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学鹏 | 南果北种,他用技术把地种出学问

“这种老叶子你要打掉,它们不再进行光合作用,不打掉就会影响新叶子生长。”在于营村村西头的种植大棚里,康学鹏正在一排排竖着生长的西红柿旁,一边摘掉泛黄、枯萎的黄叶,一边给两位四十来岁的农村妇女讲解西红柿叶修剪知识。这是康学鹏返乡创业后创建的三个种植大棚之一,两位农村妇女则是被雇佣的当地深度贫困户。

“从小在农村长大,走到哪里都有农业情怀,也很喜欢种地。”2019年,退伍后的康学鹏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滦平县于营村,在村里租用流转土地50亩从事果蔬种植,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梦。

l 喜欢种地的80后

“中国人在哪里都改不了种地,就好像说的是我”,康学鹏笑着说起自己的种地爱好。作为80后最末尾的一代,村民眼中的康学鹏腼腆、稳重、朴实,有点不像当代年轻人,“他心思细腻,不浮躁,还能跟老一辈的村民打成一片。”村民李大爷说。

康学鹏在修剪火龙果嫩芽

2012年,退伍后的康学鹏在北京从事拓展培训工作,在父母眼里,这份工作离家近,收入也不低,是他们眼中的理想工作。但在康学鹏的心里,他却一直筹划着回家种地

康学鹏的回家种地梦收到了很多反对声音,不仅家人不支持,连自己曾经的战友、同事也都不理解,纷纷劝他好好工作,别折腾了。“一起当兵时,学鹏就跟我们不一样,在部队他就喜欢倒腾种菜,看书的时候也喜欢看农业的书。虽然很理解他喜欢农业,但真的去做,还是有些替他担心。”曾经的战友崔艳东感慨,农业种植不仅累,远离大城市,还要担心产量、销售等问题,对于康学鹏来说,这都是摆在眼前的挑战。

虽然面临很多不理解、不支持,但康学鹏没有放弃,种地是他一直以来的喜好。“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农村有一种特殊情怀,村民们祖祖辈辈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我想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康学鹏说,现代农业不能再靠以前的传统方式,年轻人种地要更加依靠新技术,他筹谋着打造有机种植,用新的农业种植技术赋能,把地种出学问。

大棚采用无土栽培技术,通过薄膜隔离土壤中的病虫害

在努力说服家人、做通思想工作后,康学鹏回到家乡滦平县于营村,从贫困户手里租用流转地50亩,投资50多万元,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梦。

大棚里嫁接、扦插的无花果树苗

l 南果北种,知识赋能农业

作为村里唯一逆流回乡种地的年轻人,康学鹏的农业种植吸引了不少村民们。种地在村民眼里并不新奇,新奇的是于营村种的土地不再是一家一片,而是成片大规模种植。

如同预料中的那样,康学鹏的农业种植梦并不顺利。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售?都是他急需挨个解决的问题。

虽然平常会特意关注农业种植知识,但康学鹏总觉得不系统,也不全面。要想把农业种植好,系统的知识必须要具备。为此,康学鹏主动申请去北京农科院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农业知识学习,从大棚种植技术、育苗、催芽到灌溉、护果、采摘等环节,康学鹏都认真学习,“懂得怎么种之后,还要专心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康学鹏自己配比的有机土,并进行种子培育

“农业种植,种什么”是康学鹏脑海里不断思考的问题。常规的果蔬种植难以在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且果蔬种植市场已经存在饱和,规模不大的个体种植户如何在初期就去打开市场,是康学鹏面临的定位难题。

为了解决“种什么“,康学鹏开始了前期大量市场调研,调研发现市场上火龙果、无花果类的水果都是从南方运过来,运费高,且不易保存,价格也偏高。尽管北方气候严寒,传统上并不适合火龙果等水果种植,但如果借助大棚温室种植,人为创造类似于南方的种植条件,实现南果北种,那么北方种植的南方水果就能凭借运费优势、保质期优势及采摘优势在水果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在经过调研和论证后,康学鹏果断决定在大棚里种植火龙果、无花果等南方系水果,并采用有机种植、现场采摘模式,打造生态有机农场。

在家人的支持下,康学鹏的三个温室大棚相继建立,2棚火龙果种植,1棚西红柿,穿插有机蔬菜栽培,一个生态有机农场在滦平县于营村首次出现了。

火龙果种植大棚

“农业离不开技术,没有技术不行。”在康学鹏的农场里,所有果蔬采用无土栽培技术,通过薄膜隔离土壤中的病虫害。不同于多数大棚种植,康学鹏的农业大棚显得原始很多。黄色粘虫板、装有驱蚊植物的铁罐、悬挂的铁式温度计……“第一次来采摘,看到大棚并不是很现代化,但正是这种原始的方式吸引了我,没有农药更有机、健康。”前来采摘的来自滦平县城的梁女士说。

农业大棚里的驱蚊罐、粘虫板、温度计和湿度计

“传统与现代种植技术的比例需要平衡,在病虫害这一块,大棚采用的驱蚊、驱虫和防病虫害技术要原始很多,去做真正的有机。”康学鹏说,有机、健康、采摘体验是现代人追求的,而他的生态农场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l 电商培训打通销售瓶颈,带动贫困户就业

进入康学鹏的火龙果大棚,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热浪,棚内温度约40度,宛如置身南方。在康学鹏的精心照料下,两棚火龙果一年可实现8次结果,产量逐渐上升。到2020年,火龙果销售仅线上订单就达到一百单左右,直接产生收益10万元。对于起步仅1年的康学鹏来说,收益虽不大,但却是极大的鼓舞。

火龙果育苗

产量上去了,销售问题成为了康学鹏面临的又一个难题:规模虽不大,但如何积累客户、拓展销售方式和手段? “父母帮我经营大棚,我既要负责技术指导,也要担心销售。一旦销售不出去,果坏在棚里,损失就大了。”为了让果蔬产品尽快销售出去,康学鹏利用微信等渠道发起付费采摘,周边村镇、县城的居民可自行前往采摘,体验农场生活。

周边村民前来采摘有机西红柿

“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是人来的不是很多,更多的销路还需要开拓。”忙碌时期,康学鹏还会雇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栽种、修剪树苗,除草及采摘。截至目前,滦平县于营村有6位建档立卡户在大棚实现就业,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以前总是观望学鹏,好奇他一个年轻人能把地种出什么花样,现在还有机会来打工,也顺便学习学习技术。以后也跟着干!”贫困户康桂新每天定时来大棚查看棚内湿度,检查土壤含水量,定期进行浇水。以前从未见过火龙果植物的她,现在还能跟大家侃侃而谈起火龙果的生长习性,“火龙果耐旱怕涝,根系不能被晒到但也不能浇太多水。”

开花的火龙果

2020年4月疫情期间,碧桂园在滦平县开展了电子商务技能系列培训,帮助当地村民学习电子商务技能,学会用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得知培训消息后,康学鹏积极报名,在为期一星期的电商培训中,电子商务理念、新知识以及直播带货技术的专业培训让康学鹏豁然开朗。忙于管理大棚的他,很少接触电子商务,培训后的他仿佛找到了销售发力点

康学鹏参加碧桂园组织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开抖音、开快手、发力微信营销,闲暇之余,康学鹏开始搭建其线上销售渠道,并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推广农场采摘及水果。经过两年的积累,目前康学鹏的生态农场里的西红柿、火龙果、无花果等果蔬销售大部分来源于线上,朋友圈、抖音、快手成为了主要获客渠道

“电商系列培训今年将继续开展下去,会更加偏向短视频制作。”在滦平县负责就业培训的碧桂园乡村振兴工作人员许雪松介绍说,电子商务培训在滦平县开展多期,反响都还不错,村民们都有了线上销售农特产的意识,但优质内容制作还需要进一步培训。“今年火龙果规模更大了,农场里也有贫困户工作,能抽得出时间好好学习一下,今年还想继续参加培训。”康学鹏说,短视频是风口,一直想尝试,但苦于没有渠道,如今碧桂园在家门口开展专题培训,不仅能照顾农场还能深入学习,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有机无公害的西红柿,入口即化,欢迎前来采摘。”正午时分,康学鹏还在西红柿大棚里进行直播,在他身后,一排排竖着生长的绿色根茎下是五颜六色的西红柿果。不时有来自县城的暑假小学生们提着采摘篮在大棚里嬉笑。

周边城镇的小学生们前来采摘西红柿

康学鹏说,明年他想继续扩大规模,将香蕉、百香果等南方水果纳入种植范围。“规模扩大后,产量上去了,就不怕投资收不回来了。再说碧桂园还有产业扶贫政策,今年我想去申请一下产业资金。“康学鹏笑了,他说,既然选择种地,那就好好种,把地种出学问!

#碧桂园##农业##创业##技术##扶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方大棚火龙果种植的2大效益,8大愿景,让农村设施农业很有奔头
创业故事|丈母娘逼婚,他却干上了火龙果......
火龙果大棚种植技术
北方大棚种植火龙果,这样管理一年能收8批果,不比南方产量低
火龙果“落户”应城光伏大棚
我市精品水果本土化栽培效益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