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证相对,进步还是倒退

两个月,张效霞与刘方柏两位学者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文,在关于“方证相对”的问题上打得不亦乐乎。最后,张效霞发出了大招,引用香港青年经方中医李宇铭著作中的观点,提出:“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一时间,江湖中血雨腥风。


这一下,引得原作者李宇铭也按捺不住了,发文提出:


“方证”的本义必须包含病机
没有病机的“方证”是千年倒退
“阶段性病机”的方证是一错再错

方证相对,确实是中医里一段难以说清的历史公案。


正方
反方
VS
方证相对,是中医辨证的尖端;

方证相对,是中医的千年历史倒退。


一、伯伯的无奈


中医界自古以来,早有“方证”的提法。如孙真人校定《伤寒论》时,将原文的“前论后方”,改成“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后人即以此为依据,认为药王爷爷正是因为领悟了经方中“方证相对”这一辨证精髓才这么做的。


但是,遗憾的是,孙真人将方子放在条文下面,只是为了方便读者检阅而已:


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卒易知。(《千金翼方》)

“须有检讨,仓卒易知”——需要查方子的时候,很容易就能知道。


到清代,柯韵柏在《伤寒来苏集》中,首次以方证为纲,将类方与条文置于每一方证之下。但是,老柯这么做,实在也是有苦难言。


《伤寒论》流传到明代的时候,以方有执为代表的一批医家,天天吐糟王叔和篡改仲景原文的次序。也不知道他们的文献依据何在,反正王叔和就是错的。


夫以叔和编经,奚恁后经而先已,必后之赘附,遂致颠倒错乱。(《伤寒论条辨》)


于是乎,他们应对的策略就是——自己改回来。


但是,每个人理解又不太一样,每个人都按自己的理解来排序条文,都说自己排的绝对是仲景原意。方有执排了一遍,写了本《伤寒论条辨》;喻嘉言排了一遍,写了本《尚论篇》;舒驰远又排了一遍,写了本《伤寒集注》。于是,他们被后人称为“错简重订派”。


到了清代,壅乾大兴文字狱,中医界出现了尊经复古的思潮。皇帝不给我乱说话,那我只能看老祖宗的东西,说老祖宗说过的话,这总不会错了吧。


于是,以张卿子、张志聪为代表的医家们,力挺王叔和之功绩,认为原文排序是正确的。咱不是要尊经复古嘛,尊经就要有尊经的样儿。于是乎,他们被后人称为“维护旧论派”。


正当两派打得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时候,柯韵伯们跳出来了。王叔和,确实把仲景的书改乱啦,但是老方和老喻们改得更差……怎么办呢?


大家都别闹,我们重新给条文归归类吧。柯韵伯,就按“方证”的形式,把和桂枝汤证、柴胡汤证等相关的条文,都归到那一类里面去。方证相对的理念,渐渐在经方界冒头:


仲景之方,因症而设,非因经而设。见经症便与此方,是仲景活法。(《伤寒来苏集》)


后世称之为“辨证论治派”。


这三派的划分之法是任应秋先生提出来的。其实我个人并不认同以条文排序来作为划分伤寒流派的标准。


难道喻嘉言就不辨证论治了?难道柯韵伯就没错简重订吗?黄元御在也把条文重排了一篇,任老就把他放到错简派里去了。但是他老人可能没注意,黄元御在学术观点上又倾向张志聪的标本中气说,那他到底算哪边的?


从学术观点出发,我更愿意将方喻诸家称为“三纲鼎立派”,将钱塘二张称为“标本中气派”,将柯韵伯徐灵胎们称为“方证类证派”。


自此以后,历代对“方证”的认识似乎到柯韵伯为止就没有进一步发展了,也并没有“方证相对”或者“方证相应”等等提法。


而真正提出“方证相对”这个说法的,则是日本古方派代表人物——吉益东洞。


二、东洞的野望
吉益东洞应该是最为国人所熟知的日本汉方医家之一。在吉益东洞所生活的18世纪的日本,是复古思潮最为兴盛的时期,宋明理学在德川时代的日本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与之相对,风行于世的宋明医学(日本人习称为“朱李医学”)在日本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日本医学界逐渐将注意力从金元四大家转移到了张仲景身上。


随之而来的是,日本医学界的上空,开始荡漾着一股对阴阳五行、藏府经络、五运六气等中医基本理论浓浓的鄙视。


渐渐地,宋明医学走了,正如他渐渐地来。古方派挥一挥《伤寒论》,不留下一片云彩。


就在这时候,在抱经了日本京都生活的多年蹂躏以后,这位叫吉益东洞的中年老男人横空出世,他认为中医自古人三派:疾医、阴阳医、神仙医。扁鹊、仲景就是疾医的代表;阴阳医则是只会拿着阴阳五行来谈玄说妙的空想家。


东洞立志恢复“疾医”的道统,明确提出了方证相对的观点:


仲景之为方也有法,方证相对也,不论因也。(《方极》)


在老吉的眼里,
方证相对是什么?
桂枝汤:治上冲、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腹拘挛者。
桂枝加桂汤:治本方证而上冲剧者。
桂枝加芍药汤:治桂枝汤证而腹拘挛甚者。
桂枝去芍药汤:治桂枝汤证而不拘挛者。(《方极》)


方证相对的思维很简单,先把主方的主治证从《伤寒论》里抠出来,然后相应的加减方就根据药证来加减,比如桂枝汤治“上冲、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腹拘挛者”,那么桂枝汤证就是“上冲、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腹拘挛”。


而桂枝的药证是“冲逆”(《药征》),芍药的药证是“结实而拘挛”(《药征》),于是:


桂枝加桂汤证=桂枝汤证+冲逆
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汤证+拘挛
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汤证-拘挛


奇妙的是,东洞对仲景的理论纲领——三阴三阳视若无睹,实在让人不好理解。


但是,方证相对,真的很新鲜么?


三、方证相对,真的很新鲜么?


方证相对,其实是经方的一种原始状态,而经方家对其有一个特定的称谓——方说相应


古方旧方者,非是术人逆作方,以待未病者也。皆是当疾之时,序其源由诊候之,然后依药性处方耳。病者得愈,便记所主治,序为方说。
夫用故方之家,唯信方说,不究药性,亦不知男女长少殊耐、所居土地温凉有早晚不同,不解气血浮沉深浅应顺四时、食饮五味以变性情。
唯见方说相应,不知药物随宜,而一概投之,此为遇会得力耳,实非审的为效也。(《小品方·序》)


《小品方》是南朝·陈延之所作,在唐代是能与《伤寒论》齐名的经方必读之作,是除仲景之外,经方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惜其后已亡佚,散落于《外台》与《医心方》之中。


从陈氏的自序可知,古代经方家,先是根据疾病随宜处方,治愈之后便将其方所治之症记录下来,这就是“方说”,也就是日本古方派所理解的“方证”,其实这个“方证”,按照现在的语言翻译过来,只是“方症”而已。


而经方发展到东汉末年,张仲景早已摆脱了“方说相应”的初级阶段,而向更高的病机层面迈进了。


四、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


其实,方证相对无原罪,只问心中证是谁。


首先,仲景有没有方证的说法呢?有的。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34)

“太阳病,桂枝证”,那么,仲景的临床思维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步骤至少包含两点:第一、辨出太阳病;第二、辨出桂枝汤证。


首先,怎么辨出太阳病呢?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脉浮,津血趋向在表;头项强痛,津血趋向于表以后,导致其凝滞在表;恶寒,津血凝滞感受以后,导致卫气失于温煦。仲景首先告诉我们,太阳病,是表病,是津血凝滞在表。所以,经方临证思维的第一步,通过脉、证,测知其病在表,偏阳、偏实,此属太阳病。


而为什么会有表呢?这一切的基础是什么?当然是有表邪。于是,《伤寒论》紧接着说: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3)


有表以后,根据津血之虚与实、涣与滞,辨出中风与伤寒。辨出以后,还要排除里证病传: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


因为太阳表束,可以有里气不能旁流而上逆之“鼻鸣干呕”、“反烦不解”(见桂枝汤证)、“脉浮数”(麻黄汤证),这时候要鉴别阳明、少阳。最后,确定下来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也就是说,这一整个辨证的过程,至少分四步:

第一、津液离合辨表里
第二、津血虚实分风寒
第三、里症不和需鉴别

第四、营卫不和桂枝汤


仲景何曾说过,他看病只是把证(症)和方一对起来就的呢。要把大象装冰箱,其实不只分三步。


看来,经方是有方证的,仲景也是谈方证的。
然此方证非彼方证,彼方证实为方说。
方说相应,早已为主流经方界所扬弃。
古方派想拨乱反正,谁曾想被打回原形。

“林树元经方工作室”招聘助理一枚


一、年龄不要太大,小鲜肉、软妹子均可。

二、中医教育背景,院校最好,师承亦可。

三、热爱经方学术,愿意与经方工作室共同努力前行。

四、有较充足的时间协助打理门诊、教学等工作。

五、熟悉网络社交,如QQ、微信、微博等;熟悉文字处理工作。

六、有意向的朋友,请发送简历至lin_shuyuan@foxmail.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五、六 130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太阴病篇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50)|六经辨证的方书之祖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9期
重视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的研究
桂枝汤治愈脑疽
明师解惑 | 桂枝汤去芍药汤方证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