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继承丰富资源的俄罗斯,也继承了苏联弱点,回顾苏联对石油的依赖

摘要: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博弈,很大程度上围绕着能源展开。其实,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就已经是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玩家了,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年苏联的石油出口,跟今天的俄罗斯能源贸易做个对比参考。

在二战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苏联还是一个石油纯进口国,一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少量出口石油,1955年苏联的石油和石油制品出口量是800万吨,随着苏联国内新油田的开发和开采技术的提高,到1971年就达到了1亿零910万吨,在整个七十年代,苏联的石油出口量一直维持在本国石油总产量的27%左右。当然,随着苏联石油产量的提高,苏联的石油出口量也不断提升,1977年出口量已经达到了1.48亿吨,1979年苏联的石油出口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位。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苏联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到了解体前的1988年,苏联每天生产石油1240万桶,平均每天出口石油400万桶,其中200万桶要出口给西方国家。石油出口在苏联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苏联的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在1962年时占11.7%,到了1978年就已经高达28.1%。苏联出口的石油一部分出口给经互会的成员用来交换原材料和其它工业产品,这个经互会就是冷战期间苏联搞的一个跟西方经济体系平行的经济组织,成员国都是苏联的盟友,这部分出口给经互会的石油能占到苏联石油出口的50%左右,另外更重要的是出口给西方国家换取外汇,这部分占到苏联出口石油的40%左右。苏联1976年原油及石油产品出口获得的外汇收入达45.14亿美元, 1977年达到了52.75亿美元,1978年达到了57.16亿美元,在整个七十年代,苏联通过出口石油获得的外汇收入都能占到本国外汇收入的近一半。

在苏联的经互会成员中,除了罗马尼亚自己生产石油之外,其它的成员基本上都缺乏石油,都需要依赖来自苏联的石油供应。像东德、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这些东欧国家,他们的进口石油中都有超过90%都来自于苏联,现在在欧盟里一直反对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依赖苏联和俄罗斯的石油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冷战期间,垄断东欧的原油市场,也是苏联石油贸易的基本政策之一,这也是控制住东欧小兄弟们的一种手段。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利用经互会的力量,苏联建造了从伏尔加-乌拉尔油田通往东欧各国的友谊输油管道,到七十年代,又建成了第二条友谊管道,整个输油管道系统总长度达5000多公里,每年的输油能力超过1亿吨。通过输油管道,苏联的石油输送到了东欧各国,东欧各国的企业生产,居民生活都离不开来自苏联的石油,这样一来东欧的经济命脉就控制在了苏联的手里。

苏联在经互会国家当中推行所谓的“经济一体化”,把经互会作为控制东欧的经济基础,而控制东欧国家的油源,充分保证东欧国家对原油的需求就是实现“经济一体化” 的必要条件。控制住东欧国家的石油供应和军事控制同样是束缚住这些东欧国家的绳索。之前,苏联对于经互会成员国的石油供应那是“有求必应”,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苏联开始尽量把石油出口转向更有利可图的西方国家。特别是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国际油价暴涨,被中东国家石油禁运的西方国家不得不寻求从苏联进口更多的石油,面对巨大的外汇收入诱惑,苏联就更不愿意大量增加对东欧的石油出口了。

在经互会国家内部,原油出口的价格在各成员国之间协调谈判确定的,参考前五年的国际市场价格,每五年一调整。因为经互会国家严重依赖苏联石油,贸易条件往往对苏联更有利。但是到了七十年代,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暴涨,而经互会之间的石油贸易价格却跟不上油价上涨,这就让东欧国家占了便宜,苏联也受到了损失。在苏联的强烈要求下,在1975年根据之前五年的国际油价重新调整了价格,到了1979年苏联卖给经互会国家的油价已经比1974年上涨了近三倍。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粮食短缺和先进机器设备需要进口,同时本国的工业制造业大幅度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苏联没有获得外汇的有效渠道,石油出口就成了苏联能够赚取外汇的最主要手段。特别是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来,西方国家面对中东国家的石油禁运,也开始寻找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来源,这就给苏联石油大规模开拓西方市场创造了条件。苏联为了打入西方石油市场,采取了打折的策略,就跟今天俄罗斯很相似,用打折原油来开拓印度市场。比如苏联在六十年代跟意大利签署的石油销售合同,就是在国际油价的基础上打七折,当时卖给西方的价格甚至要低于给经互会国家的价格。到了七十年代后期,随着苏联石油在西方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苏联也开始逐步提价,已经接近于国际市场价格了。除了通过出口石油赚取外汇,苏联还通过跟西方的石油合作,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上的支持。

比如苏联建设的友谊管道,有40%都来自于西德、意大利和日本,1977年西德出口的大口径钢管当中,有超过一半都卖给了苏联,在机床、锻压设备出口中也有超过五分之一卖给了苏联。苏联以石油出口为契机,跟西方国家在冷战中建立起了比较紧密的经贸联系,赚取了外汇,获得了急需的设备物资。另外,苏联还通过向法国和西德大量出口石油,向跟美国存在矛盾的欧洲国家提供低价石油,一定程度上分化瓦解了美国对西方国家的控制力,可以说在冷战期间,石油就已经成了苏联跟美国西方集团对抗的有力武器。

今天的俄罗斯仍然把石油和天然气做为实现国家战略目的的重要手段,能源出口除了是本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外,能源出口还是实现国际战略影响力的有力工具。今天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很大程度上也是从苏联时期的石油出口发展而来,无论是做为昔日经互会成员国的东欧国家,还是苏联着力开拓的西欧国家,如今都在石油和天然气上高度依赖俄罗斯,这也就为今天俄罗斯打出天然气卢布结算令这张牌,欧盟内部在对俄能源制裁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埋下了伏笔。

然而,与此同时,继承了苏联庞大的国土和自然资源的俄罗斯,在今天也仍然继承着苏联的弱点,那就是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做为获得外汇的手段,除了自然资源出口,俄罗斯跟昔日的苏联一样,同样拿不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今天的俄罗斯已经失去了昔日苏联的经互会伙伴们,以孤家寡人的力量单挑整个西方世界,在军事上尚可一战,但在经济上实在找不到乐观的理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 历史 九下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冷战风云之“马歇尔计划”
【人类经济万年史—268】苏联东欧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为何东欧剧变后,东欧国家还是这么穷呢?
同样是欧洲,为什么西欧富得流油,东欧却穷得叮当响?
相同的疗法,不同的疗效——玻利维亚、波兰、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