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处方点评|痤疮治疗,你选对药了吗?
诊断:痤疮
处方1:
处方2:
处方3:
点评:
诊断为痤疮,开具头孢泊肟酯胶囊(欧爽)或头孢克洛缓释片(帅先)或克洛己新片(正大素克)不合理。
分析:
痤疮是一种毛囊和皮脂腺的炎症,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是痤疮炎症加重的罪魁祸首,治疗上除了要减少皮脂腺的分泌外,还要进行抗菌。根据《皮肤性病学(第8版)》推荐痤疮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口服四环素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并使面部皮脂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下降,抑制炎症的发生。此外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也可选用。又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治疗痤疮可外用红霉素,如果选择口服的抗菌药物治疗痤疮时,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可考虑选择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其他如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也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宜选择。因为痤疮丙酸杆菌是皮肤的定植菌,如果将其杀灭,则会使皮肤的菌群失调,导致其他细菌过度增长,从而引发各种皮肤感染,因此,治疗的原则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增长,抗菌药物应选择抑菌剂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而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则不宜使用。
因此,上述3张处方所开具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痤疮不合理,宜选择的抗菌药物为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或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根据上述分析,红霉素软膏外用于痤疮合理;痤疮丙酸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杆状),而莫匹罗星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根据《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莫匹罗星软膏是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安全有效的外用药,故莫匹罗星软膏外用于痤疮合理。根据《西咪替丁新用途》,西咪替丁霜用于治疗寻常座疮可收到不错的效果。甲硝唑对厌氧菌有效,而痤疮丙酸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在甲硝唑的治疗范围内,根据《3%甲硝唑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3%甲硝唑霜治疗痤疮有确切的效果。因此西咪替丁霜、3%甲硝唑霜外用于痤疮合理,但处方2和处方3中的西咪替丁胶囊和甲硝唑片都是口服剂型,如果外用于痤疮属超说明书用药,笔者并不提倡,但大家可以尝试西咪替丁霜+3%甲硝唑霜外用于痤疮。
[拓展链接]
痤疮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于颜面、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但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
痤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和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产生增加,雄激素水平增高促进皮脂腺增大和皮脂分泌增加。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内寄生菌(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出现从炎性丘疹到囊肿性损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痤疮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痤疮轻重分类Pillsbury分类法
程度
临床表现
Ⅰ度(轻)
黑头粉刺,散发或多发;炎症性皮疹,散发
Ⅱ度(中)
Ⅰ度+浅在性脓疱,炎症皮疹数目增多,限于面部
Ⅲ度(重)
Ⅱ度+深在性炎症皮疹,发生在面、颈及胸背部
Ⅳ度(重度~集簇性)
Ⅲ度+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在上半身
痤疮的预防和治疗
轻症可不需治疗或仅需局部使用消炎、杀菌或轻度剥脱等药物。较重的除局部治疗外,可酌情全身用药。用药原则为纠正毛囊内的异常角化,降低皮脂腺的活性,减少毛囊内的菌群,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预防继发感染。
1、一般治疗 尽量少吃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类食物,避免使用含油脂及粉质过多的化妆品,禁用溴、碘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保持面部清洁,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手挤捏及搔抓皮损。
2、外用药物治疗 轻症者以外用药物治疗即可。
(1)维A酸类 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 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 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改善痤疮瘢痕等功效,和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相关药物的皮肤渗透性。目前常用的外用维A酸类药物包括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如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如0.1%阿达帕林凝胶。
(2)硫磺水杨酸制剂 局部外用有角质剥脱作用,适用于丘疹性、脓疱性痤疮。常用3%~8%硫磺洗剂或乳剂,1%~2%水杨酸洗剂或霜剂,每日1~2次外用。
(3)过氧化苯甲酰 为过氧化物,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 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适用于丘疹性、脓疱性痤疮。常用2.5%~10%过氧化苯甲酰洗剂、凝胶和霜剂,每日1~2次,外涂。
(4)外用抗生素 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等,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近年来发现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也可作为外用抗生素用于痤疮治疗的选择之一。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5)壬二酸 能减少皮肤表面、毛囊及皮脂腺内的菌群,尤其是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及粉刺溶解作用,对不同类型的痤疮均有效,还可改善痤疮后的色素沉着。可配成15%~20%壬二酸霜剂外用。
(6)二硫化硒 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
(7)联合治疗 针对不同环节,起效更快,疗效更强。适用于粉刺性痤疮和炎症性痤疮。轻中度痤疮一般为外用维A酸制剂与外用克林霉素或过氧化苯甲酰等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中重度痤疮为外用维A酸类制剂与口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阿达帕林与外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抗菌药物的穿透性,提高疗效;与过氧化苯甲酰联合应用,可减轻过氧化苯甲酰对皮肤的不良反应。
3、全身治疗
(1)抗菌药物
临床表现以感染为主的应选用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为合理的剂量和足够长的疗程。
适应证:①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的系统药物治疗;②重度痤疮患者,特别是炎症较重时早期阶段可先使用抗菌药物,再序贯使用异维A酸,或异维A酸疗效不明显时可以改用抗菌药物治疗;③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
药物选择:选择口服的抗菌药物治疗痤疮基于以下4 个条件: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②兼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③药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中浓度较高;④不良反应小。按照上述条件应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可考虑选择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其他如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也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和喹洛酮类抗菌药物不宜选择。
四环素 曾为治疗痤疮的经典药物,可抑制丙酸杆菌,降低皮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由于使用了半个世纪,痤疮丙酸杆菌对其已产生了耐药性,导致临床疗效有所降低,现多用于初发痤疮的治疗。剂量:0.25g,每天3~4次。依治疗反应而逐渐减量,维持量0.25g/d,疗程可达3个月。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四环素牙、偶见光敏反应等,孕妇及儿童禁用。
米诺环素 二甲胺四环素又称美满霉素。为半合成的四环素抗菌药物,脂溶性好,能较好地渗透到毛囊、皮脂腺,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减少游离脂肪酸的产生。抗感染作用较四环素强、持久,为目前治疗痤疮较有效的抗菌药物,适合对四环素有耐药的痤疮患者。适用于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性的重症痤疮。剂量:50~100mg,每天1次,2~3周减量。不良反应比四环素大,常见为胃肠道反应、头痛等。米诺环素也具有潜在的危险,如皮肤、巩膜及骨骼色素沉着、大脑假瘤、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病样反应、药物性狼疮等,孕妇禁用。
阿奇霉素 红霉素9-甲基衍生物,组织半衰期长达68小时,可有效抑制细胞内病原菌,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效,适用于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痤疮患者。用法:250mg。每天1次,每周连服3次,连续3~4周。不良反应较少,耐药性小,患者依从性好。
红霉素 剂量为1.0 g/d,分2次口服,疗程6~8周。
多西环素 剂量为 100~200mg/d(通常100mg/d),可以1次或2次口服。
其他:酌情亦可选用克拉霉素及甲硝唑等,但要注意其耐药性及不良反应。
(2)维A酸类药物
口服异维A酸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因其能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故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痤疮药物,有明确适应证的痤疮患者宜尽早服用。
适应证:①结节囊肿型痤疮;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③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④频繁复发的痤疮;⑤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⑦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⑧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
口服剂量:小剂量0.25mg/(kg·d)和1mg/(kg·d)临床疗效相似,因此推荐从0.25~0.5mg/(kg·d)剂量开始,可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的大小与痤疮复发显著相关,因此推荐累积剂量以60mg/kg为目标,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药。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药物服用剂量而定,通常应≥16周。
异维A酸为维生素A衍生物,因其在人体内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产生类似于维生素A过多症的不良反应,但停药后绝大多数可以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黏膜干燥,特别是口唇干燥。较少见可引起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酶异常及眼睛受累等,通常发生在治疗最初的 2 个月,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长期大剂量应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小于12 岁儿童尽量不用。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怀孕,则必须采取流产处理。此外,异维A酸导致抑郁或自杀与药物使用关联性尚不明确,因痤疮本身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建议已经存在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不宜使用。
(3)抗雄激素药物
限于严重的病例或对其他治疗效果不佳者,因其易引起内分泌紊乱,如男性患者女性化,故应慎用,不应作为常规疗法。
①雌激素 仅限于女性患者,可试用己烯雌酚1mg,在月经后第5天应用,每晚1次口服,连服22天。黄体酮,月经前痤疮可在经前10天,注射黄体酮10mg,前5天再注射5mg。
②复方炔诺酮 女性在月经来潮前第5天开始0.625mg,连服22天。
③绒毛膜促性腺素 500~1000U,每周1~2次肌注,10次为一疗程。
④达英-35本药有抗雄激素作用,同时又能抑制排卵兼有避孕作用,适用于患有痤疮而月经不调,或月经前痤疮皮损加剧的女性。用法:在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每天1片,连服21天,停药7天为一个疗程,月经再次来潮时再继续上法服用,3~4个疗程后有较明显效果。
⑤螺内酯 螺内酯是醛固酮类化合物,也是抗雄激素治疗常用的药物。作用机制:竞争性地抑制二氢睾酮与皮肤靶器官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皮脂腺的功能;抑制5α-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推荐剂量每日1~2mg/kg,疗程为3~6个月。对部分患者有效,可与其他药物使用,应定期检查血钾和测量血压。孕妇禁用。男性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乳房胀痛等症状,故不推荐使用。
⑥西咪替丁 可与二氢睾酮竞争雄激素受体,用法为:每天口服0.6g。
⑦丹参酮 具有抗雄激素和温和的雌激素样作用,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痤疮丙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的丘疹性、脓疱性、结节性和囊肿性痤疮。用法为:每天3次,每次4片,连服6周。
(4)糖皮质激素
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肾源性雄激素分泌作用,可用于对抗肾上腺源性雄激素治疗;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疗程短、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控制重度痤疮患者的炎症。推荐使用方法:①暴发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可分2~3次口服,持续4~6周后逐渐减量,并开始联合或更换为异维A酸;②聚合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持续2~3周,于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③生理剂量泼尼松5mg或地塞米松0.75mg,每晚服用,可抑制肾上腺皮质和卵巢产生雄激素前体。对于经前期痤疮患者,每次月经前7~10d开始服用泼尼松至月经来潮为止。亦有人主张与女性激素或抗雄激素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包括激素性痤疮或毛囊炎,使病情复杂化。
(5)氨苯砜
可用于结节、囊肿、聚合性痤疮。口服50mg,每日2次,连服1~2个月。可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副作用为肝脏、血液系统损害。
(6)锌制剂
具有抑制毛囊过度角化及抗炎作用。常用硫酸锌片0.2g,口服,每天2~3次,连服4~12周,或用甘草锌胶囊250mg,每天3次口服,40天为一个疗程,无明显副作用。
(7)维生素类
一般可选用维生素A、B2、B6、复合维生素B等,常规剂量治疗有辅助作用。
4、物理疗法
(1)对于粉刺,尤其是黑头粉刺,可清洗局部后用特制的粉刺挤压器挤出。
(2)倒膜面膜 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方法,适用于损害广泛的面部痤疮。一般局部清洁、消毒后,粉刺挤压器挤压出粉刺,再涂上外用霜剂或中药制剂,然后进行喷雾,并应用中医手法按摩数十分钟,石膏或中药面膜倒膜,使理疗、按摩、药物融为一体,相互作用,达到治疗和美容作用。
(3)封闭治疗 适用于严重的结节或囊肿性痤疮,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菌药物皮内注射。常用的有曲安奈德混悬液0.5~1ml(每毫升含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注入皮损内或曲安奈德混悬液用生理盐水或2%普鲁卡因稀释至2.5~5mg/ml,注入皮损内,每周1次,连续注射3~4次。亦可采用较粗针头穿刺囊肿,抽取内容物后,庆大霉素0.5~1ml注入囊肿,每周1~2次,3~4次为一个疗程,可获较满意效果。皮质激素有引起局部萎缩的副作用,治疗时应注意分批交替进行注射。
(4)激光 联合应用蓝色光(415nm)-红色光(660nm)照射,每天15分钟,通过光动力学破坏痤疮丙酸杆菌及减轻炎症反应而对痤疮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轻中度痤疮。
5、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
应根据发病时间长短,皮损形态等不同表现分型论治,随证加减。
①肺经风热证 皮损以红色或肤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Ⅰ、Ⅱ级。应疏风宣肺,清热散结,方药为枇杷清肺饮或泻白散加减,中成药可选栀子金花丸等。
②脾胃湿热证 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 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 口苦,纳呆,便溏或粘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Ⅲ级。治法应清热利湿,通腑解毒,方药为茵陈蒿汤或芩连平胃散加减。便秘者可选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等;便溏者可选用中成药香连丸、 参苓白术散等。
③痰瘀凝结证 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Ⅳ级。治法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药为海藻玉壶汤或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中成药可选丹参酮胶囊、大黄蛰虫丸、化瘀散结丸、当归苦参丸等。
④冲任不调证 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治法应调和冲任、理气活血,方药为逍遥散或二仙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2)外治及其他疗法
中药湿敷 马齿苋、紫花地丁、黄柏等水煎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皮损,起到清热解毒,减轻炎症的作用。中药面膜:颠倒散(大黄、硫磺等量研细末),用水或蜂蜜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30min后清水洗净,每晚1次。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皮损,起到破瘀活血,清热散结的作用。
耳穴贴压 取内分泌、皮质下、肺、心、胃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并嘱患者每天轻压1min左右,每5日更换1次。
耳尖点刺放血 在耳郭上选定耳尖穴或耳部的内分泌穴、皮质下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上点刺,然后在点刺部位挤出瘀血6~8滴,每周治疗1~2次。
针灸 主穴为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等穴,配穴为四白、攒竹、下关、颊车及皮损四周穴。方法: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
火针 常选背俞穴,如肺俞、膈俞、脾俞、胃俞,热重加大椎,便秘加大肠俞,月经不调加次髎,皮肤常规消毒后,取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后,迅速直刺各穴,每穴点刺3下,隔日1次。
刺络拔罐 取穴多为肺俞、大椎穴、脾俞、胃俞、大肠俞、膈俞、肾俞等。每次取背俞穴4~6个,三棱针刺破皮肤,然后在点刺部位拔罐,留罐10~15min,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6、痤疮的分级和联合治疗
痤疮的分级体现了痤疮的严重程度和皮损性质,而痤疮不同的严重程度及不同类型的皮损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故痤疮的治疗应根据其分级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此外,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往往针对痤疮不同发病环节,因此不同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产生治疗的协同作用,从而增加疗效。当然,痤疮的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改变,以充分体现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Ⅰ级治疗 主要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过氧化苯甲酰或水杨酸等以提高疗效。一些具有角质剥脱、 溶解粉刺、 抑制皮脂分泌和抗菌等作用的功效性护肤品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同时可以采用粉刺去除术等物理疗法。
Ⅱ级治疗 通常在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外用抗菌药物。为避免局部不良反应,维A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治疗时,可隔日使用一种药物或两种药物早、晚交替使用。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增加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加上蓝光照射、 果酸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
Ⅲ级治疗 这类患者常采用联合治疗,其中系统使用抗生素是基础治疗的方法之一,要保证足够的疗程。推荐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抗菌药物。对有适应证并有避孕要求的女性患者可选择抗雄激素药物治疗,个别女性患者可考虑口服抗雄激素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如红、蓝光及光动力疗法等)也可联合应用。效果不佳者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系统应用抗生素超过2个月者,加用过氧化苯甲酰这类不引起细菌耐药的抗菌剂很有必要,可防止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Ⅳ级治疗 口服异维A酸是一线治疗方法。对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采用系统应用抗生素和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炎症改善后改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目前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口服异维A酸联合抗生素治疗。也可同时使用上述Ⅲ级痤疮治疗方案和本指南中介绍的各种联合治疗的方法。
7、痤疮推荐治疗方案
痤疮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
治疗方案
一线推荐
二线推荐
不推荐
女性可选择
维持治疗
轻度(Ⅰ级)
粉刺
外用维 A 酸
过氧化苯甲酰、水杨酸、粉刺去除、果酸、中医药
口服和外用抗生素
中度(Ⅱ级)
炎性丘疹
外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或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和(或)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蓝光、果酸、中医药
单一口服或外用抗生素
口服抗雄激素药物
中度(Ⅲ级)
丘疹、脓疱
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
口服异维A酸、果酸、红(蓝)光、光动力、激光疗法、中医药
单一系统疗法或局部单一疗法
口服抗雄激素药物
单独外用维A酸或+过氧化苯甲酰
重度(Ⅳ级)
结节、囊肿
单独口服异维A酸或+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炎症反应强烈者可先口服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后,再口服异维A酸
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和(或)过氧化苯甲酰、光动力疗法、系统用糖皮质激素(聚合性痤疮早期可以和口服异维A酸联合使用)、中医药
局部单一疗法,口服抗生素单一疗法
口服抗雄激素药物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4-75.
[2]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3]徐翔,牛香群,梁东辉等,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5):1282-1284.
[4]张引苗,西咪替丁新用途[J],中国校医,2010,24(7):496-496.
[5]亓玉青,张桂枝,郭广莲,3%甲硝唑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1,12(4):201-202.
[6]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0~11.
[7]任勇,张莉,皮肤性病及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80.
本文作者为东莞市中医院临床药师谢景锋,已授权临床药师网微信公众平台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新鲜发布![内含新旧版指南差异分析]
痤疮药物“五花八门”!详扒用药标准!
痤疮的治疗方法综述(史上最全版)
中国最详细的痤疮治疗方案
JAAD 2016:寻常痤疮治疗指南
【专家视角】 中外痤疮指南药物治疗之亮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