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清云:桂枝话今昔。

       今天我们入中药用的桂枝指的是一种常绿乔木——樟科植物桂树的干燥嫩技。其功效发表解肌,温经通阳。这与《伤寒论》中讲的桂枝并不相同。准确地讲,《伤寒论》中用的桂枝更适合发表解肌,温经通阳,因为医圣用的是桂技嫩皮,不含木质心部。皮则通表气,所以更适合温通解表。

         在古代,桂枝和肉桂都是用皮,不象今天肉桂用 “ 皮 ” 而桂枝用 “ 枝 ”。椐《神农本草经》讲这两种药材:嫩小枝刮皮卷成筒状的叫菌桂,即今天用的桂枝,粗干皮制成板状的叫牡桂,即今天用的肉桂。到唐代时期的《新修本草》仍讲:“ 然大枝皮肌理粗虚如木兰,肉少味薄,不及小枝皮也。小枝皮肉多,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 ”。

         由此可见,从汉代到唐代,无论桂枝或是肉桂,都是用皮而不用枝。所以说医圣《伤寒论》中的桂枝是 “ 皮 ” 而非今天用的 “ 枝 ”。
          到了宋代,开始出现用枝入药,叫柳桂,以区別唐代皮药桂枝。
         北宋陈承《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图经》中讲到桂枝:“ 厚实气味重者宜入脏及下焦,药轻薄者宜治头目发散。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也。今又有一种柳桂,乃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

        可见到了宋代,今天的桂枝才开始入药,为了区別当时的皮药桂枝,叫名为柳桂,因其枝嫩细柔软似柳,故名柳桂。
        到了明清柳桂倍受推崇,桂之嫩枝与嫩皮通用,即柳桂与桂枝通用。如《本草纲目》讲:“ 去粗皮用其最薄者为桂枝,枝之嫩小者为柳桂 ”。清代《本草述》讲:“ 桂枝乃细嫩枝条”。而《本草备要》又讲:“ 枝上嫩皮为桂枝”。可见明清时期,桂枝入药可以是枝皮也可以是枝条,两者可以互相通用,不在过多地强调差別。

        到了新中国成立组建中医学院时,在编写教材中,经过研究讨论,最终将桂枝药用部位统一定为桂树干燥嫩枝,并以国家标准记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到此为止,桂枝从用嫩皮到用嫩枝走过几干年的药用历史。


联系作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留言获取在线联系方式。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其中方剂剂量请咨询专业医师




END


我们只为传播中医,只为中医复兴而努力。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传承中医经方真谛。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迈向健康之路。关注我们,关注中医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药辩护人
谁知道伤寒论上桂、桂枝、桂心、官桂的区别?(医寿延年的回答,10赞)
闲话桂枝
医方中的桂枝、肉桂、桂心与官桂
祝之友讲《神农本草经》之---肉桂
研究:张仲景使用的“桂”究竟是“桂枝”还是“肉桂”?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