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丁戊奇荒:清朝最大灾荒,饿死千万人

  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至四年(1878年),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对中国晚清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因此史称“丁戊奇荒”。

  光绪三年(1877年)虽然幼小的光绪已经登基三年,但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清政府真正的掌权人为慈禧太后。同年朝中个大员在各地紧锣密鼓进行“洋务运动”的工业化运动,而此时的中国华北地区雨水稀少,出现了连续三年的干旱天气。

  连续三年的干旱使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各省田地干裂,河水枯竭,各地都是赤地千里。此次旱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之罕见,灾面积之广,时间之长、后果之严重也是近代史上之最。

  1877年和1878年是这次灾荒的高峰期,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到处都是枯萎的禾苗,而这时的灾民早已经把树皮草根给啃个干净了,到处都是饿死的饥民尸骨。甚至出现了奄奄一息的饥民被野狗活活吃掉的惨相,成群结队的灾民走在逃亡的路上,也倒在了逃亡的路上。

  灾荒一开始,各地出现了吃富户的现象,所谓吃富户就是在灾荒发生以后,灾民们饥饿难耐,没有办法,只好聚众来到富户家里生火做饭,把这家富户的粮食吃光了以后,再吃下一家,再发展到后来,就是开始聚众抢劫粮食,卖妻鬻子。

  当富商和县城已经无粮可抢,饥饿的灾民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吃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灾民互换之子而食,甚至出现了“饥则掠人食”的现象。以至于一些老百姓都需结伴而行,即使这样也不敢走远。

  进入光绪五年(1879年),尽管山西省仍然大旱如故,但在东起直鲁、西迄陕甘的广阔土地上,毕竟已降下甘霖,乾涸的河床里重新荡漾起清波,龟裂的土地开始滋润,并重新泛起了绿意。旱灾已进入尾声,苦难的岁月就要结束。可是,正当死里逃生的人们准备重建家园之时,一场新的灾难骤然而至,这就是7月1日发生在甘肃武都的震级达8级、烈度为11度的大地震。在地震中受到破坏或受到影响的地区,大部分在旱灾区域之内。

  瘟疫和地震,把“丁戊奇荒’推向惨绝人寰的境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876年到1878年间两年之间受到旱灾和饥荒严重影响的民众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二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一千万人左右;从重灾区逃亡在外的灾民不少于二千万人。

  清代末年这场特大旱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难!当年清朝官员提起这场旱灾,称其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余年末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18年陕西到底发生了什么,饿死了数百万人
灾害与人类的相互作用——读夏明方著《文明的“双相”——对灾害与历史的缠绕》
一场恐怖灾荒,造成上千万人死亡,背后竟暗藏着人祸
清朝最惨烈的大灾荒,灾民多达2亿,曾国荃:全是鸦片惹的祸
中国的一次特大灾荒,饿死一千多万人,老人们说两百年来没有的灾难
古代闹饥荒时,河里鱼虾丰富,百姓们为何宁愿啃树皮也不抓鱼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