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腥的唐朝甘露之变,皇帝联合大臣杀太监,反倒被太监反噬

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年轻的唐文宗皇帝与宠臣李训、郑注密谋除掉宦官,夺回权力,结果因为计划不周,被宦官集团反扑,参与谋事的李训、郑注、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皆被宦官灭门,受牵连的官员多达一千余人,这便是晚唐历史上极为血腥的“甘露之变”。

大唐

皇帝联合大臣杀太监,反倒被太监反噬,不能不说晚唐政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那么文宗皇帝为什么出此下策,“甘露事变”又为什么会失败,一切还要从唐朝宦官制度说起!

宦官专权,历来为君王所忌讳,唐朝开国以后,宦官权力被严重约束,其所供职的内侍省,只负责内库出纳和皇帝的饮食起居,《旧唐书.宦官传》序文记载:少贞观中,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内侍是长官,阶四品

玄宗后期,形势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代圣主,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的伟业,但到了后期,唐玄宗开始沉迷酒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许多政事交由宦官办理,尤其是高力士,荣宠至极,“每四方进奏文表, 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他尝说:“力士当上,我寝乃安”。不仅如此,玄宗皇帝还大力提拔高力士,开元初年授其右监门卫将军,至天宝初年,再授冠军大将军兼右监门卫大将军, 赐爵渤海郡公。 天宝七年, 又増授他为骠骑大将军,发展到后来,王子们见到高力士都客客气气的喊“阿翁”,驸马辈的喊“爷”,王公大臣们就更不用说了,宇文融、李林甫、韦坚、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更是通过高力士获得宰相之位。

高力士脱靴

但此时的高力士,虽然呼风唤雨,却并未形成一股力量,充其量是个“鹤立鸡群”的太监,李白让他脱鞋,他就的老老实实脱鞋,用周星驰的话说:“乞丐中的霸主,还是乞丐”。

安史之乱中,唐朝上层的权力机构乱成一锅粥,北上称帝的肃宗皇帝,生性懦弱,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唯一能帮他拿主意的就只有丑八怪李辅国,李辅国也因此大权独揽,拜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控兵权,肃宗、玄宗归政长安后,李辅国与张皇后勾结,飞扬跋扈,排除异己,甚至想着做宦官宰相,虽然遭到宰相萧华的反对未能得逞,但并不妨碍他继续擅权,代宗皇帝继位后,他自恃拥立有功,恬不知耻的说道: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代宗皇帝在《新唐书》中评价不高,但在《旧唐书》可是“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圣主,如何评价代宗皇帝这里不做展开,但他对李辅国深恶痛绝,继位不久,就在宦官程元振的帮助下,免掉了李辅国的职位,后又将其秘密杀死,除掉了最大隐患。

但代宗皇帝并未根除宦官专权,李辅国被处死后,又坐大了程元振,不仅取代了李辅国的元帅行军司马职务,还专制禁兵,后又加封至镇东大将军,骠骑大将军,邠国公,其权力超过了李辅国。

安史之乱

等到程元振倒台,又来了个更加贪婪的鱼朝恩,不仅坐上了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的位置,还统率京师神策军,成为名副其实的权臣。

但此时的宦官,虽然影响力大大增强,却也没有到影响朝政的地步,尤其是鱼朝恩,表面上看,风光无限,但皇上动动嘴,宰相元载就带着两个策反的太监将他干掉,比起“甘露之变”的兴师动众,简直就是杀牛用鸡刀。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此时的宦官,看似势大,依旧是皇权的附庸。

真正的转折来自德宗皇帝,他继位后,出于对宦官专权的警惕和不满,一度把禁军的统帅大权交到司农卿白志贞手里,白志贞早年侍奉节度使李光弼,口碑不错,代宗皇帝本以为是个可以倚靠的大臣,但这位老兄掌控神策军后,立马腐化堕落,不做实事不说,还搞了一堆豪门子弟吃空饷。泾原兵变中,仓皇失措的德宗皇帝逃出长安,堂堂神策军竟然无人护驾,反倒是窦文场、霍仙鸣两个宦官不离不弃,陪侍左右。心灰意冷的德宗皇帝大彻大悟,再也不信任那些假大空的文武官员,“德宗还京,颇忌宿将,凡握兵多者,悉罢之。禁旅文场、仙鸣分统焉。”自此以后,宦官典军成为定制,一直到大唐朝终结。

大唐与吐蕃战乱

可以说,宦官能够掌控朝局与前文所述的一系列事变有密切关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皇帝对士大夫阶层的信任程度降到最低,而宦官因为特殊的身份,开始崛起,并最终掌控兵权。

然而过犹不及,权力是一剂无法抗拒的春药,任何一个群体,一旦掌控权力,随之而来的就是权力的失控,纵然是生理有缺陷的宦官群体,也不例外。

顺宗时期,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士大夫集团,希望收回军权来限制宦官权力,史称“永贞革新”,这一做法得到了皇帝的暗中支持,但此时的宦官集团,早已今非昔比,不仅熟练掌握各种宫斗技巧,还利用监军的机会与各地节度使结成利益共同体,“永贞革新”仅仅维持了一百四十六天,就寿终正寝,革新失败后,顺宗被迫逊位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杀,王伾死于贬所,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这便是赫赫有名的 “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便是在贬官后写下名垂青史的《捕蛇者说》。

宪宗时期,宦官又更进一步,掌控了枢密院,形成“权阉四贵”的宦官权力体系,不仅掌控了京城防务大权,还深入文官体系,侵蚀相权,彻底形成了宦官治国的局面。说到这里,还有个笑话,宪宗时期,监察御史元稹(曾经沧海那位)出差,和宦官仇士良一同入驻驿站宾馆,因为只有一间上房,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打了起来,宪宗听说后,不仅不公平处理,还拉偏架,斥责元稹“少年后辈, 务作威福”,更是将他贬官为江陵府士曹,自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和宦官抢东西了。

唐朝后期,宦官逐渐掌控权力

好在宪宗皇帝英明神武,纵然重用宦官,却没有形成宦官为祸的极端场面,不仅如此,他还于任上大力削藩,造就了“元和中兴”这个不大不小的伟业,如果继续下去,中兴大唐亦未可知,但“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宪宗后期,沉迷丹药,变得喜怒无常,动辄杀掉身边的宦官泄愤,心有戚戚的太监们,担心哪天不走运,遭到宪宗杀害,于是联合郭皇后,先下手为强,除掉了年仅四十二岁的李纯,政变成功。此后便是酷爱嗑药的敬宗皇帝和沉迷打猎的穆宗皇帝,一个死于丹药,一个被宦官杀死,宪宗多年的改革,毁于一旦。

到了这时候,宦官与皇权的矛盾已经变得不可调和,表面上看,宦官依旧是皇帝的家奴,即便大权独揽,由于生理原因,他们无法篡权夺位,比起安禄山、史思明、朱泚等武人来的安全,但宪宗和穆宗的死,让双方的信任和依赖荡然无存,而泾原兵变后,唐朝又进入到相对稳定的时期,宦官对皇权的支撑作用降低,宪宗削藩,更是降低了外患风险,收拾内鬼,就成了新君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宗皇帝继位后,吸取祖父宪宗,哥哥敬宗的教训,重用清廉的宋申锡,希望能借他之手除掉宦官集团,哪知宋申锡是个政治菜鸟,行动尚未开始,消息就泄露出去,被宦官集团反咬一口,先行诬告谋反,就连文宗都信以为真,如果不是文官集团集体出面说情,宋申锡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宋申锡贬官,事情却没有结束,唐文宗利用宦官内部的倾轧,将神策军交到仇士良手里,最终处死了大权独揽的王守澄。

初战告捷,文宗有些激动,希望再接再厉,彻底终结宦官干政的局面,于是一个月后,“甘露之变”爆发。

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的总导演是唐文宗,但实际执行者却是李训、郑注。

李训出身陇西李氏,是前宰相李逢吉的从子,史书记载他:形貌魁梧,善于辩论,但为人阴险,自以为是。不是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主,而另一位共谋者郑注,原本是个跑江湖的游医,后来投奔到了王守澄的旗下,成了宦官一党,诬陷宋申锡就是他的主意,但这家伙见风使舵,在为文宗皇帝医治风疾的过程中,背叛了主子王守澄,成为“甘露事变”的主谋。

把军国大事交到两个才能不足,却心怀鬼胎的家伙手里,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按照李训的计划,利用给王守澄举办丧事的机会,将宦官集团骗去送葬,再由郑注带领亲兵将他们一网打尽。

这个计划听起来不错,王守澄虽然被处死,但他在宦官中依然存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皇帝发话,宦官们自然要去参加葬礼,借机斩杀一了百了。但计划制定后,李训担心郑注把功劳一个人领去,临时修改计划,改为调动韩约统领的金吾兵和御史台、京兆府官吏和士卒,先于郑注一步,在京城诛除宦官。

理论上来说,这样做也可以,太监数量有限,其所掌管的神策军又驻扎在城外,在通讯靠吼的年代,只要雷霆万钧,将领头的几个太监一击必杀,其他善后工作都好收拾。

但这个计划却有一个大大的破绽,那便是参与执行的几个人,都是水货。

当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百官上朝,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没有按照往常的套路报平安,而是临时加戏,奏称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昨天夜里出现甘露,这是天降祥瑞,想请万岁爷去看看。

天降祥瑞这事,在封建社会经常出现,尤其是汉宣帝时期,隔三差五就出祥瑞,就和现在观测到UFO差不多,真假不重要,皇帝高兴就好。

唐文宗顺势摆驾含元殿,让百官先去看看虚实,过了很久,李训汇报:看起来不像是甘露,拿不准的情况下,先不要公布。

接二连三的变故搞的唐文宗摸不着头脑,于是派出宦官仇士良、鱼弘志再去核实一下。

李训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仇士良、鱼朝恩刚走,他就向皇帝请旨,诛杀宦官。唐文宗这时候才知道,李训修改了作战计划,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其实都这时候了,哪还需要什么圣旨,先斩后奏才是王道,磨磨唧唧只会浪费时间。更搞笑的是,驻扎在丹凤门外的郭行余、王璠吓的两腿发抖,王璠干脆就不来了,他所带的宁兵也没有参加行动。

这边拖拖拉拉,那边引蛇出洞的大将军韩约也出了问题,堂堂大将军,面对几个太监,大冬天的竟然吓出一身冷汗,被仇士良看出端倪,加上士兵隐藏不到位,露出马脚,十分警惕仇士良和鱼弘志一看事态不妙,撒丫子就跑,不仅自己跑,还拉着文宗皇帝一起躲进皇宫。

皇帝和太监一起进了皇宫,李训的计划就算失败了,因为事先他根本没有准备预案,计划好如果第一步行动失败怎么办?如果他能孤注一掷,追入皇宫斩草除根,纵然失败也算是尽心竭力,但夸夸其谈的他,根本没有置之死地的胆量!

仇士良和鱼弘志逃脱后,立马调动神策军平叛,本就是乌合之众的李训一党,死的死亡的亡,李训自己跑到了终南山,打算学习后世的武松,伪装成和尚逃命,哪知出家人也怕世俗的妖怪,不敢收留他,无可奈何的李训只好乔装打扮,前去投靠已经被他抛弃的郑注,路上被周至镇遏使宋楚抓获,最终一命呜呼。

“甘露之变”彻底失败!

日慕点评:

历史学家白寿彝曾经指出 “一般来说,在皇帝勤于政事,积极有为的时候,宦官是难于插手政治的。反之,在政治腐败,皇帝不理政事或难于理政的时候,宦官则往往乘隙而入,染指于政,甚至左右政局”。

唐朝开国之初,无论是高祖李渊、太祖李世民、还是高宗李治,都是励精图治的有为之君,玄宗以后,皇帝的素质和能力开始下降,接乱不断的内乱也给了宦官展示忠心和才能的机会,导致宦官权力的直线上升,皇权与宦官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

“甘露之变”是唐朝后期君权与宦官矛盾极度激化的产物,年轻的文宗皇帝希望通过武力斗争的形式,铲除擅权的宦官,夺回兵权,但他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低估了对手的强大,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匆忙发起行动,不仅如此,他在选人用人方面也经验不足,被李训和郑注两个别有用心的投机者利用,最终导致计划失败。

“甘露之变”是唐朝宦官专权的又一个转折点,恼羞成怒的宦官们,对皇帝和群臣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他们软禁了文宗皇帝,大权独揽,“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天复三年(903年),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杀第五可范等宦官七百多人,唐朝自中期一来宦官专权的局面彻底消亡,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唐朝也完了!

参考:《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唐朝时期太监是怎么上位的?
史上最嚣张太监,杀二帝二王一妃四宰相,远超魏忠贤
唐朝大宦官,在位20年诛杀2王1妃4宰相,却因弄权有术得以善
太阿倒持,皇帝引虎驱狼引发大唐最惨宫变
《与君歌》上映,两个女主角为何分道扬镳?只因皇帝剪除宦官失败
不留活口!满朝文武几乎被屠戮殆尽,漫谈唐朝宦官与“甘露之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