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其实中医很简单第2版旁白姬领会著
生理构成篇

第一章    阴阳是中医的说理工具

风寒感冒之后,可以用药品说明上写有治疗“风寒感冒”、具有“发散风寒“功能的药物,不能用写有“清热解毒“四个字的药物。当然,西药的氨加黄敏胶囊,效果也不错。

感冒的时好时坏,是因为自身抵抗力低下的缘故。

第一节   认识阴阳

透过现象看本质,古人通过“雾气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这一变化现象看到了有和无的相互转化。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说的就是阴阳的顺接变化很连贯,就如没有缝的环一样。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

取象比类,是指运用带有感性、形象、直观的概念、符号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通过类比、象征方式把握对象世界联系的思维方法,又称为“意象”思维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以“象”为工具,以认识、领悟、模拟客体为目的的方法。

阴阳的字义延伸是根据“取象”比类这个规律来的。

阴阳两个字合在一起的阴和阳的含义与阴阳两个字分开后阴和阳的含义有所不同。这是人们难以理解阴阳含义的关键点。

给花浇水,就是利用阴能制约阳的特点来做的;给地除草,就是利用阳能制约阴的特点来做的。人体当中,肚子饿了,就吃饭,这是利用了阴能制约阳的特点;肚子憋胀去厕所,这是利用了阳能制约阴的特点。当然,也许是人们发现了生活和人体的这些现象,才归纳出了阴阳的这个特点。

天地之间云雾与水就是互根互用关系,人体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也是互根互用关系。

货币的一个功能是流通,人们的挣钱与花钱,就符合阴阳长消的特点。对人体而言,饮食的进入与浊物的外排,工作与休息也是符合阴阳的长消特点。

我们做饭时的烙饼,就是利用阴阳相互转化的特点;人体中的新陈代谢也是利用了阴阳的相互转化这个特点。

根据阳光的有无进行推理:阴——没有阳光——山之北(水之南)、晚上、寒——晦暗、秋冬、西北方;阳——有阳光——山之南(水之北)、白天、热——明亮、春夏、东南方。

根据雾气的形成方向推理:阴——下、内;阳——上、外。

根据雾气的形成特点推理:阴——静——女;阳——动——男。

根据雾气的态势推理:阴——形体;阳——功能。

原始人类爬行,后背及手背能见到太阳,故而它们属阳,前胸和手掌见不到太阳故而它们属阴。

阴阳两个字分开后,还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阴和阳具有相对性;另一个是阴和阳具有无限可分性。正是因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故而,《黄帝内经》中说到:“阴阳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三之可千,推之可万”。

人们对阴阳的不好理解,一个是没有从阴阳的本意来理解,一个是把阴阳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意思与分开之后延伸归属的含义混在一起的缘故。

第二节    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中医看的是人的生命现象、生命过程;西医看的只是死板的形体。

阴阳不但能说明人体结构,说明人的生理,更把阴阳的正常与否作为一个人有没有疾病的唯一判断标准,并作为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的唯一标准。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形体7属阴,功能属阳;腰腹以上属阳,腰腹以下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前面的胸腹属阴,后面的背部属阳;脏属阴,腑属阳;气属阳,血和津液属阴。

风、暑、燥、火属阳,寒、湿属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根据“同气相求”的道理,阳邪容易导致人体属阳的部位如人体的功能、上部、表部、后背、六腑等首先发病;阴邪容易导致人体属阴的部位首先发病,如人的形体、下部、内部、胸腹、五脏等首先发病。

脏腑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有什么样的形体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要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就必须要有什么样的形体,它们必须配套。

阴阳的和谐平衡,需要脏腑之间保持和谐平衡。阴阳的和谐平衡,需要气血津液之间保持和谐平衡。阴阳的和谐平衡,需要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谐平衡。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看形体和功能是否正常;看脏腑是否正常;看气血津液是否正常;看饮食物和空气的进入外排是否正常等。当然,这些都正常了,其该平衡的也就平衡了。

临床上首先要辨别病人是形体病还是功能病;其次需辨别阴阳归属的寒热虚实;最后从色泽、脉象等来辨别阴阳的属性。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对于偏衰之病证,我们就要“补其不足”:阴虚者滋阴;阳虚者补阳。当然,在直接补阴阳的同时,我们还要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转化的特点,做到“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对于阴阳偏盛之病证,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来治疗。

药用部位属阳的药物能达人体属阳部位,药用部位属阴的药物能达人体属阴部位。

质地沉重的药物能达人体属阴部位;质地轻清的药物能达人体属阳部位。

药物之性,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选用不同属性的药物来治疗相反属性的病证。

气为阳,气厚为阳中之阳,气薄为阳中之阴,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味为阴,味厚为阴中之阴,味薄为阴中之阳,薄则疏通,厚则滋润。

味道之中又分阴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具有升、浮功能的药物就可以治疗上部疾病和表证,具有降、沉作用的药物就可以治疗下部疾病和里证。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治,以平为期。

阳虚体质实际上指的是气虚加有寒象之人,阴虚体质实际上指的是血虚和/或津液不足加有热象之人。

第二章   五行是中医关系学的概述

第一节   五行的本源

五行是由五材演变而来的,五材,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五行”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尚书·甘誓》中。

第二节   五行的含义

木的本义为树木。

火的本义是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土的本义为土地、土壤。

金的本义为矿物质。

水的本义是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

五行,说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行。

水曰润下。水的运行规律是滋润、向里、向下。

火曰炎上。火的运行规律是升腾、向外、向上。

木曰曲直。木的运行规律就是顺畅生长。

金曰从革。金的运行规律是顺从需要而改变,清除旧有。

土爰稼墙。土的运行规律是化生、生新。

延伸之后,五行不但能表达事物和现象某一个时间段的运行特点,更能概括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运行过程。

第三节   五行字义的延伸

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向外、向上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

具有化生、承载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消除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内、向下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

量变为生,量变到质变也是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或现象对另一事物或现象的生长或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对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的关系,“生我”
者为“母”,“我生”
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

五行,之所以能保持动态平衡,就是因于“?制化”调节的作用。

相乘,就是说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强,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运动变化。相侮,是反克之意。

吃苦瓜之前先用盐水浸泡,苦味会变淡;喝中药之后,苦味难以消失,用盐水漱口,立刻缓解等,都是五行关系的具体运用。

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子病犯母时的病情较重。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相乘时的病情较重,相侮时的病情较轻。

根据相生关系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疗原则就是抑强扶弱。

悲为肺志,恐为肾志,怒为肝志,喜为心志,思为脾志。

第三章    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职能部门

第一节   脏的功能

五脏,就是肾、肝、肺、心、脾的合称,它们都是人体中的功能单位,不同于西医上的实体。

肾的功能就是纳摄,即把体外的东西纳入体内并固摄体内之物使它们不得外出。临床上见到纳摄功能异常的,直接责任者就是肾。

空气的进去靠的是肾。呼多吸少证、气脱证的直接诊断就是肾虚。饮食物的进入靠的也是肾。二便的固摄靠的是肾。汗液的固摄靠的是肾。精的固摄靠(#‵′)靠也是肾。

肾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

肝的职能就是疏泄,即疏清气、泄浊气。临床见到疏泄功能异常的情况,其直接责任者就是肝。

手压指甲使之颜色由红变白后,松开,红色很快恢复的,说明“肝”功能正常。反之,则低下。

体内的浊气郁结病证,直接责任者就是肝。

中医讲究“整体”的同时也讲“局部”。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搬砖”(即调气)就是肝的职责。肝调血实际是肝调气的结果。

我们现在所说的心脏,其搏动实际上是(中医里的)肝调节血量的标志。

西医上的器质性心脏病要从中医上的心来论治;西医上的功能性心脏病则要从中医上的肝来论治。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肺的职能就是排浊,即排浊气和浊物。临床上见到浊气和浊物不能畅排的,直接责任者就是肺。

体内的浊气向体外的排散,是肺的职能。临床上见到浊气郁滞之证,我们一定要区分是肝的气滞还是肺的气滞。说话,是肺排浊的一个附带功能。

人体之中,只有气具有自主运动性,其余所有的物质都是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的,浊物的外排也不例外。

平时,肾固摄着浊物外排之口,等到需要外排之时,肺发挥职能,打开外排之口,并用外排浊气来带动浊物的外排出。

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在体为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

心的职能是主血脉。临床上见到血脉的病变,直接责任者就是心。

心主管着储血的仓库,肝主管着仓库中血的调配。

接受外来信息是心的作用。

心在体为脉,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脾的职能是运化,即把从饮食物中吸收而来的营养物质和水液进行运送并转化为血;把津液中的无用水液运送到皮下并转化为汗液等等。临床上见到运化功能失常的病证,直接责任者就是脾。

气和血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

脾在液为涎,在体为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脾主思。

第二节   腑的功能

腑的功能是给饮食物的进入利用和代谢提供场地。
一、胃的功能是受盛饮食物
二、小肠的功能也是受盛饮食物。
三、大肠的功能是受盛浊物
四、膀胱的功能是受盛水湿
五、胆的功能是受盛胆汁

第三节   脏腑功能发挥靠的是气

气是脏腑发挥功能的物质,脏腑的功能就是脏腑之气。我们常说的正气,就是正常的脏腑功能。

第四章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第一节   经络的起源

中医的最大缺点是只定性不定量。

太阴就是说阴特别多,少阴就是说阴比较少,厥阴则介于两者之间;太阳就是说阳特别多,少阳就是说阳比较少,阳明则是阳与阴相交接的地方,因为“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

民间有一个诊断怀孕的方法,就是用手在妇人两手中指、无名指的两侧来诊摸,如果出现放射性搏动的,就是怀孕了。

因为连接穴位的缘故,经脉不是一条直线。

第二节   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在内联系脏腑,在外连属筋和皮,其是由经脉、络脉、经筋和皮部四部分组成的。

第三节   经络养生与治病

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可以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交叉”来取穴。

方身体生病我们在局部取穴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全息原理,根据取象比类来取穴。

以皮治皮、以肉治肉、以筋治筋、以骨治骨,也是针刺的一个原则。

在异常的“动脉”处针刺,效好。

除了某些慢性病外,一般来说,见好就收,,见效就取针,不留针,比较好。

按揉压痛点可养生。

按揉或针刺,从而使“脉动”消失可防治疾病。

当我们在保健的时候,要养护什么脏腑,就在什么脏腑的经络上进行敲打。

坐在床上,用手心搓脚心,左手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对于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效果很是不错。

第五章   形体和功能构成了正常的人

第一节  形体

中医认为:人的形体是由精和骨、脉、筋、肉、皮毛组成的。

一、精

精的含义为精微物质。人体内的精微物质主要是骨髓和生殖之精。

通常情况下,精被分为两类:先天之精(如脑髓)和后天之精(如骨髓、生殖之精)。

精有三大作用:化合气和营养物质而产生功能;化生血液;主生殖。

当人体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血液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正常生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看“精”是否正常。

精的外出发挥作用靠的是肝;固摄精不使其无故流失靠的是肾。由此可以知道:精不能正常的外出发挥作用,我们要责之于肝;精的无故流失,我们要责之于肾。

先天之精的养护原则就是不能过度消耗。不要生气,可以适当地吃点酸性食物。尽量避免被恐吓,不能常听噪音及长久的忍憋二便。

后天之精的养护,养肝护肾为第一。要尽量避免长久地站立;不能过量的消耗;常食黑色食物。

吃啥补啥有一定的道理。

二、骨

骨,就是我们常说的骨头,里面藏有骨髓。

骨的功能有三:支撑人体;保护重要器官;协同运动。

骨与五脏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齿为骨之余,齿的病变,直接责任者也是肾。

三、脉

形体构成中的脉,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血管。严格来说,是动脉血管(肺动脉除外)。因为中医上的血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脉者,血之腑也,而动脉血(肺动脉除外)才是这样的所以,血脉严格来说是指现在我们谈的“动脉(肺动脉除外)”。

血脉的脉和经脉的脉,含义不一样。

脉的作用有二:运行血气;约束血行。

脉与五脏均有联系,其中与心的联系最为密切。

四、筋

筋为形体中一类坚韧刚劲的物质,相当于西医所说的神经、肌腱、筋膜等。

筋的作用有二:连接和约束关节;主持运动。

筋为肝所主。

五、肉

肉,包括肌肉、脂肪和皮下组织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瘦肉和肥肉。

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营卫,以会大气。

肉的作用有二:保护内脏;进行运动。

肉与五脏中的脾关系最为密切。

六、皮

皮,就是我们与外界相接触的部分,包括我们的皮肤、口腔黏膜、鼻腔黏膜、胃肠道内壁、膀胱壁、尿道内壁、女性的阴道壁等等。

皮的作用有四: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辅助呼吸。

皮与非的关系最为密切。

第二节   功能

形体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功能,没有功能的形体则是无用的。一个正常的人必须具备两点:正常的形体和正常的功能。

人的功能,就是动,包括看得见的运动功能和看不见的神志活动两种。

人体的各种活动称为运动。

在肝的疏泄作用下,精外出于“骨”来化合气和营养物质而产生运动功能。

神志活动,就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志活动也是人的一个功能,也是由精化合气和营养物质而产生的。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第六章   两大物质供应人体所需

第一节   空气的进入、利用和外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学习笔记)
藏象(二)
中医12尊形体健康之神,请您带回家
简易中医的诊断
科普中医:五行学说4
中医基础之藏象学说  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