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魔力

·魔力


作者:范怨武

2017.02.05


不是过年了吗

怎么粉丝涨得这么多?

而且,怎么还有这么多人留言?

明知我没空看的啊!

你过年,我也过年啊!

你们都不过年的吗?

难道我过了一个假年?

好吧!我正月十二(8号)才上班呢!有啥事,上班再说吧!现在也还是没得空看呀!

今年到媳妇儿家过年,除了看到人生的第一场雪之外,还第一次体会了烧热的炕,炕头可真烫屁股!


很兴奋啊!整得我一广东人,现在说话一股子大cha子味儿

另外,我一点也没有闲着,天天脑子里转的,就是刺针手法。

我一直在想一个事儿,同样的穴位,同样的手法,同样的我,前面十年,扎了也只是酸麻胀痛,怎么现在扎了,就是想到哪就哪到儿,想热就热乎,要凉就能凉?(当然了,不是百分之分的成功率啦,就是概率大幅度提高了)

今天就写写对针刺的一些碎片的感受吧!


07年那会儿,我很认真地按着郑魁山郑老介绍的青龙摆尾手法操作,右手一直摇针尾,左手用关闭法时,大拇指压得都快抽筋了。

终于,有一天,我在足三里做出了可控的循经感,一直往上走到大腿根了,还走不到胃(平常扎足三里,基本上是往下走到解溪穴和足背的,往上走是很难的),那个兴奋劲啊!自不必说。

有一次,我一位患者,突然心悸心痛发作,当下,我赶紧扎了他的内关穴,左手大拇指关闭在靠内关与大陵穴之间,右手取得针感后按下针柄,针尖向心脏的方向,左右摇摆针柄,不一会儿,针感就循着经络走到心脏,人就缓解过来了。

此后,利用工作上的机会,一直练习手法,很可惜,就是我的指力不够,总是做了一会儿人就累了,中断了,经气消散,耗时太长。总体来讲,十个人中,大概能做出一例青龙摆尾。

而且,由于需要集中精神,所以每次做完手法,都累得浑身的毛毛汗,患者没扎热,我自己先热了。

最后成功率还是太低。

我不得不放弃了对手法的追求。

一来,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接受在一个穴位上长时间的手法操作,有些人觉得太难受,会晕针。

二来,你在一个患者身上耗去半小时,后面等的人怎么办?

三来,每次做完我就非常的累。

最后就放弃了,人生必须要有取舍嘛!那会儿,我还没能站得住脚,收入刚够维持生活。没有任何的精神物质支撑,我是没办法坚持在手法这条道上走得远的。所以,就放弃了,选择了其他有效的,省时的,替代疗法,同时也在方药上下功夫。




虽然放弃了手法的追求,但我仍然坚持针灸。

是的,又针,又灸。

我用的是温针疗法

什么是温针疗法?

就是扎完针后,在针柄上烧艾柱。

替代高级别的复式手法——烧山火。

温针疗法,是我05年在祈福医院实习时,跟一位带教老师学的(他叫韩宇健,早期曾在靳三针研究中心工作)。

我挺感激韩老师的,如果没有他放手让我扎针,我可能就与针无缘了。

虽然我念的是针灸推拿专业,在学校也对理论下了极大的功夫钻研,可是上手,很难说。

针往肉里扎,真的很难!

我头45天,跟诊的是一位陈老师,我一直跟着他抄方,方很大,又看他扎针,扎了就加电。跟了大概有十来天的时候,他试着让我给病人扎。

我哪扎过病人?顶多是在宿舍给自己扎过曲池和足三里,给同学扎过手三里,扎病人?我手会抖的,好不?

果然,趴在床上的大妈,尖叫了起来,不让我扎了。陈老师让我走开,他自己就上了。

之后的15天里,他让又我扎了四次,有阴影啊,每次我都过不了心里那一关,抖啊!

于是,剩下的那15天里,老师放弃了让我扎针,而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没用。

真的,晚上我蒙着被子哭了,爸妈辛苦挣钱让我学医,我却连个针都扎不进去。毕业了该怎么办?废人一个吗?

那一晚,基本没睡,老子不扎针了,就开药去。

第二天,我就带着一本《医学衷中参西录》去跟诊,我跟老师说,我自己看书。每天查完房,写完病例,我就看书去了。

十五天时间,把书看完了,老厚一本。

45天跟诊时间到了,我就轮科到下一位老师那里去,没错,就是韩老师了。

在轮科的前一个晚上,心想,该怎么办?我扎不去针的,从理疗科轮科到针灸科,还是扎针,我不还是得懵?

于是我在脑海里,模拟了无数次的扎针场景,怎么左手揣穴,怎么右手持针,怎么选角度,怎么进针,一遍又一遍地在脑里的循环,一直到睡着。

真的,跟演习似的,第二天一到科室报到,韩老师啥都没说,他拉了一张椅子就坐下,把裤腿卷到膝盖,说:你给我扎一针。

我啥也没想,拿了针,嗖就扎进去了。

他点点头:不错,今天你就帮我扎针吧!

什么?

我没听错吧?

这就放手了?

天呐!

韩老师对于患者来说,比较权威,基本他说啥说是啥。

他说:让我学生来扎。

患者就乖乖让我来扎。

由于头天晚上,我脑中模拟过扎针,今天用起来,真就跟老手似的,按着韩老师给我选的穴,揣穴,扎针,揣穴,扎针,腰上八针全扎进去了。

中途患者有叫痛的,韩老师说:痛就对了,痛是扎到毛孔,过皮就不痛了。

一天下来,让我扎了十来人,基本上是手把手的教我了。

轮科的头一天晚上,我还是兴奋得睡不着,一晚上,脑子里又回想那扎了一天的十几个患者,回想着扎针的手感,又循环模拟了无数遍,一直到进入梦乡。

第二天,扎针时,基本就知道怎么避开毛孔了,进针不怎么痛了。韩老师见我扎得还挺熟的,就开始教我温针了,怎么掰艾柱,怎么垫隔热板,怎么烧艾条。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大连来的患者,她来看的是便秘,经过我们师生的讨论,一致认为,她这个便秘,是因为寒而秘,不是热秘,最后定的就是温针疗法。当时选取的穴位,是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扎了八针,每根针都烧了艾柱,结果第二天来复诊,不仅大便通了,还告诉我们,她那十几年的前额头痛,也消失了。最后我们一连给她扎了五天,随访,疗效巩固。

跟诊韩老师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最后,还教会了我穴位注射。我很感激韩老师,真的,带我进了针灸的门。



一直到2016年12月,这中间十一年,我基本上是依赖温针来取效,也治过不少难病。

正是有温针的强大疗效做为后盾,我才会产生了忽视手法的心理。

看过我写的《我这医路》的朋友,就知道,我从毕业到14年,其实混得挺不容易的。

我不仅扎针,还要做推拿的活,刚毕业那四五年,推拿做到吐啊!还要被人嫌力气小,我大拇指骨节都变大了有木有啊,天一冷,还会隐隐的痛啊!

不过,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推拿做得多了,我的指力也跟着上去了,扎针时,针感也越来越强。

但我仍然停留在得气快的基础上,再往上进一步,很难。

但凡从事针灸的人,我想,没有一个人,不会望向手法的高峰——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

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三分之一(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人下三分之一(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慢慢第将针提到上三分之一,如此反复操作三次。最后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如此反复几遍(称几度),至病人自觉某一局部或全身有热感时,将针缓缓地退出皮肤,并要用干棉球急闭针孔,勿使真气外越.,在此操作过程中,配合呼吸补写法中的补法,即为烧火山法。

透天凉

将针刺人腧穴应刺深度的下三分之一(地部),得气后用捻转泻法,再将针提至中三分之一(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缓慢地按至下三分之一。反复操作三次将针提至上三分之一即可留针。如此反复几遍(称几度),至病人自觉某一局部或全身有凉感时出针,不揉闭针孔,有泻阳退热的作用。在操作过程中配合呼吸部泻法中的泻法,即为透天凉法。


2003年,我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念的大专——针灸推拿学专业。

其实,在入学之前的那几年,我对经络己经有一些熟悉了,因为我的发小家里,有一堆的医书,打小我就立志要当医生的,碰到有书,肯定要看的。

入学后,目标更集中一点,看的书,多是名家的。

有一门课程——《刺法灸法学》,我们这个专业,想来,能教好的,抬眼去,全国没有多少个吧?刺法这玩意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教材也好,老师也罢,只能告诉你,世上有这么些手法,但你想做出来,呵呵,可遇不可求。

烧山火,透天凉,能做出来的人,有多少?

都是电针电针电针,一点意思也没有,怎么学?

在实习之前,我把图书馆能找到的针刺手法的书,都找来看。

彭静山、陆瘦燕、承淡安、郑魁山、周楣声、谢锡亮、高立山、叶心清、楼百层、司徒铃、韩绍康等等。

其中,我看得最认真的,就是郑魁山郑老的家传手法,还有我们岭南的韩绍康韩老的手法,以及承淡安托名紫云上人写的手法。

理论看再多,手法做不出来,也是毛用没有,不是吗?

我从2006年毕业,工作到2016年12月,手法也就是酸麻胀痛,偶尔热,偶尔凉。

我说过,中间,早就淡了追求手法的心了,时间基本都花在方药上了,我开药不也挺好使的嘛!为什么要追求那些虚无飘渺的手法?

(是不是感觉跟武侠世界一样,对武功最高境界的追求,有时候想想,针灸的世界,跟这个武术世界,还真有点像)

得过且过的心理,让我迟了十年才碰到烧山火、透天凉。

要知道,我当年的推拿学的老师,叫张全明(毕业两年后,才知道张老师是郑魁山郑老的弟子,可惜失之交臂,不知道高手在身边)。



这个迟来的机缘说起来,真跟一匹布那么长啊!

14年还是15年的时候,我还是挺喜欢发微博的,记得当时好像是发了一些关于针刺手法的感慨,说起龙虎龟凤以及烧山火透天凉诸手法,可遇不可求之类的。有个叫田应旭的小伙子就给我评论说,他身边就有人会,我问是谁,他说还是学生,没毕业

我寻思,不是吹牛皮吧?看头像,才多大点啊,我做这行都快十年了,边也没摸着啊,你这还没毕业,就会这么牛叉的手法?唬我呢?不过,还是先加了微信好友,但没细聊。

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15年底16年初,我公号写了一系列的咳嗽文章,嘻笑怒骂的,有一天,突然十几个加我好友,都说是田应旭介绍的,很欣赏我的文章。

我一看,正好有一个是他当初提起的,会寒热手法的刘高峰——张缙教授的弟子(张缙教授主编过《针灸大成校释》,黑龙江针刺手法的泰斗,一生桃李遍天下,门下成才率极高,会寒热手法的,一抓一大堆)。

我当时就讨教了起来,遇到有真本事的,我是很谦虚的,逢人称兄长的,因为本事比我大嘛,真的!

高峰是有本事的人啊!

最后我入了他们的群,二十多个热血中医啊!我这个一直觉得孤独在路上的人,终于也感觉有些志同道合的人了!

入群后的头一个月,基本上都是在讨论手法了,张缙教授也算是郑魁山郑老的同门吧?毕竟张老也是跟郑毓琳(郑魁山父亲)学习过一段时间。兜兜转转,还是渊源不小。

讨论来讨论去,还是讲基本功,讲指力。

群里的朱小宝,原来也能做出烧山火透天凉,只是成功率没那么高,后来,他跑去黑龙江,跟高峰要了张老手稿看,之后功力就炸涨了,大大的提高了成功率,不过,他也玩针十几年了,基本功在,只差一层窗户纸而己。

把我给羡慕得,最后也拿了手稿来看,看完后,我只有一个结论,就是比来比去,比的都是基础。

群里讨论了那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也还是要从零开始。

练习指力,我学张老,扎抽屉。

扎了半年,手指的茧子,起了一层又一层,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脱去。

这大半年来,门诊病人太多了,完全腾不出手去扎针,一扎针,后面病人就看不完了,我一直也不知道自己进步怎样。

直到上个月,也就2017年1月5号,小宝带着他父亲到深圳旅行,我说,你顺道给我扎一下,让我体会一下烧山火吧!

记得是先给我扎的风池吧!

坐着扎的,小宝的手法很柔,基本感觉不到痛,扎完后,风池一阵酸楚,一会儿,又给我双针刮摩,慢慢的,我觉得开始觉得我的后背开始发热了,基本上是两分钟内,就成功了,我能感觉热量在全身慢慢洇开,是洇开哦,慢慢的,鼻尖就开始冒了一点点汗、颞部也开始感觉到汗在滑落。

起针后,风池处,也一直能感觉到遗留的强烈针感,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那个舒服的遗留针感,酸爽的,一直维持了三天。

他进针后的一系列手法,我基本能感觉并记了下来了。

当天,我就有一个结论,我说,小宝,你手心太热了,你扎针的时候,你掌心的热量,全往我风池里灌,你知道吗?

我说,你是天生吃这碗饭的,我做不来,我真的做不来,我的手温,根本达不到你的状态,有时我指尖都是凉的呢!

我记得看过一部电视剧,有一个情节,讲一个男的,不准店里的女同事做寿司,说女人的手温比男人的高,会破坏寿司的口感。

没想到,做针刺手法,也有相同的道理,那就是手温偏低的医师,想做好烧山火,难度是比较高的。

这没办法,一点办法也没有,这体质,是爸妈给的,没地儿哭去。

当天,扎完针,我回到家后,摊坐在沙发上,久久不能平复那失落的心情。

如果是靠努力可以习得的技术,我再战十年就是了,无所谓,人生嘛,总得找点有意思的事来来做!

可那是天赋,靠拼努力没用的,我是没有办法通过努力去获得的东西啊!

我在沙发上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十二年了,从05年扎针开始算起,12年了,我终究是与高级手法无缘。

唉,人生,总是要有所取舍的。

以前说舍弃,但心里就是念念不忘。

今天说舍弃,那就真是的要放弃了,不要在错误的方向上再浪费精力了,专心搞我的方药吧!



在我放弃后的第六天


2017年01月11日

来了一老患者,有过敏性鼻炎,好多年了,我记得上次扎过针后,流了不少鼻涕,但没断根,这天复发又来。

我突然兴起,再试一下烧山火吧?

于是我也给她扎起了风池,一边行手法,我一边问,你现在是什么感觉?

有没有感觉凉还是热啊?

她说,热了热了,后背在发热,额头都冒汗了。

然后我就起针了。

一直到下午,她给我发信息来说,扎完后,鼻部反应很大。我知道,这是在排寒气。

这对于我来说,只是个案,我并没有太过在意。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开挂了。

第二天,有产后腰痛的来扎,竟然也热了。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耳鸣的、胃胀的、淋巴结痛的、乳腺痛的、手脚冰凉的等等等的。

真的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整个针灸过程。

这一个多月来,可以说是像是在梦中度过的。

出现最多的反应,就是手脚心冒寒气,像是身体内部有股寒风,往外呼呼地冒,冒完了寒气,冒热气,冒完了热气再接着冒寒气,趴在床上,能冒一个多小时的气。

最后,就是手脚就开始暖洋洋起来,有一位患者自诉说,自打来月经之前就开始手脚冰凉,二十多年来都没暖过,终于体会到手脚暖和的幸福。

还有一些湿气重的患者,手脚直接就冒汗了,冒个不停,又冒汗又冒寒气,还有扎完针不停打嗝的,不停放屁的,神奇的不得了。

当然了,这一个月,不仅成功得多,失败也不少,感觉有几种情况,会影响经气的传导,比如体内湿气重的人,经气传导会差一点,针完会胀得比较难受;比如,天气比较阴时,很多人针了,针感也不太舒服;再比如,我精神比较差或心情比较差的时候,指力控制得不太均匀,针感也差。

另外,南方比北方湿气重一点,南方的传导会比北方差一点(这个年,我在辽宁丹东过的,这边干燥,针后排寒气,还是比较明显的)。

越写,真是越觉得玄乎了。


今天就到这吧!

这几天来,一直想写点关于针灸的感悟,一直都不知道如何下笔,到今天,就匆匆写一点吧!

写得有点散,不能表达心中感慨之万千,主要还是因为整个过程,手法大成后,一切都如幻象,让我不可描述。

其实,有很多患者,都把自己的经历用文字写下来了,我想截图,但又发现实在是太多了,放在这篇文章里,就显得太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次体验刘德会老师的针灸诊疗手法
治疗虚寒性疾病用针灸手法烧山火#哆咖医生...
祖传针灸常用处方整理版
“力-气-势”针灸体系
【第一期】刘德会:《针道》
梅花香自苦寒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