苷),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其代表方药有:用于峻下热结的“大、小承气汤”。

酒大黄:又称酒军,泻下作用减弱,缓和其寒性,能减轻其伤胃气,伤阴血的副作用,但活血作用增强,酒能引药上行,善清上焦实热。常与黄芩、黄连、栀子等同用,以增强清上焦湿热作用,方如“三黄栀子豉汤”。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

熟大黄:又称熟军,其泻下力十分缓和。能减轻伤胃气、伤阴血、腹痛等副作用,但其活血作用较强,常用于瘀血诸证效佳。如跌打损伤、闪挫伤,瘀血停滞,可与当归,木香、红花等行气活血药同用,方如“正骨紫金丹”。生大黄用黄酒拌匀,置容器内密闭,隔水炖后至内外呈黑褐色时取出,干燥制成。尤其适合老人体虚并有瘀血证者。

大黄炭:生大黄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色后放凉就是大黄炭。大黄炭收敛和吸附作用增强,能止血止泻,可用于大肠有积滞的便血,以及吐血、崩漏等病症。代表方有“十灰散”。

    醋大黄:消积化瘀力增强。醋大黄清热利胆、活血通腑,且能引药入肝。用于治肝胆郁滞证及肝硬化、肝炎、肝癌、肝胆结石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黄(马蹄黄、将军、绵纹大黄)胆道排石汤
聊一味中成药,入血清疏安五脏, 汲水蓄力荡涤浊!
为何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关于大黄炮制的5种方法,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区别太大了
三味中药,精准打击子宫肌瘤、囊肿!
活血化瘀药小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