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头针标准线
 国际头针标准线
  1970年以来,头针疗法在我国逐步推广应用,不久,这种疗法也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头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穴位、脏腑有密切联系,其穴名反映了经络、穴位等理论和特点。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于1984年5月在东京)经过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包括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号、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要素。编号中的英文MS是“micro-system”and “scalp points”的缩写。   (一) MS 1额中线ézhōngxiàn
  【部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癫痫。
  【刺法】:沿皮向下刺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二) MS 2额旁1线épángxiànⅠ(胸腔区)
  【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对心慌、气短、浮肿、尿少有一定的效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刺法】:从眉冲穴刺入,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三) MS 3额旁2线épángxiànⅡ(胃区、肝胆区)
  【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对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对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刺法】:从头临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四) MS 4额旁3线épángxiànⅢ(生殖区、肠区)
  【部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法从额角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直线即是。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双侧足运感区治疗急性膀胱炎引起尿频、尿急,糖尿病引起烦渴、多饮、多尿,阳痿,遗精,子宫脱垂等。对下腹部疼痛有一定疗效。
  【刺法】:从此线上端进针,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五) MS 5顶中线 Dǐngzhōngxiàn
  【部位】: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昏厥,癫狂,痫症。
  【刺法】:  从百会穴进针,向前沿皮刺,透至前顶,行快速捻针手法。
  (六) MS 6顶颞前斜线 Dǐngniè Qiánxiéxiàn (运动区)
  【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并将其分为五等分段。
  【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瘫痪: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言语一区),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
  【刺法】:用长针由前神聪沿皮向曲鬓穴方向刺入,或用2寸长针由上点向曲鬓分段接力刺,行快速运针手法。
  (七) MS 7顶颞后斜线 Dǐngniè Hòuxiéxiàn (感觉区)
  【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将全线分为五等分段。
  【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痛、颈项痛和头鸣;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段,治疗对侧头面麻木、疼痛等。
  【刺法】:用长针从百会穴刺入,向颞部曲鬓穴透刺,或用2寸长针从上点作分段接力刺入,然后行快速捻针手法。
  (八) MS 8顶旁1线 DǐngpángxiànⅠ
  【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4.5厘米),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4.5厘米)。
  【主治】: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明。
  【刺法】:从通天穴向后沿皮刺入1.5寸,行快速捻针手法。
  (九) MS 9顶旁2线 DǐngpángxiànⅡ
  【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6.75厘米)。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至承灵穴)。
  【主治】:头痛,偏头痛,眩晕。
  【刺法】:由正营穴向后沿皮刺入1.5寸。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 MS 10颞前线 Nièqiánxiàn
  【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
  【主治】:偏正头痛,目外眦痛,耳鸣,痫症。
  【刺法】:  由颔厌穴进针,沿皮刺入透悬厘穴,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一) MS 11颞后线 Nièhòuxiàn
  【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的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头痛,偏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鬓发部疼痛。
  【刺法】:  从率谷穴进针,沿皮向下透曲鬓穴,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二) MS 12枕上正中线 Zhěnshàng Zhèngzhōngxiàn
  【部位】: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之段。
  【主治】:头痛,头晕,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症。
  【刺法】:  从强间穴进针,向后沿皮刺至脑户,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三) MS 13枕上旁线 Zhěnshàng Pángxiàn (视区)
  【部位】: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1.5厘米)起,向上引一直线,长4厘米。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等。
  【刺法】:由此线的下端进针,向上沿皮刺入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十四) MS 14枕下旁线 Zhěnxià Pángxiàn (平衡区)
  【部位】:在后头部,枕外粗隆即督脉脑户穴外侧1.17寸(3.5厘米)向下引一垂直线,长1.33寸(4厘米)。
  【主治】:治疗小脑损害引起的平衡障碍,头项痛,眩晕。
  【刺法】:由此线的上端进针,向下沿皮刺入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操作方法
  1、体位: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
  2、进针: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1寸。然后运针。
  3、运针:头针之运针只捻转不提插,为使针的深度固定不变及捻针方便起见,一般以拇指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作被动运动),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起针时,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止出血。
  4、电针刺激:进针后亦可用电针治疗仪在主要穴区通电,以代替手法捻针,频率可用200-300次/分,亦可选用较高的频率,刺激波形选择可参考电针,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而定。
  5、疗程:每日或隔日针一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休息5-7天后,再作下一疗程。
  适应范围
  头针主要适应治疗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等。此外,也可治疗腰腿痛、夜尿、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头针还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由于头针运用的时间尚不长,适应证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
  注意事项
  1、治疗时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注意防止晕针,尤其取坐位时,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表情。
  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有昏迷、发热、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再行针刺治疗。如因脑血栓形成引起的偏瘫者,宜及早采用头针及体针结合治疗,有高热、急性炎症及心力衰竭等症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3、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起针时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如有出血及皮下血肿出现,可轻轻揉按,促使其消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
祖传针灸常用处方整理版
金针王乐亭针灸操作手法详解(干货)
中医针刺手法——搓法(附:滞针术及滞针疗法的临床与应用)
掌握这12种针灸手法,你的针灸疗效会大大提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