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眼中的古今伤寒学

而然中医经典研讨群郑重声明:本次微信讲座文字稿版权归各位讲者和而然中医研讨群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转发和转载,请大家尊重讲者的奉献,保护知识产权。讲座内容仅代表讲者个人学术观点,若因此引起法律纠纷,本群不承担责任;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故意使用本讲座内容者,本群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各位同道好,我这一次先做个导读。我们的读本是舒驰远先生的集注读本,他那一家有一点特色的,等一下我会介绍一下。


对于伤寒学的话,从汉代到清代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其实是汉代到唐代的时期,而这个时期伤寒学是怎么发展的,其实不是特别的清楚。因为在那个时代伤寒学的义理不够细腻,师承断代了,留下的资料也不多孙思邈也提到就江南诸师 ,秘藏仲景的书而不公布。那么意味着伤寒学只是在部分家族当中流传或者是部分师承那里流传,并没有像后世那么的广,也许是师承断代的原因


然后就到了宋代,校正医书局整理了《伤寒论》,宋代是医学的分水岭。从北方开始有了金元四大家,他们发起了医学革命,但南方当时解读《伤寒论》的方式还是沿用的汉唐那种形式,我们从朱奉议、许学士他们的注是能看的出来,而且在那个时代的伤寒论的注本主要还是挑着解读的,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能通盘的注解伤寒论。现代意义上详谈病机的伤寒学是金元医学影响下的成果。



我们现在谈病机的伤寒学,其实是从明代开始,而明代才开始正式的有了四大经典的概念,是受当时非常强的复古学风的一个影响,中医学当中强调读四大经典的时期并不是特别的长,在明代之前的伤寒学,基本上除了选读之外,还觉得《伤寒论》本身是个残本,需要从其它的方书当中补录一些方剂。从《类证活人书》看的非常清楚了。比如有一个补录的方剂比较有名,就是苍术白虎汤。他是在补入阳明病有些时候会有湿热这种情况,把苍术加入进来增加去湿的效果,这个方剂是个经典的例子。


我们谈回跟现代伤寒学有关的,现代《伤寒学》最重要的一个起源,起于方中行的《伤寒论条辩》。从《伤寒论条辩》开始才正式有现代伤寒学的样子,而注解我个人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的话就是方仲行他们的三纲鼎立说;第二类的话就是艮之兄他们比较推崇的,五运六气影响下的注解,跟六气的关系比较大;还有第三类的就是方证类,跟唐宋代伤寒学是有一定关系的。


但是我个人认为,三纲鼎立说是比较远古一点,也是比较正统一点因为三纲鼎立的那种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伤营卫的学说。是来自孙真人的说法贴了一些文字,大家可以看一下。


夫寻方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诸方,皆是吐下、发汗后不解之事,非是正对之法。术数未深,而天下名贤止而不学,诚可悲夫!



孙思邈的意思非常清楚,他认为伤寒论只有三个方法才是治,其他都是治误正治的话就是分三种:第一种是麻黄汤类,第二种是桂枝汤类,第三种是青龙汤类。其他都不是治伤寒本病的,都是一种治误的形式。仲景的方剂为什么如此复杂,因为要花很多时间来去把一些治误的病给调整回来,这是一种伤寒学的思路。



按照治误的思路,如果我们在病人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如果我们从一个医师角度来想这问题,如果有一个病人是被上一个医师给治出问题了,那么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应该怎么来考虑这件事情,而被一个医生误病,原来的病往哪个方向走了?势又有了什么新的变化?我个人认为这是辨证论治思路的基本来源。


以三纲鼎立来说,大家能看到出来,它就是个狭义伤寒,不是广义伤寒,它认为伤寒病只有三种,首先有一种就是风伤卫,是比较轻一点的,还有一种就伤的更加里面一点,那就是寒伤营,还有一种的话就是风寒伤营卫。而这三种,在温病学都有对应的机制,等一下我们会拿青龙汤类,来做个基本的分析。


大青龙汤:麻黄(去节)90g,桂枝30g,甘草(炙)30g,杏仁(去皮、尖)四十个,生姜(切)45g,大枣(擘)二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小青龙汤: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因为我个人觉得麻黄汤和桂枝汤可能大家已经比较熟了,所以就暂时不去涉及,到我们以后读伤寒论,或者谁有一些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再在讨论一下也可以。我们先看看青龙汤,青龙汤其实分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话就是风寒闭了营卫,然后发生了兼症,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的兼症是不一样的,大青龙汤主要兼症郁热,而小青龙汤的兼症是寒饮。


寒饮跟痰正好是寒热两极,八纲当中一定要区分。寒则生饮,热则生痰,因为热灼烧津液才生痰,寒是寒津液,所以寒则涩而不留,那么生了寒饮。


那么我们来看下小青龙汤,它其中一半是麻黄汤的结构,另一半是桂枝汤的结构,还有些治寒饮的药,这是小青龙汤的基本结构。


我们先看一下小青龙汤,它的干姜、半夏,其实都是用来除寒饮的。学过《伤寒论》的人都知道干姜、五味子、细辛药对,这三种药是仲景在咳嗽的定法。那么我们可以想像了一下,如果仲景说的这个《伤寒论》,它是一个广义伤寒,就是温病也包括的话,那么干姜、细辛、五味子,不应该是治咳嗽的定法,因为只有狭义伤寒,这三味药作为治咳嗽的定法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理解成广义的那种,可能就不大能说的通。


五味子在这里看似有点奇怪,舒驰远先生提出一个问题,五味子是酸敛的,咳嗽本来要用宣肺的药,怎么能用酸敛的?我个人的想法是这样的,咳嗽有些时候会散气太过,所以需要一点点五味子把这个气敛一下,而这个量不能太多,多了的话可能会出问题,毕竟咳嗽是要宣肺为主,用了反方向的药不太好。


小青龙汤的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有种病也是以咳嗽为表现,但是他的病机是以痰饮为主因的,这种病就是现代医学说的哮喘,哮喘和小青龙汤的咳嗽最大的区别就是小青龙汤证的主因是风寒,次因是痰饮,而哮喘是主因是痰饮,次因是风寒。


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到一般意义上的咳嗽,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加杏仁厚朴,或者是麻黄汤加一些宣肺的药,都是可以治的。若有寒饮的情况,我们可能要用到小青龙汤,但如果是寒性哮喘的话,我们就需要在小青龙汤做一些加味,主要是加祛湿的药。


细辛是破寒凝的,在这个意义上,温病有一种药跟它是比较接近的,就是栀子,也是可以破结,是通过三焦水道把热结排出去,跟细辛的方式还是有点不一样(细辛)。


那么如果我们这么一换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主要的结构还是小青龙汤,但是他已经不是一个治伤寒的小青龙汤,而是和小青龙汤成对举关系治温病兼痰饮的这么一个方子。


这种技巧在南方非常好用,比如伤寒论有个方子叫麻杏薏甘汤,广东这边是比较容易产生湿温的,湿温感冒在六经辩证当中,常可辨为太阴证,前提是他有表证,我这边如果用这个方剂的话,会把麻黄换成桑叶和浮萍,再加一些祛湿的药,这样来治一些湿温的外感,效果是非常好的。


那么我们看一下大青龙汤,这个结构也是非常明显的,他只是在风寒表的时候,产生了一些郁热,用石膏就是为了清这个郁热,在清代治温病的时候,有时候石膏的剂量是非常大的,主要就是为了清里面的郁热。


刚刚讲的这些例子,大家可以看到,三纲鼎立说的思路有他一定的道理,从狭义伤寒角度切入,但是伤寒本身会有各种流变,会传人体六经,有的时候会变的和湿温差不多,有的时候变得和温病差不多,或者和燥病、痰饮差不多,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仲景厉害的是各种变化都能处理,而这才是孙真人所讲的治误,治误就是各种情况都有。


而我们在临床上面会不会遇到治误的情况,我认为在当今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遇到感冒的治误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哮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滥用抗生素,结果把感冒治成了哮喘。


而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第一点就是学仲景的辩证论治,第二点就是学习他如何治误,我个人认为学治误是非常精华的东西。


有个很有意思的东西需要介绍一下,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是比较尊圣人的,我们认为只有圣人才谈得上作,其他人是没有资格谈创作这件事情,最多是述而不作,这是孔子以来的传统,那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怎么办?我们中国人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讲法,说经典有错简。


错简只是表面的言辞,我们读注和读经文,需要了解作者他要想谈什么,他说错简就是他要创新了,而错简这种思路在医学是很有意义的,开启了探讨伤寒论条文本身架构问题,而且通过谈条文架构在谈伤寒病的架构。


与此同时,因为古人很尊圣的嘛,有些人会不服气会跳出来,会觉得某某人说错简这种事情太过了,比如陈修园,他就是崇经派,他认为根本没有错,条文顺序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他这么说的前提,其实他吸收了错简派方面的一些优点,再把条文中原来大家不注意的地方,讲出一些新的道理。


我们中国的这个注本的学问系统,至少两种类型,有一种人他是为了突破范式,就是要突破一些思维上的限制,另外一种人要维护旧论,是一种非常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很多疾病的讨论都是正正反反的讨论。


我们再讲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那就是中风病,在汉唐时代,大家都认为中风是外风,到了金元时代,认为中风可能不光是外风的问题,也许有内风。即否定了中这个字,外来才会中,后来又有人怀疑也许不是风,即连风都否定,中风门的中风两个字全部否定,这就是我们中国医学、中国学问当中非常有意思的特点,会形成正反正反,否定之否定之否定的讨论。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从前面开始,从发起讨论的人来理解,他是什么意见,然后再读他的反对者,我个人把这种读书的方式叫做读原语境和读补丁,这是没有办法省的,古代人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只要前人讲过的东西就不会重复再讲,古典学术的特点和我们现在习惯确实不一样,大家要习惯。


有些医学史认为,三纲鼎立说是来自成无己的,其实不对,三纲鼎立来自孙思邈的,但是孙思邈只有一句话,他没有形成注解,所以大家没有重视的孙思邈的说法。


现在来谈舒驰远先生的学问特点,他是承袭的方仲行的《伤寒论条辩》,然后就是喻嘉言给《伤寒论条辩》的三纲鼎立说再打个补丁,然后舒驰远先生给喻嘉言的《尚论篇》再打个补丁。补的是哪方面呢?他认为《尚论篇》在医理方面谈的很好,但是方药没怎么谈,他的注本主要在谈方药的。我为什么选他的注本呢?有两个特色,第一点,他比较切合当代人对方证比较感兴趣的这种面向,第二点他是以临床来验证经文的,而这种治学方式是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和学习的。这两点是我选这注本的主要原因。舒驰远的注本是非常大胆的,以错简的形式否定了非常多的经文,这在我看过的注本当中是非常少见的,也是非常特立独行的。


我们从下一次会选舒驰远的注本进行讲读。


附:《中医临床传统流派》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kUolEIV

伤寒版本、注本及学术流派下载地址: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i4opJAd (本资料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团队整理,如果需要,请联系微信号erzsy,索要下载密码。不得外传)

而然中医经典研讨群群规:而然中医经典研讨群是下设在而然青年中医促进中心下的经典研讨群,主要以内经、伤寒论、针灸大成的学习为主。为有效的学习和讨论,望同仁能够尊师重道,以平等之心论学,谦和之心论道。切磋琢磨,逐渐变化气质。学聚问辩,宽居仁行。内经的学习将以微信群加中医mooc 的形式开展,讲课开始前需要进行签到。讲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提问。结束后,应当撰写总结,以示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尊重。同时每次讲课都将专录为文字稿,放在而然青年中医促进中心的网站。www.erqzsy.org。点中医论坛,医板块,内经子板块,欢迎大家进入论坛进入后续的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如何治疗感冒
《国学堂第一讲:谈寒温之比、中西医大比和治疗甲流》 倪海厦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 伤寒杂病论+ - 民间中医网 -
评论倪海夏先生
我的经方观
梁冬对话倪海厦精简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