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板凳需坐十年冷 ——记一位基层中医的心路历程(陈振斌老师学医经历)

作者:陈振斌
编辑/李邦源 校对/江小园

导读:本文陈老师以自己亲身经历述学医之路,于艰辛之中展习医之乐。人生路上,学什么都不容易,何况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方能体味医中之美味。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学习到陈老师的精彩医案哦!

        17岁那年的一场大病,使我产生了学医的念头。之后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很快乐,因我已深深爱上这份神圣的职业,并陶醉其中·····十几年中已记不清有多少夜晚在熟睡中被敲门声惊醒,有多少个冰天雪地或暴雨倾盆的深夜跋涉在崎岖不平的出诊路上。

        通过跟师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清晰的思路,意识到应该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习中医唯一的途径就是回归传统,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板凳需坐十年冷,一名合格中医师的成长周期相对比较长,需要大量古典书籍的阅读和临床实践的淬炼,时下浮躁的社会大环境很难有几个年青人能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数年如一日的坚守。但是如果你坚持了成功了,中医就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因为中医是老祖宗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真的很神奇很绚丽!

        从学医到行医已有近二十年了,回看自己的成长之路,虽然艰辛,但同时也有许多的快乐一起伴随,尤其欣慰的是,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并通过跟师学习,对中医的一些宏观大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并找到了方向且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我学习中医的个人经历可能会对同样怀揣中医梦想的年青学子带来些许的启迪。有感于此特撰此文,以为共勉!

因病习医

        生活在偏远的山村,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加之生活的不规律,17岁那年我患了一场大病,也正是因为这场大病让我切身感受到医学对于生命所承载的重要性。记得那是炎夏的一个深夜,从睡梦中一阵剧痛而惊醒的我,被家人一刻都不敢耽误,连夜送到了当地市医院,经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须马上手术。冰冷的手术台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原本是那么的脆弱。而呵护生命、祛除患者疾苦的医生是多么的神圣!

        术后躺在病床上我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开始产生了学医的念头。学医既可以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可以治病救人,多好的职业啊!一康复出院,我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到处打听学医的途径,机缘巧合,那个时期刚好是卫校入学报名的时候。我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报名入学了,走进学校的我就像个如饥似渴嗷嗷待哺的婴儿,拼命的汲取着老师传授的医学知识,那段时光虽然艰苦却很幸福,因为没有什么比内心世界的充实和满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更加让人感觉生活在幸福之中了。

        我认真地学习每一门专业课程,每次考试都成绩优异,博得了在校老师同学们的赞许和认可。记得当时是寄宿制,在每周六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是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把老师一周讲的内容在脑子里重新温习一遍,就这样边走边念的走过那段崎岖不平长达十几公里山路。求学的岁月是艰辛的也是最美好的记忆!

回乡开诊

        三年学习时光匆匆而过,毕业后怀揣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和牛刀小试的信心回到家乡自己独立应诊看病。每当看到通过治疗而使父老乡亲摆脱病痛折磨,我心里总是暖暖的,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我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三年的艰辛没白费。曾经的辛苦和付出在换来一些微薄收入的同时,也换来了乡亲们对我的信任和赞许。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已行医十余年了,期间我在尽职尽责地做好一个基层医生应尽职责的同时,也一直在不断地加强学习。我于2005年参加了国家助理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并以超出分数合格线30多分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试。

        寒来暑往十几年中已记不清有多少夜晚是在熟睡中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也记不清有多少冰天雪地或暴雨倾盆的深夜跋涉在崎岖不平的出诊路上了。因为脑子里一直牢牢记得父亲在我刚开业时叮嘱的那段话:越是晚上敲门看病的越是急病重病,不然人家不会半夜三更来麻烦咱的,一定要做到随叫随到。

        那时日子虽有些辛苦但很快乐,因为我已深深爱上了“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并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拜师学医

        就这样兢兢业业干着这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成绩,但对于我所服务的乡亲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他们的病痛。但满足于现状不是我的性格,特别是当看到一些患者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离开人世时,患者临终前的那种无助的眼神深深震撼着我的内心,让我刻骨铭心,虽然生老病死是无法逃避的自然法则。但我感到有责任有义务再去学习和提高,我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做一个像药商一样通过出售药品而换取金钱的商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治病救人的医生才是我一生的目标和理想,那些患者临终前刻骨铭心的眼神一直是激励我不断奋进的巨大力量。

        意识到学无止境,我更加日以继夜地发奋学习,从中医基础到四大经典,从各家学说到历代大家的医案,我都去努力的学习和研究。一本《名老中医之路》成了我案头枕侧的常备书籍,前辈老中医的成长之路一直给我无穷动力。

        我决定走出去拜师学医,2008年我通过网络有幸认识了陕西渭南的孙曼之老师,他在中医论坛上公开免费招收中医学员,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医临床技能提高班。就这样我有幸拜在医术高超、学识过人且医德人品都堪称典范的民间老中医——孙曼之先生门下。孙老师对传统中医的探索和研究,对古代医案的精辟分析,对传承中医的拳拳之情,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把中医融入生命的中医人对中医的那份挚爱和担当。

        通过跟师学习我明白了应该如何去学习中医,应该如何用传统中医思维模式去研究中医,学习中医应该具备那些基础等一系列问题。

        中医是生长在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一朵奇葩,用西方所谓的现代文明无法很好诠释中医这样一门复杂的学科。我们应该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去创新理论,学习中医唯一的途径就是回归传统,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来创新和发展。学习中医必须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应该把人放到与之息息相关的大自然中,运用“天人合一”的观点去研究和学习。

学有所成 

        通过跟师学习,让我对中医这些宏观大问题有了清晰的思路,也为我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一直在朝着作一名合格中医这个方向不断努力着。在2011年顺利拿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后,我连续三年在陕西渭南孙曼之老师门诊跟诊学习,大量的临床实践让我的医术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回家开诊后疗效显著提高,门诊多数的常见病多发病都可以应付自如而且疗效显著。但人生总是在不断地挑战和拼搏中加以完善,我不想满足于现状,因为临床还有很多的顽疾是目前医学没有攻克的难题,比如:银屑病、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针对这些顽疾单一的治疗方法是很难达到治愈的目标,所以必须寻找更多的治疗方法。几年间我四处奔波于济南、潍坊、重庆等地学习针灸、外治、药茶等治疗手段,并有幸拜师于重庆巴南陈立新老师门下,学习回归内经古九针疗法——立新七针。通过学习立新七针思想让我对于传统经脉和卫气营血的理解和认识有了一个颠覆性的突破,也让我的临床治疗思路有了大幅度的扩展,目前通过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为主,配合外治及药茶等辅助治疗手段。对于银屑病、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哮喘、慢性咽炎、不孕不育等顽症都有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晃十几年的时光过去了,我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毛头小子逐渐成长为一名略有经验的中医师,一路走来有太多的艰辛和汗水,也同样收获了很多成功案例的喜悦和自豪。显然年近不惑的我在学医的道路上依然是一个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习的脚步不能停留、不敢停留也不想停留,因为病患那些无助的、期盼的眼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2016.8.23与同样痴迷中医的同道们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师学医】跟师让我明白如何学好中医
《卫生室的经方故事》一本值得精读的医案
【完整版】盘点菜鸟时我们应该读的中医书
学习经方如何突破
中国中医药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黄煌经方医话】黄煌老师谈基层中医医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