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与治疗原则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冠心病等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复杂,高脂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影响血流通畅,导致机体相应器官缺血和功能障碍。最容易产生粥样硬化的部位是冠状动脉、脑动脉。

动脉硬化中医病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历来强调血瘀为害。动脉粥样硬化实际上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一类疾病。《素问·举痛论》:“百病皆生于气。”《医林改错》:“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也就是说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虽然在血脉瘀阻,但的推动血的原动力在于气,也称为“气为血帅”。正气虚衰,推动无力,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气不化血,血液亏少,造成血行不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病机

中医认为,痰浊内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脂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其本质就是脂质从血浆侵入动脉壁的反应。研究表明,身体脂肪代谢紊乱产生的症状相当于中医“痰浊”的表现。痰由津凝,瘀为血滞。血瘀是指血液的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炎症、水肿、血栓形成等症状都可以概括为血瘀证。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位在于脉络-血管,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而“痰”“瘀”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

动脉硬化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极大,当四肢血管、内脏及脑血管因粥样硬化而发生狭窄或闭塞,可导致供应器官与组织的血流减少,引起相应的器官与组织的缺血和坏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还任重道远。

动脉硬化治疗

方法一:补肾法。动脉硬化大都发生在中年及以上人群,可以说是衰老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都有肾虚的情况。有研究发现,补肾为主的中药复方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显著效果,补肾泄浊,可稳定斑块及延缓进展。但需要辩证治疗,分清类型。

方法二: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中医将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血管壁受损、脂斑形成,舌质青紫等称为血瘀证。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多种活血化瘀药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常用的如三七,可以阻止实验动物肠道对脂质的吸收,因而降低体内等脂质水平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并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沉着,对已形成的病变也有一定改变。另外丹参、川芎、西红花、蒲黄、牡丹皮、桃仁、姜黄,以及一些有破血作用的虫类药如水蛭、蜈蚣等也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方法三:袪瘀,降浊化湿。也就是祛痰降脂法,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医将高脂血症归属为痰浊证。所以采用化痰降脂、利水渗湿等方法治疗。

武汉利济医院治疗心血管症,采用“以脾论治,内清外柔”法,软化血管,祛除动脉斑块,改善心脑供血。中医内科诊疗技术,替代搭桥、支架等手术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当心颈动脉狭窄成为您的“沉默杀手”
动脉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质疑中医不能看高血压,请看这篇文章,一下说透!
“脉生痰核”创新理论指导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