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虞东山与余姚东山|『 民俗风情 』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国子祭酒谢衡为避永嘉之乱,携全家由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南阳一带)辗转来到会稽郡始宁县东山(今属上虞市上浦镇),子孙繁衍,史称东山会稽谢氏。谢衡生二子,长子谢鲲官豫章太守,次子谢裦官太常卿,官阶都不是很高。后来,谢鲲的儿子谢尚从司徒掾起家,任豫州刺史,跻身封疆大吏,谢氏的社会地位才逐渐高了起来。继谢尚后,谢裦的儿子谢奕、谢万又连任豫州刺史,前后长达十四年之久。
    因为有谢尚、谢奕、谢万在朝廷做官,所以青年时代的谢安高卧东山,无意仕进。东晋统治阶级几次敦请他出仕,甚至采用“禁锢终身”的手段强迫他,他都漠然处之。到谢安四十余岁时,谢尚、谢奕先后撒手西去,谢万因兵败被废为庶人,好不容易跻身于世家大族的谢氏便有门第中衰的危险。为了保持门第富贵,谢安应桓温之请,出任司马。不久,朝廷封谢万为散骑常侍,谢万喜极而卒,谢安又辞官回到东山。晋哀帝兴宁二年(公元364年),四十四岁的谢安再次出山,任吴兴太守,史称“东山再起”。此时,谢安的五弟谢铁拜永嘉太守,六弟谢石为秘书郎,儿子谢琰为著作郎,侄子谢朗为东阳太守,侄子谢韶任黄门侍郎。这些人官职都不高,谢安又通过与琅琊王氏等士族联姻,来巩固家族地位。他把女儿嫁给王导的孙子王珉,一个侄女嫁给王珉之兄王珣,另一个侄女、著名的才女谢道蕴则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淝水之战后,谢氏家族威望达到辉煌的顶点。谢安以功进太保,追封庐陵郡公,弟谢石封南康公,子谢琰封望蔡公,侄谢玄封康乐公。一门四公,荣耀无比,东山会稽谢氏遂成为与琅琊王氏齐名的江左望族。谢安侄辈中人才出众者,时称封、胡、羯、末。封指谢万的儿子谢韶,胡指谢据的儿子谢朗,羯指谢奕的儿子谢玄,末指谢奕的长子谢川。在文学上,谢氏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谢玄的孙子谢灵运、谢据的玄孙谢眺都是享誉千古的大诗人,他们的山水诗在当时的文坛上堪称独步,称“大小谢“。从东晋至南朝,谢氏见于史册者有一百余人,进入统治阶级权利中心的三品以上大员有三十三人。王谢比肩,传誉千古;淝水一战,震古铄今;大谢小谢,文采风流;乌衣望族,宝树家声。但隋朝统一中国后,这一切不复存在,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一首诗中所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宋末年,谢安三十世谢长二奉太皇太后谢道清之旨,迁居余姚泗门。当时泗门属余姚县东山乡,这里也是谢安曾经游寓的地方,所以亦名东山。明正统年间,谢长二八世谢莹任福建布政司都事,在平定邓茂七之乱时,只诛首恶,宽宥了数万被胁从的民众,被福建人民世代称颂,佛教经典著作《了凡四训》载有谢莹的事迹。明成化十一年,谢莹孙谢迁中状元,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谨身殿大学士。谢迁致仕还乡时,大学士李东阳有诗相赠:“复道东山有谢公,身为霖雨稗无功。出岫入岫何从容,苍生之望安可穷。”
    谢迁入阁后,其曾祖、祖父、父亲都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大弟谢选赠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二弟谢迪是弘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广东左布政使。谢迁生六子,长子谢正任礼部仪制清吏司员外郎;仲子谢丕中弘治十八年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三子谢豆官大理寺左寺副;四子谢亘官左军都督府经历;五子谢至官山东武定州判官;六子谢绛溪官胶州同知。泗门镇上甲第连云,谢氏遂成姚江望族。
    上虞、余姚相距不远,在古代同属吴越国。上虞东山因晋太傅谢安而闻名,称上东山;余姚东山因明太傅谢迁而闻名,称下东山。明正德年间,大学士李东阳为泗门谢氏写有一幅对联:“古今三太傅,吴越两东山。”在泗门谢氏宗祠前,还有两个牌坊,东牌坊曰“东山并秀”,西牌坊曰“太傅流芳”,坊额都为明嘉靖年间大学士吕本所题。明万历年间,谢迁曾孙、太常少卿谢敏行出资修复了上虞东山上的晋太傅祠及晋太傅墓,辑始宁东山古迹及谢氏人物为一书,曰《东山志》。《东山志》至今还珍藏在泗门谢氏宗祠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姚泗门谢氏宗祠五百年史略
“东山再起”的东山是哪座山?
上虞古代名士名贤:谢安
绍兴与“东山再起”
孰是孰非,两处谢安墓
成语“东山再起”大家都知道,但出自于哪里呢?就在绍兴上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