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传递信息的“秘诀”
植物传递信息的“秘诀”
        生物学家们早就发现,植物尤其是同类植物之间是完全可能进行“语言”交流的。
        那么,植物之间究竟是怎样实现“对话”的呢?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发现,在一片柳树林中。一旦某一棵树遭受虫害,其新叶中的石炭碱的分泌量就会大量增加,以降低新叶对害虫的适应性,从而保护自己,减少虫害,这是人们能够理解的—种适者生存的自然现象。奇怪的是,在这棵遭受虫害的柳树周围约70米范围的其他柳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越靠近被害之树,叶片中的石炭碱浓度越高。它们是通过何种方法来传播“预警信息”的呢?起初,科学家怀疑是通过树根传递的,但挖开树根发现。这些树根并没有实际的接触,显然树根不是“语言的枢纽”。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才发现,受害之树所释放的乙烯,要比正常情况下多得多,由此认为传递“语言”的物质很可能是乙烯。乙烯通过风的媒介作用,给邻近的柳树发出危险及预防信号,使其各自采取防卫措施。同样的,英国植物学家厄?豪克伊亚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美丽的白桦树被害虫咬伤后,其树叶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便急剧增加,以此抑制害虫的取食。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动物学家也发现这一类似现象:当金合欢树遭到动物取食时,叶片中的单宁酸含量就会真线上升,其毒性足以使取食者丧命。同时,它还通过空气释放一种气体,使周围45米以内的金合欢树都能接到信号,在5-10分钟内大量产生单宁酸,迎战来犯之敌。 许多科学家认为,植物各器官是通过自身发出的电信号传递信息,进行“电话交流”。实际上,早在1873年,就有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检测到捕蝇草体内的电流产生,证实了“植物电”的存在。随后,不少科学家采用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刺激,在食虫植物、感震植物、攀缘植物和非敏感植物中发现了电信号。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植物探测仪,把这种仪器的一根引线与植物的叶子连接,通过电子翻译器,便可在耳机内清晰地听到植物在“说话”。比如,在光照良好或雨露滋润时,植物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在刮大风或干旱的天气里,植物则会发出低沉的“叫声”。
        植物学家发现,在干旱季节,某些缺乏水分的树木,仿佛在低声呼喊:“水!水!水!”可惜听到这种呼喊的并不是树木的朋友,而是树木的敌人,也就是那些专靠咬树为生的小蠹虫。听到树木如泣如诉的喊叫以后,小蠹虫立即就判断出哪些树木最惧怕干旱,哪些树木最缺乏抗旱能力,于是它们便向那些树木发起进攻。不过,根据昆虫学家们的意见,这—特点也可以利用来同专门危害树木的害虫作斗争。因为只需复制出一种频率与树木“说话”相同的超声波就行了,小蠹虫肯定会上圈套的。现在,日本科学家成功地将植物电转换成了和谐的音乐。他们 采用改进的人体电脑检测仪器,将测到的植物体内的电位差输入电脑,再利用处理杂音的音程转换软件,把植物的微弱电流先变成声,后改编成了音乐。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植物通过“电话交流”,可有选择地将外界信息输入体内,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
        最近,德国科学家又进一步证实、有的植物可以通过高频声音“说话”,只是由于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罢了;另一些植物则通道极微弱的)巴来传递信息——这种微弱光,人眼难以觉察,但仪器却可以测出。德国生物学家赫伯特?威茨教授最近宣称,已经破译了包括洋槐、梧桐等10余种树木的“语言”。他甚至指出,不同树种的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如橡树、山毛榉、杉树较为风趣、而马尾松相比之下却较为朴实。
        植物间存在语言交流这—说法,解释了为何—株合欢树在被野羊啃食后,周围同类树的叶子中会很快产生苦味,以及为何当一株橡树被砍伐后,其余橡树即会产生更多的种子等现象。如此看来,我们原先认定的“平静”的森林,实际上并不平静。

绿色世界的数理奇观
        绿色世界浩瀚深邃,绿色植物窈窕多姿。多少诗人骚客曾为之神往、陶醉,多少丹青妙手曾为之泼墨挥毫。然而,面对这苍茫浩渺的青山林海,科学家们却看到了蕴藏其中的奥秘,得到了许多可贵的启示!
        创立座标法的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根据研究的一簇花瓣和叶形曲线列出了x3+y3-3axy=0的方程式,这就是现代数学中有名的“笛卡尔叶线”或“叶形线”,数学家还给它取了一个诗一样的名字——“莱莉花瓣曲战”。
        从千姿百击的绿叶和鲜花的外形乾廓和空间排列中,很早人们就可以找到用一定的敷学公式来描述。托着娇艳花朵的睡莲,叶于的形状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高次方程.面向日葵花盘上瘦暴的排列,松树球果上果鳞的布局,菠萝果实上的分块,都是按照对数螺旋在空间展开的。至于植物外部的形态,结构则是那么符台几何原理并具有如此巧妙的对称,均衡和谐的多样性。象许多植物的花,就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呈辐射对称形。云杉和雪松的树形则为优美的圆锥状。生长在圆盘,四柱、圆锥形植物体上的叶片、花、果实,均是按照数学规律在空间排列和顺序地逐渐展开的。
        植物为什么要按照数学的规律来安排自己的叶片,花和果实呢?这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如向日葵花盘上瘦果的对数螺旋线的孤形排列,这样就可以使果实排得最紧,数量最多,产生后代的效率电最高。车前的叶片是轮生的,叶片间的夹角为137°30′,这是圃的黄金分割的张角。按照这一角度排列的叶片,能很好相嵌而又互不重叠,这是采光面积最大的排列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植株光合作用效率。建筑师们参照车前叶片排列的这一原理,设计出了现代化螺旋式的高楼,可以使高楼的每个房间都很明亮,达到较佳采光效果。
        高等植物的外形,茎干,也有其最佳的形态。许多树的树干,都是底部大,上部小,呈圆锥状。这是一种沉稳的,防倒伏的理想几何形状。从整体的树形来说,如云杉的枝叶的分布也是下宽上窄,树干愈到顶部愈细,分枝愈到上部愈短,也为圆锥形。这种形态利于植物抵御狂风暴雨的袭击而不致倒伏。比较一下云杉,雪松与古代宝塔或现代的电视塔的形态、布局,它们是多么相悼。日本建筑师模仿云杉的形态,建造的一幢43层的大厦,不但可以抵抗强大的地震,就是楼顶在摆动幅度达70厘米的情况下,仍可安然无恙。茎秆的结构,可说是力学家的“老师”。植物的茎绝大多数为圆柱状,少数为三角形成四棱形。原因是圆柱形最坚固,容量也最大。从植物本身讲,茎秆为圆柱形更有利于发挥茎的支撑和运输作用。你看那纤细而中空的小麦茎秆,直径虽小却仍能支撑起比它重几十倍的沉甸甸的麦穗及茎上千剑一样的叶片而不致折断。所以,圆形支持力最大。古今中外的大型建筑物都选用圆形的柱子作顶梁柱。
        从植物茎内的组织细胞学统计还发现,许多草本植物的茎,其机械组织的厚度,常可达茎秆直径的七分之一。机械组织主要由维管束组成,它们嵌埋于细胞组织中,就像一根根钢筋贯穿于细胞组织的“砖石”,“水泥”之间,大大加强了植物的支撑能力。另外,中空的茎秆,搜力学原理讲,中空与同样粗的同一材料的实心杆相比,它们的支撑能力是相等的.小麦茎秆结构的这种以消费晕少的材料而获得最大坚固性的结构,正好成了当今中空水泥电线杆制造者的“老师”。鱼尾葵、蒲葵、油棕等植物叶面的“之”字折扇状结构,具有较大的张应力。它可以承受外界给予的较大压力,在狂风骤雨中保持很强的柔韧性而不被撕裂,折断。一个有趣的力学小试验正好说明了这点。将一张白纸搭在两个相距23厘米的酒杯上,纸本身的重量就会把纸压弯。但如果把纸折叠成一厘米宽的折扇状放于两酒杯之间,这时,即使在折扇纸拆中间放一装满酒的酒杯,折扇状的纸也不会弯曲,这就是“之”字形结构的张应力发挥了作用。按照这一原理,工程师们设计出了放形板、瓦楞纸板,楼房顶棚等等新颖的建筑产品。

植物组织图
        绿色世界给人类的启迪还有很多很多。从植物各种各样的外形,枝叶的排列,花,果的布局中,我们看到了生物的美,数学的美,物理的美。尽管人们对绿色世界的数理规律仍然只有一鳞半爪的了解,但科学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揭示它的规律。学习自然,模仿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更多地造福于人类。

植物间也有冤家吗?
        别看植物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很多地方和人类有相通之处呢。植物一旦同不喜欢的“敌人”相遇时,就会彼此厌恶甚至斗个你死我活,它们 使用的“武器”就是各自的气味。气味里面含有化学物质,能“熏”倒对方。
        如果把铃兰和丁香放到很近,丁香就会很快枯萎;玫瑰花和木樨草相遇,玫瑰花便拼命排斥木樨草,木樨草则在凋谢后释放出一种特殊的物质,使 玫瑰花也中毒而死;柏树旁种植梨树,柏树散发的气味能使梨树落花落果,一无所获。所以,在种植植物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冤家”种到一块,不然后果不用想也很清楚噢!

植物形态留下的宇宙信息
        绿色世界浩瀚深邃,蕴藏其中的宇宙信息,将帮助人们改造自然,造福全人类。
        创立坐标的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根据研究花瓣和叶形曲线列出了X+Y=0的方程式,这就是现代数学中有名的“笛卡尔叶线”或“叶形线”。
        植物的外形轮廓和空间排列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的。例如,向日葵花盘上瘦果的排列、松树球果上果鳞的布局、菠萝果实上的分块,都是按照对数螺旋在空间展开的;云杉、雪松的树形则为优美的圆锥体状。植物为什么要按照数学的规律来安排自己的叶片、花和果实呢?这是植物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例如,向日葵盘上瘦果的对数螺旋线的弧形排列,可使果实排得最紧,数量最多,效率最高。车前草的叶片是轮生的,叶片间的夹角是170°30′28″,这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张角。按照这个角度排列的叶片,采光面积最大,提高了植株光合作用的效率。建筑师参照车前草叶片排列的原理,设计出现在螺旋式的高楼,达到较佳的采光效果。树形是圆锥体的云杉和雪松可抵御狂风暴雨的袭击而不致倒伏。比较一下古代宝塔或现代的电视塔的形态、布局,它们是多么相象。
        植物的内部结构是力学原理的典范,可说是力学家的“老师”。植物的茎绝大数为圆柱状,少数为三角形或四棱形。因为圆柱形表面积最小,受力最均匀;用材最少,容量也最大,更利于茎发挥承受支撑和运输养料的作用。细看那纤细而中空的小麦茎秆,直径虽小却仍然支撑起比它重几十倍的麦穗及茎上剑一般的叶片而不致折断。所以建筑上常以圆形的柱子作顶梁柱。另外,按力学原理讲,同一材料同样粗细的中空与实心杆体,它们的支撑能力几乎是相等的,小麦茎秆结构以最小耗料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坚固状态。
        绿色世界给人类的启迪还有很多很多。从植物的外形、枝叶的排列和花、果的布局中,我们看到了数学的美和仿生学的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将会进一步揭示它的规律,让自然更多地造福人类。

植物有智力吗?
        植物会算数学题吗?植物会思考下一顿要吃什么美味吗?我敢打赌它们都不会。可是为什么有的科学家却说植物是有智力的呢?其实,植物不仅能相互间进行交流,似乎还能像易怒的家伙一样把芝麻大的一点小事牢牢记在心里,或者是在自己感觉良好的时候做出某些反应。1966年,美国科学家在给植物浇水时,突然心血来潮地把测谎仪接到了植物身上,然后又给植物浇水,没想到植物在被浇水时竟表现出强烈的反应。瞧,这说明,你可千万不要把那些绿色的家伙当做只会在花盆里繁殖的简单生物体噢!

植物也有血型吗?
        不会吧,植物的身体里又没有血液,怎么会和人类一样有血型呢?可是一位日本科学家研究了500多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发现其中60种有O型血型,24种有B型血型,其他一些植物有AB型血型。原来,植物虽没有红色的血液,没有红细胞,但却有类似人类似人体内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血型糖,不同的血型糖就决定了植物各自的血型。

植物是怎样睡觉的?
        人是躺在舒适的床上睡觉的,动物也要找一个安全避风的洞穴来睡觉,那植物究竟是怎么睡觉的呢?清晨,当我们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会看到大树的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片舒展着。瞧,它们也像你一样喜欢早睡早起。
        夜幕降临时,再去仔细观察一下那些树叶,它们是成对地折合着,这时的植物其实就是在闷头睡大觉。
        其实,不单单是树叶才睡觉,花朵也会睡觉。比如美丽的睡莲,夜晚会收拢花瓣,进入甜蜜的梦乡,直到太阳出来后才肯起床呢。用手抚摸或骚抓它时,树的顶端就会左右摇摆起来。

什么是植物全息现象
        “全息”,是1948年物理学家弋柏和罗杰斯发明了光学全息术后提出的一个概念。在物理学上,全息的概念是明白易懂的。例如,一根磁棒将它折几成几段,每个棒段的南北极特性依然不变,每个小段与它原来的整根棒全息。所谓"生物全息",就是生物体每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的成比例的缩小。
        植物的全息现象,在大自然中,已从形态、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多方面找到了论证的实例,马路边的棕榈树,它的一张叶子,由薄扇似的叶片和长长的叶柄组成,仔细观察一下叶子的整个外形,当把它竖在地上与全株外形相比时,你会发现,它们的外形是多么的一致,只是比例的大小不同而已。一只梨子,它的外形与它的整体果树形吻合。行叶脉的植物,它们都是从茎的基部或下部分枝,主茎基本无分枝;相反,叶脉为网状的植物,它们的分枝多呈网状。在植物的生化组成上,也有明显的全息现象。例如,高梁一片叶上的氰酸分布形式与整个植株的分布形式相同。在整个植株上,上部的叶含氰酸较多,下部的叶含氰酸较少;在一张叶上,也是上部含量较多,下部含量较少。
        有趣的是,当进行植物离体培养时,也发现了植物的全息现象。若将百合的鳞片经消毒用来离体培养,发现在鳞片基部较易诱导产生小鳞茎,即使把鳞片从上到下切成数段,同样发现小鲜茎的发生都是在每个离植段基部首先产生,且每段鳞片上诱导产生小鳞茎的数量,遵循由下至上递补增的规律。这种诱导产生小鳞茎的特性与整株生芽特性相一致,呈全息对应的关系。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以大蒜的蒜瓣、矩叶菊、花叶芋和彩叶草等多种植物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同样的试验观察时,都能见到这种全息现象。
        植物全息的规律应用于农作物的生产实践,已产生了惊人的效果。例如,马铃薯的载种,习惯以块茎上的芽眼切下作"种子"。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考虑到块茎上芽眼之间的遗传差异。根据植物全息的原理,想来这些芽眼之间必定会有特性的区别。马铃薯在全株的下部结块茎,对于全息对应的块茎来说,它的下部(远基端)芽眼结块茎的特性也一定较强。于是,为了证实上述的想法,科学家做了系统的试验。分别以"蛇皮粉"、"跃进"等5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为材料,将它们的芽眼切块成远基端芽眼和近基端芽眼两组,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实验结果,以远基端芽切块制种生产时,各个品种均增产,平均增产达19.2%。
        上述在农业上的全息应用实例给人以启示。人们自然会问,小麦、水稻……,它们的留种应该采用什么部位制种呢?这些有趣而具生产实践意义的全息课题,目前不少人正在试验观察中。不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个别的生产措施,也是符合生物全息规律的,只不过未意识到这点罢了。例如,我国不少地区种植玉米的农民,他们在留种时,习惯把玉米棒上中间(或偏下)的籽粒留下作种,而把两端的籽粒去除,确保玉米的年年丰收。这种玉米籽粒的留种方法是符合生物全息律的。因为玉米棒子是在植株的中间或偏下部分着生的,而作为植株对应全息的玉米棒,其中间(或偏下)着生的籽粒,在遗传势上也一定较强。经试验,以这种方法制种,可以增产35.47%。
        全息生物学观点的提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已引起不少人的强烈兴趣,国内已先后4次召开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交流了各方面的研究信息,在国外,日本、巴西等国的有关学者对“全息生物学”的提出也给予极高的评价。目前,植物全息现象的观察研究,方兴水艾,无数未解之谜还有待人们去揭开。

植物体内的接力赛
        在我们眼里,扎根于土壤的植物是平静的。但科学家们却发现;植物体内却充满了纷繁复杂的运动。 中国的科学家正在试图描述植物体内的一场田径比赛。这是一场被冠名为光合作用的接力赛。光信号是接力棒,它首先被植物体内的光线接受体接收,“接力棒”随后通过下面的蛋白质“接力手”层层传递,最终到达植物细胞的信息处理中心。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传递蓝光信号的一号和二号“接力手”,但都是哪些蛋白质接力手参与了比赛?每一位“接力手”承担了什么功能?目前还不清楚。如果能找到所有的光信号传导的“接力手”,那么就能构建起一个植物体内的光信号传导网络。那时,人类将能通过调节网络中光信号的传递,按照植物育种的各种需要来改良农作物。

花开随人意
        光合作用是一场激烈的接力赛。实际上,据生物学家们的统计,一种植物体内有数万种生物反应,那植物体内可以称得上是一场门类复杂的奥运赛场。
        比赛离不开裁判,花儿的绽放依靠的是植物生长细胞的分裂,这场比赛的裁判是阳光和温度,只有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才能保证细胞分裂的正常进行。但究竟阳光和温度怎样影响着这场比赛,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一大挑战。
        今天计算机模拟技术帮助生物学家了解了这个过程。在对植物开花过程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对控制开花时间的基因做标志,并通过阳光照射强度控制它的活跃程度。不同时期,这个基因在花朵的哪个部位,呈现什么状态,把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这个基因在整个开花过程中发挥的功效就一清二楚了。
        科学家们相信,通过调控这类基因,可以改良某些经济作物。在那些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可以缩短开花期,保证农业的丰收。那时,细胞分裂赛事的裁判不再是阳光、温度而是人类了。

植物的感觉与记忆
        科学家们发现,植物与人和动物在很多方面具有同样的功能。
        与人和动物不同,植物对外界的嗅觉不是用鼻子,而是用身体的某个器官来感受的。如果说植物有鼻子,那也许指的是叶子,这就是为什么植物很容易被化学物质伤害的原因,特别是叶子。
        植物的味觉非常细腻,它们知道自己喜欢“吃”点什么,爱“喝”点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地方寸草不生。有些地方却树木成林的原因。很多科学家就是利用植物的味觉来寻找矿藏的。例如,金刚石很可能就埋藏在赤杨丛生的地方;不毛之地也许藏有铂矿。因为它与任何植物都水火不相容。
        植物的听觉“因人而异”,换句话说,不同的植物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反应不同。日本科学家发现,西红柿、黄瓜特别爱听日本的“雅乐”,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这些植物的叶子舒展,叶面电流加快,生长迅速。美国科学家也发现,很多植物喜欢轻音乐,讨厌摇滚乐,有些植物长时间听摇滚乐后会慢慢地死去。
        按照一般常识,植物发声是不可能的。最近,美国加州森林研究所的尼尔逊博士把一棵小松树移至室内,接上计算机测试仪后发现,小松树能发出微弱的超声波,他把这称为植物“说话”。有些植物缺水时会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这种声音有点类似于哺乳动物鲸发出的叫声。
        植物的视觉是指植物对光线的感受。如果用感受光线来衡量植物的视力,那么,植物叶面对光线的感受力最强,也就是视力最强。人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植物向阳的一面,枝叶比较多;反之,枝叶比较少。
        英国科学家培育成功一种神奇的小麦,当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到细菌、寒冷或干旱等侵害时,叶片会发出淡蓝色的光芒,以向人“诉苦”。含羞草具有复杂的神经系统。当人触动含羞草的一片叶子时,其他叶子就会卷合起来。这种反应不是一种简单的化学反应,而是基于电脉冲的—种反应。
        科学家们还发现,植物的嫩芽里还有引力探测器,能对引力做出反应。当这种引力探测器被割掉后,植物向上生长的能力就会遭到破坏。
        美国的测谎专家巴克斯特有一天突发奇想,在植物叶子上接上了一个测谎器的电极。为了证明植物具有记忆力,巴克斯特将两棵植物并排放入—间屋内。然后让六个人穿着一样的服装。戴着面罩,从植物前面走过。其中个人将植物毁坏。之后,再让他们从植物前面走过,当那个毁坏植物的入经过时,记录纸上出现了强烈反应的记录。
        植物何以有如此灵敏的神经系统和复杂的反应行为?科学家解释,这是一种名叫茉莉酮酸的化学物质在起作用。当植物受到外界刺激时,会产生一种激素,这种激素把植物体内的亚麻酸转化成为茉莉酮酸.这是一种类似动物体内的前列腺索的化学物质,具有止痛和平息情绪的功效。茉莉酮酸挥发出去,还可以作为植物间互相联络的信号。

植物欣赏音乐之谜
        法国农业科学院声乐实验室的一位科学家,让一个正在生长的番茄每天“欣赏”3个小时的音乐,结果这只番茄由于“心情舒畅”,竟然长到2千克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番茄。英国科学家用音乐刺激法培育出了5.5千克重的甜菜和2.5千克重的卷心菜。日本山形县先峰音响器材公司下属的蔬菜种植场种植的“音乐蔬菜”,生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味道也是明显的改善。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还发现,植物不仅能欣赏优美的乐曲,而且还讨厌那些让人心烦意乱的噪音。我国清代诗人侯嵩高写了一本书,名叫《秋坪欣语》,其中记述了一则“弹琴菊花动”的故事。书中说,他十分喜欢弹琴和种花,有一天夜里,他点上蜡烛弹琴,正弹得十分起劲的时候,书房里的菊花也随着悠扬的琴声“簌簌摇摆起舞”。
        1981年,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尚勇乡附近的原始森林里,发现了一棵会“欣赏”音乐的小树。当地群众管它叫“风流树”。人们发现,在“风流树”旁播放音乐时,树身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曳摆动,好像一个少女在翩翩起舞。令人奇怪的是,如果播放的是轻音乐或抒情歌曲,小树的舞蹈动作就婀娜多姿如果播放的是进行曲或是嘈杂的音乐,小树就不动了。
        小树难道真的能听懂音乐吗?音乐对植物究竟有何影响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技】从根、茎、叶、花、果实分析如何种好马铃薯......
马铃薯原创问答 第四期 60-78
提前1个月上市,定价8元kg!一个小技术,可显著增加收益!
洋姜似姜非姜,是多用途的“宝藏”植物,掌握栽培技术要点获高产
学会3种花卉的扦插繁殖,不用钱也能种出一片花园
5种夏日开花灿烂的球根植物,品种丰富,还可以养成观赏盆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