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新发现一种文字,比甲骨文早4000年,我国文字史有近7000年?

文字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个个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文字则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目前来看,我国最早的文字当属甲骨文,结果到了上世纪还有另一种“文字”出土,根据时间推测,这种“文字”比甲骨文还要早4000多年的时间,若是相关研究能够继续取得成果,那么我国的文字史极有可能有7000多年。

文字背后的奥秘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较为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过程,也充满着离奇故事。

小屯一带在过去叫做“殷”,公元前十四世纪时,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出于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将都城迁到了殷。

在这里,商朝历经了八代十二王,这段时期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殷代。

牧野大战后,商兵“前徒倒戈”,纣王在兵败之后自知已是末路,干脆自尽而亡,从此结束了殷商的历史。

商朝灭亡,小屯一带原本的都城也就渐渐变成了废墟,久而久之就“消失”在地面上,相关的遗迹早已被埋葬在历史的深处,后人也为此地起了一个名字,那便是“殷墟”。

商朝繁荣的时候也创造出了不俗的历史,殷墟之下,宝物自然不会少。

事实上,在北宋时期就出土过带着铭文的青铜器,关于这些宝物还有类似的记载,这其实并不奇怪,“盗墓”这个行业从我国战国时期就时有发生,那些过去的文化遗迹自然成为贼人们光临的首要目标。

这种勾当也经久不衰,一直到现在。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也充满了很多离奇的说法,不过,王懿荣这个人是绝对是和甲骨文“绑定”最为紧密的一位收藏家。

清光绪25年,作为为官者的王懿荣因为生病去药铺抓药,盛放中药的器皿“龙骨”上有一些不认识的文字。

王懿荣由于自身的爱好,对于这类东西本就十分感兴趣,大概也猜到了这些文字必然由来已久,于是动了前去研究的心思。

为此,他还专门派出了几个人前去那家药房,将文字清楚的“龙骨”都给买了回来。

在初步研究之后,他也发现了这些东西就是商朝的文字,由于此前并没有出现过更古老的文字,他也果断认为这些文字大有研究可能性。

1911年,有一份相关人员到小屯村向村民调查甲骨文的文字记录,也说明了早在1899年之前在小屯村的农田中就出现过甲骨文,同时还挖出了一些青铜器、古镜之类的物品,保存较好的古物还能卖出不俗的价格。

王懿荣家境富裕,他后来为了能搜集到更多甲骨卜辞,以每个字2两钱的高价四处去找古董商收集,那些古董商眼见有利可图,也纷纷帮助王懿荣四处奔走。

就这样,王懿荣的名字和甲骨文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20世纪初期,还有一位名叫刘铁云的专家将收集到的甲骨文编著成了《铁云藏龟》,这也是一部研究甲骨文最早的著作,从此之后,甲骨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开始兴起了。

相关的研究一直到1978年后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甲骨文合集》出炉。

此时距离甲骨文被发现也有接近100年的时间了,相关专家系统地将甲骨文研究划分为7个大课题,这7个大课题也都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目前已取得研究成果的甲骨文中可以得知,甲骨文中有着不少关于风霜雨雪的气象以及水旱虫灾的相关记录,甚至还有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月食记录,这些都是研究古气候以及古天文学的重要资料。

就是从这些也能看出,甲骨文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目前依旧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司长田立新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表示:“研究甲骨文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重要的贡献,也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出中国的力量。”

很显然,在清朝就已经成功发现的甲骨文,也是中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甲骨文更是作为唯一“活着的文字”,几千年历史所孕育和发展的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根脉。

在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还举办了一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究讨论会”, 这也是甲骨文发现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举办的纪念活动,更加说明了甲骨文对中国具有着非凡意义。

此外,甲骨文还是一种视觉符号语言,它的构成、造型和刻写都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甲骨文的形象从抽象到简练的形态演变,也记录着汉字艺术的转化过程,蕴含着古时人类的审美特点。

而且,甲骨文所带的“象形性”更是证实了“书画同源”这一点理论。

在象形文字出来之前,古人最初是通过以含有块面感的图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的,随着文明的发展进程,图画又慢慢发展到了书写,从基础描摹客观事物的观念中给脱离出来,从而形成了文字。

象形文字也是形象思维的一种产物,哪怕放在现在的教育当中,不少少儿图书也在绘本中融入了甲骨文,以此来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趣味审美。

对于广大华夏子孙来说,历史也是最好的教科书,甲骨文同样能够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古人的智慧是伟大的,科技在发展,对于甲骨文的时代价值挖掘也在与时俱进中。

过去的这么多年时间里,甲骨文一直被当成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符号,结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又有一种“文字”闯入了大家的视野,若是这种“文字”被挖掘出更多的价值,那么它所带来的影响力自然不容小觑。

这种“文字”,便是双墩刻符。

双墩刻符出土于1986年,那会我国的考古工作已经有了体系,专家们最初在安徽蚌埠市郊吴郢乡双墩遗址发现这些陶器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

因为在这些陶器上,一共发现了600多个刻划符号,时代距今都有7000多年历史了,粗略算下来,它们存在的时间都要比甲骨文早4000多年。

知名专家李学勤都在《蚌埠双墩遗址及双墩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面说:“在距今7000多年前,这么小的范围内就能出土这么多刻划符号,这在世界文明的研究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是重要且惊人的发现,也是文明起源的新线索。”


这句话也足以表明双墩刻符存在的重要意义。

神奇的刻符

这几十年来,考古所发掘提供的刻划符号资料有数十宗。

结合这些刻符的共同特点来看,这些刻符的发现地点比较多,分布也比较广泛,特别是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这些文明的起源地都有过类似的发现,这也就代表着我们的祖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符号记事的概念和能力。

刻符被发现,也让文化考古圈内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直接挑明:刻符符号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原始文字。

还有一些保守点的观点则认为:刻符与我们的文字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也有可能是我国古代文字的原始形态之一,它也映射出我国真正的文字出现之前,祖先那种“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的传说都是有着真实历史背景的。

也有考古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后,认为刻符属象形和假借系统的简单文字,这么推算起来,中国的文字少说都有6000多年的历史。

台湾省学者李孝定先生也结合了甲骨文中的“六书”为支点,认为陶符中是由象形、假借和会意等方面的字而无形声字,完全符合了文字发生和演变的系统规律,这些和甲骨文字都属于完全相同的系统,都是中国早期比较原始的文字。

若是未来能真的证明出这些符号就是一种文字,那么甲骨文就不是最早了,可从现在研究的情况来看,想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远的距离。

因为目前就有很多基础性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比如这些文字究竟是谁创造的。

文字的发明和那些陶器、铜器的创造过程并不相同,文字必须要经过专门人才的整理和创制,再加上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才能逐步传播开去,发挥出它本身的作用。

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字会不断繁衍和滋生,形成一整套语言文字的法则和体系。

那么,双墩刻符若是作为一种文字,它的创作过程也本该如此,必须要有少数人来实施,在那个时代,这种“少数人”应该是僧侣、贞人、巫史之类有知识的人,因为他们垄断着祭神,还秉持着国君的意愿,充当人间与天神的“使者”。

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记录,那么文字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文字产生之前,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结绳的方式完成的,在《易·系辞》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最初创造出来的文字自然是极少的,这些文字被应用到现实当中时,也很容易发现它们是极为不足的,于是又有了繁衍新文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新的造字方式。

随着新字、语词构成的丰富和完善,这些文字所记载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复杂了,在殷商时代,汉字就已经洋洋大观,发挥出基本的作用早已是绰绰有余了。

21世纪初的一次研讨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张居中说:“双墩刻符对甲骨文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汉字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在无法证明双墩刻符就是一种成体系的文字,不过通过张居中教授的表述也能看出,双墩刻符的刻划符号丰富多彩,数量多且集中,也是迄今为止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批。

张居中教授也对双墩刻符有过系统性的研究,他认为双墩刻符的功能已经包括了表意、计数和戳计这三大类,这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目前,所发现的双墩遗址出土物中有刻划符号的文物就有600多件,令人惊讶的是,光是有“水纹”相关的刻划符号就接近90件。

从这个发现当中,也能看出“水”相关信息对此地文明的重要作用。

根据专家的猜测,双墩先民们长期以来都在从事着狩猎活动,因此也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厚的经验,他们也渐渐可以通过判断水纹的变化来识别鱼群的活动规律,这样也可以成体系地去从事渔猎活动。

“水纹”背后的含义有很多,还反映出了当地的气候、水环境等,这也初步显示了原始文字的功能。

就算双墩刻符没有成体系,最起码它的出现对于这些古人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即便如此,这些来自于7000多年前的文化符号还是足够让人震惊,它们也直接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一段空白。

根据现有的发现已经直接能够证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淮河中游地区已经显露出了文明的曙光,淮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同样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文明的起源也是极为丰富的。

顺着张居正的推测来看,目前国内最早的甲骨文所属的商代,和淮河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就更加巩固了双墩刻符的文化地位。

或许在未来有了更多的证据出炉,那么我国的文字历史,估计又要早4000多年。

参考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安文博 史学月刊

汉字起源:双墩刻符对甲骨文形成有很大影响 中国新闻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起源
双墩刻划符号:中国文字源头之一
收藏殿堂 | 红水河文明的文字是何时的以及与汉字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吗?
上古文明资料库【文明起源】汉字起源
意外改写了我国汉字历史,只因中间一道画符,一枚小小的骨片
李学勤:解码古文字对古文明研究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