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午战争另一面:清朝对阵亡将士不小气,邓世昌获十万两白银抚恤

电视剧里的邓世昌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和大家聊一聊清日甲午战争不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清朝对阵亡以及负伤将士的抚恤。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虽然清朝到了“咸同光”时期已经处于一个王朝的末期,整个王朝都开始腐朽;但是清朝毕竟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有一些东西是刻在清王朝DNA里的,即使在已经腐朽的王朝末期,这些东西依然按照强大的惯性在运行。

这其中就有对阵亡以及负伤将士的抚恤和安置工作。

清王朝从建国之时就特别重视军人的待遇问题,在明朝的档案里还曾经记载过一件事情。

在皇太极时期,明军与清军在一次交战中俘虏了一些清朝军队里的炮手,经过审讯,发现这些炮手全部都是之前明朝驻扎在沈阳的明军出身。

负责审问的明朝官员就斥责这些炮手,为什么要为“夷狄”效力?

结果这些炮手毫无愧疚之情地表示,在明朝军队当炮手,一年只有三两银子,而且还要被上级克扣;而加入清军之后,一年挣三十两银子,绝无克扣,而且清朝还给他们安排土地,让他们在被清军俘虏的汉人妇女里挑选自己的妻子。

事后负责审问这些炮手的明朝官员还在感慨这些炮手毫无忠君爱国之心,竟然这么容易就被“夷狄”收买了。

这一则史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为什么原本弱小的清朝在与明朝的作战过程中屡战屡胜,最后竟然以20多万的人口征服了一个上亿人口的王朝。

那就是重视军人的待遇。

而对阵亡以及伤残军人的抚恤,清王朝也是历代最好的。

早在康熙年间,清王朝就规定凡是伤残的军人,他们的赏赐在阵亡将士赏赐50%的基础上根据伤残的不同再酌情增加。

比如因为战争造成双目不能见物、双手不能展动、双足不能行走的军人在“阵亡将士赏赐50%”这个基数上再额外赏赐白银30两。

要知道,此时苏州技术最好的纺织工,一个月的薪水也不会超过1两白银。

圆明园遗址

到了乾隆朝,更是规定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士兵,只要出现伤残,那么他如果有子弟在军队里效力,那么每个月再额外给他三斗米,如果是孤身一人,那么赏给一份军中士兵的口粮。

到了嘉庆朝,清王朝更是规定,凡是因战争伤残的军人,只要年满五十岁,一律每月给予赡养银1两。

道光朝,清王朝再次更新规定,只要是伤残军人,无论是否年满五十岁,都可以领赡养银。

换言之,清王朝阵亡以及伤残军人的待遇是越来越高。

那么,甲午战争之后,清王朝是怎么对待甲午战争中殉国的将士的呢?

电视剧里的邓世昌

01、邓世昌:赏给抚恤银十万两,儿子进入广东水师

在清日甲午战争之中,大东沟海战是其中最为惨烈,也最为势均力敌的一场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涌现了多位英勇牺牲的爱国将领,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邓世昌。

邓世昌在致远舰重伤之下,下令撞沉日本主力吉野舰,不幸被一发炮弹打中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落入水中,拒绝爱犬救援,以死报国。

可能是因为大东沟海战的影响最大,也最受欧洲国家关注,邓世昌的殉国又极为壮烈,所以邓世昌也享受到了清朝最高等级的抚恤。

根据史料记载,李鸿章在奏折里着重表扬了殉国的邓世昌:

邓世昌首先冲阵,攻毁敌船,被溺后遇救出水,自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殊功奇烈,尤与寻常死事不同,且官阶较崇,可否特旨予谥,以示优异而劝将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21卷,第22页。

而光绪帝也在这个问题上听从了李鸿章的建议,给予了邓世昌非常的礼遇:

内阁奉上谕:“……提督衔记名总兵邓世昌,升用总兵林永升,均著照提督例从优议恤;邓世昌首先冲阵,攻毁敌船,被溺后遇救出水,义不独生,奋掷自沉,忠勇性成,死事尤烈,并著加恩予谥。”

清王朝拨给了邓世昌家白银十万两以示抚恤,还给了邓世昌母亲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

要知道,根据清朝制度,即使是提督殉国,抚恤金也只有800两,邓世昌十万白银抚恤金相当于125个提督了。

光绪帝赐予的匾额

不过林永升等在大东沟殉国的爱国将领的抚恤,虽然不如邓世昌,但是也还算是“从优抚恤”。以林永升为例,他是按照“提督例从优议恤”,那么他的抚恤金至少也是800两白银。

抚恤金不算太多,但是根据提督抚恤标准,林永升的儿子将获得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

这个“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在有清一代是相当值钱的,这相当于林永升的儿子只要清朝不灭亡,他就拥有了一张永久饭票,一年有135两银子以及正四品的世职。

这几乎可以保证林永升的后人只要不作奸犯科,一定会是清王朝的贵族,林家的阶级永远不会滑落。

这是海军的情况,那么清朝陆军阵亡军官的情况呢?

左宝贵照片

02、左宝贵:加封太子少保,赏世职

说实话,相比海军,清王朝的陆军在甲午战争中打的是相当拉胯,所以在阵亡将士抚恤上就没有海军邓世昌那样的破格奖励,不过还是给予了相当的奖励的。

以在平壤殉国的左宝贵为例,左宝贵殉国的消息传到北京,清王朝立刻就做出了反映:

左宝贵著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加恩予谥,入祀昭忠祠。所有战迹及死事情形,付国史馆立传。准于立功省分建立专祠。”

并且下旨让李鸿章查明左宝贵子嗣,让他们去北京“候旨施恩”。

最后,左宝贵“从优加赠太子太保衔”, 封左宝贵曾祖父天增、祖父凤友、父士荣为“振威将军”。赐封左宝贵叔父左士宏为“建威将军”。另外赏给抚恤银800两,致祭银25两,全葬银500两,碑价银350两;光绪帝还特别赐予谥号“忠壮”,并制作《御制祭文》、《御制碑文》,由山东巡抚李秉衡率司、道、府、左、县各级官员亲往左家读文致祭。

同时,左宝贵的长子左国楫荫袭骑都尉;次子左国栋荫袭云骑尉。

这也算是正儿八经成了清王朝的一名贵族,从此也不用在担心在清朝“阶级滑落”了。

以上就是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之后对阵亡将士的抚恤情况,应该说,清王朝虽然腐朽堕落,但是能持续统治中原260多年,还是有有点的。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为人知的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阵亡的清军高级将领
微访谈 | 陈悦谈“丁汝昌投降图”来源及“丁汝昌投降说”流传始末
大清朝——邓世昌
122年前的今天,甲午战争结束
敬谨致祭我抗敌阵亡将士之灵曰
甲午战争中不可一世的日本吉野号,你知道它的结局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