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焦:被低估的英雄

第151期



昨天夜里小雨淅淅,东风凛洌,明明是窝在被窝偷偷抠手机的大好天气,但却丝毫阻挡不住大家互相交流的热情。就着第二期提到的三焦的概念,此次存异书房对三焦进行了专题探讨。话不多说,直接上精华——
三焦的概念
艾迁明
我认为,历代各家对三焦“有名无形”还是“有名有形”的争议,可以暂且搁置。说是搁置,其实也就是不理。为什么呢?因为我更看重它的功能以及应用。有形也好,无形也罢,对于已经建立起的中医体系无关紧要。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偏见”,不足为大家试论浅深。
三焦在《内经》里的论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三焦作为五脏六腑之一。

2.三焦作为部位上的上、中、下三焦。由于三焦功能的不同,后世由此衍生上中下焦的划分,但这区别于《温病条辨》的三焦辩证。

3.经络学说中的手少阳三焦经。这一点后世没有争议,因为从经络上来讲,它的理论是完备的,有经络循行、有所主病等。
马可迅
三焦究竟是有名无形,还是有名有形?我觉得是有名有形的,它贯穿于躯干内,涵盖了很多组织结构,联络着各脏腑。我读书的时候看到一张示意图不错,画给大家。

有关三焦的争议
艾迁明
三焦之所以被后世争议不休,原因在于,作为其理论源头的《内经》没有把问题说清楚。《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中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但《灵枢·本输第二》中言:“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这篇既谈到了三焦经络,又在其后的病症中提到了“下焦”这个词。可见此处的下焦是有实指的,具体指的什么却不清晰。这也说明在《内经》成书那段时间里,大家对于三焦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的。只不过,《内经》并非由一人所写,也非一时完成,所以《内经》本身对三焦的论述就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
鲁晏武
这个从训诂学上讲,不知道能不能给出一个答案。
江孟璿
训诂学上讲,“焦”这个字的上部分是一种鸟,下部分是火,意思是把鸟放在火上烤。这个似乎也不能给我们什么相关的启示。
三焦的功能
马可迅
关于三焦的功能,有这么两句话可以概括。1.《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这句话是讲三焦作为水液通行的道路。2.《难经》:“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始终也”,这句话是讲三焦作为水谷精微通行的道路,同时气也贯穿始终。我认为,这就是三焦的基本功能。
艾迁明
首先,关于三焦作为津液运行的通道这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津液运行是遍布全身的,并非局限在某一位置或者某一脏腑。其次,三焦是气化的场所,《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讲营气出中焦,卫气出下焦,便是这种情况。但三焦还有没有其他的功能呢?
王烨林
作为手少阳三焦经的“三焦”,《灵枢·经脉》:描述手少阳三焦经“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膻中为气海,同时,在三焦经“是主所生病”的定义中,又将“气”这个很重要的关键字归类于三焦经的功能,结合《素问·灵兰秘典》对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作为脏腑的功能概括,联想水液代谢无“气”不化不行,因此,推断三焦功能与“气”及气的通道密切相关。
三焦的临床应用
艾迁明
说到应用,最出名的当属《温病条辨》的三焦辨证。但我想说点其他的,就是三焦作为空间划分上的一种代名词,姑且可以称为“泛三焦”的概念。就是把三焦,分为上、中、下三种不同的空间层次。而它的应用,比方说把头面及上半身统称之为上焦,以此来描述病位,遣方用药。比如我们说中焦运化,是不是也有点中焦脾胃等运化的意味呢,再比如说,用龙骨、牡蛎、磁石等药走下焦,这些上中下三焦的含义都更偏于对空间的描述。
马可迅:吴鞠通有“治上焦如羽毛,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我学识尚浅,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比如治疗上焦,用药要轻灵上行,这种感觉,大概从这几方面来考虑,归经要入心肺,药材的气要芬芳清轻,用量一般较小。而治疗下焦,用药要重坠向下,归经要入肝肾,药材煮了之后味道较厚,用量一般较大。
马可迅
吴鞠通有“治上焦如羽毛,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我学识尚浅,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比如治疗上焦,用药要轻灵上行,这种感觉,大概从这几方面来考虑,归经要入心肺,药材的气要芬芳清轻,用量一般较小。而治疗下焦,用药要重坠向下,归经要入肝肾,药材煮了之后味道较厚,用量一般较大。
王烨林
我看到扶阳派卢崇汉用附子的一个经验,他的用量很大,据他说,附子大量可入下焦,少量会引起上火。还有一个,用附子温肾阳,但附子用量没那么大,配合磁石一起,这里磁石就是发挥引药下行的作用了。我最近治疗了一个失眠患者,用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是取龙骨牡蛎重镇的作用。还有一个传统说法,在天者为清轻,在地者为重浊,和人体的生理应该是一致的。
马可迅
这个说法提醒了我,怪不得很多入中焦的药材,往往是根茎类的,看来是介于天地之间啊!
鲁晏武
说到临床应用,我想起一个人,张简斋先生,他是金陵医派的奠基人,其学生王祖雄将其擅长治疗的“下虚受风”进行阐述,治疗上男女有别,女子以肝为先天,任主胞宫,那么任脉是否应当隶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下焦呢?冲脉、带脉是否也应当属于下焦呢?有一点可以确定的,这里的三焦肯定不是手少阳三焦经。
陈新
说到这一点,中医里很多脏腑关系,比如生克制化、母病及子等,是不是也可以通过三焦来解释呢?
马可迅
这个说法不错。脏腑之间的关系,我们之前都会说某脏传某脏,但是具体通过什么传的?是不是隔空传的?好像没太多人去考虑。有可能是由三焦作为气和水的总通道,完成的这些关系转换。
贾荣曼
三焦是否真的如此重要?这会不会过于牵强附会了呢?
马可迅
通过今天对三焦这个熟悉而陌生的概念的讨论,我觉得获益匪浅,我觉得三焦的功能意义可能被我们严重低估了。《中藏经》里有句话:“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溉,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可见,在部分医家的学术观点中,三焦是贯通维系脏腑经络功能的复杂的网络。
后记:虽然讨论不一定能够形成某种结果,但是讨论的过程往往会迸发出许多灵感,开阔我们的认知,这应该是探讨的意义所在了吧!
附录

《笔花医镜》对三焦用药的记载

【三焦部】

手少阳属腑三焦者,人生三元之气,脏腑空处是也。上焦心肺居之;中焦脾胃居之;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居之。其气总领脏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竟体调和,斯其职已。三焦之病,属于脏腑,并无另立病名。

【三焦部药队】

补三焦猛将:淫羊藿、黄芪。

泻三焦猛将:青皮、木香。

三焦次将:柴胡、香附。

温三焦次将:乌药、白豆蔻、胡桃。

凉三焦次将:山栀、麦冬、黄柏冬、黄柏、地骨、青蒿、连翘。


下期话题预告
白术:“你真的认识我吗?”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通三焦 ,三焦一通百病除”?
[转载]中医之三焦实际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双手托天理三焦
祖气、宗气、元气、营气、卫气【转】
禅一谈武(八段锦8)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焦不通!扶阳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