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清代大家任伯年画燕子,为何能做到栩栩如生、春意盎然?
userphoto

2022.03.09

关注

杨西|撰文

我最早学习画燕子,是从一个硬壳笔记本的插页上学的,也不知道这幅燕子是谁画的。两枝桃花四只飞燕,只知道画得栩栩如生、春意盎然,就照着临摹。

那时也不懂什么西画、国画,后来进了美院才知道这幅《桃花燕子》出自任伯年之手。

任伯年是清代著名画家,184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一个平民家庭,祖籍浙江山阴;名颐,字次远,号小楼。他的落款经常是“山阴任颐”、“山阴任颐伯年”。

任伯年

任伯年自幼聪慧,10岁跟其父任鹤声学画人物肖像画,后又效仿费晓楼学画仕女;22岁便尝试以卖画为生。1865年拜任渭长为师,后随其定居苏州。在此期间,任伯年多以人物和花鸟为题材入画,并潜心研究临摹宋人勾勒、设色、工笔重彩画法;同时以明末画家陈洪绶的人物画为范本,有时也画些青绿山水。

1868年,29岁的任伯年拜别老师,来到上海自立门户,从此开始了以卖画为生的艰辛历程,他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和成熟也就是从此时开始的。以后的日子一直客居上海,在近26年的艺术探索中,逐渐达到艺术创作的高峰。

任伯年作为“海派”的一代大师,其作品在用笔、用墨、用色上都有独到之处;大胆率真而不失细微灵动,雄浑苍劲而不失酣畅淋漓;设色明快而不失古朴典雅。总之,他笔下的人物、山水、花鸟,给人一种超出象外的精神享受和娱悦。

任伯年作品《桃花燕子》

这幅小品《桃花燕子》就是我五十年前初学画燕的摹本,今天再来看它,除了画中带给我构图、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高超技巧外,更让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我就是从这幅画的学习中,走上了中国画的创作之路。

任伯年在这幅画中安排了四只展翅而飞的家燕,两只在左上角,另两只占据画幅下半部分;两枝桃花,从右下角斜穿进入画面,一枝往右上角折转,左上角两只燕子为腾飞呈上升之势;另外两只则横穿飞来,构成四只飞燕相互嬉戏的亲切画面,使人领悟万物皆有情意的灵魂触动。两枝桃花也不是闲置之笔,它点明时间和环境,让人体会一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使“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乳燕衔泥半带花”、“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古诗名句,纷纷往心头袭来……

任伯年作品《微风燕子斜》

燕子有许多别名,在《尔雅》中这样写道:“齐人呼鳦。”《广雅》则:“燕一名鷾鸸,齐日燕,梁日鳦。”元鸟、玄鸟、乌衣、社燕,都是燕子的别称。

在我国神话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传说殷民族始祖契的母亲简狄,是有戎氏姑娘,做了帝喾的次妃;她因吞食了一个燕子蛋而怀孕,结果生下了契,契长大后帮助治水有功,封他住在“商”地,赐姓为子氏。“子氏”就是燕氏的意思,在我国最早的文字中,“子”就是一个燕尾形状。

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因我国土地辽阔,燕子到达各地的时间也有不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一带是燕子过冬的聚集地,每年二月间它们开始从南往北返回我国,先到广东,三月到福建、浙江、江西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四月初飞抵黄河流域片区,然后飞往山海关。每次回来它们基本上都回到自己的旧巢,所以古人称燕子有情有义,不嫌贪爱富、见异思迁,“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燕子有情有义还表现在它选择配偶上,一旦选择好配偶,便不离不弃、双出双飞。“何处营巢夏将半, 茅檐烟里语双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是赞美燕子有情有义的千古绝唱。我想这也许才是任伯年与古今画家描绘燕子的实质所在。

任伯年作品《春燕逐飞》

南宋画家牧溪有一幅《五燕图》,诗人宋濂看了之后大加赞赏:“谁描乳燕落晴空,笔底能回造物功。仿佛谢家池上见,柳丝烟暖水溶溶。”

牧溪是南宋画坛一位出家僧人,当时盛行写实风格的工笔重彩画风,他却另辟蹊径以水墨渲染技法表现对象。他的作品《五燕图》给人逸笔草草,随点随画的感觉,仿佛在不经意间调动笔墨的疏密虚实、焦浓重淡,取天然韵致,表现万物皆有性的禅理,将人世间那种“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佛家思想表现出来。

宋 牧溪《莲燕图》

任伯年的这幅《紫藤燕子》与牧溪的《五燕图》不同,如果说牧溪追求的是禅意的话,那么任伯年表达的则是人世间的亲情;如果牧溪心中想的是出世,那么任伯年则宣传儒家的天伦之乐。为表现胸中之情,他别出心裁采取以大衬小的办法,在四分之三的画面上画满了紫藤和巨石;四分之一的画面安排了四只燕子,一只回望顾盼,三只飞入画面,回望顾盼的一只体形稍大,另三只则是一大两小;明显地将四只燕子的身份告诉了读者,让人们从中领略人世间父母与儿女的亲情关系,至情至理,妙不可言。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任伯年对生活观察的仔细及构思的精妙。

清人邵梅臣在《画耕偶录·论画》中写道:“作画得形似易,得神难,写意得神更难。青藤老人尝言学之二十年,见白纸尚不敢着墨,其难可知矣。”

任伯年作品《紫藤燕子》1885年

在画法上,他先以行草笔法勾出画面下方一大两小的假山石块,以侧峰皴擦出石的暗部及石的纹理结构,随后大笔蘸赭石染成。接着笔蘸白粉调石青,笔尖浓、笔根淡,依紫藤的结构点出一簇簇的紫藤花;点时照顾花的全开、半开、未开及花的阴阳向背,有聚有散、有开有合;再根据花的聚散画出紫藤的枝干,画时兼顾枝与干之间的前后穿插,用笔灵动、逆入平出,十分苍劲。

叶片和花萼分别以草绿略加胭脂点成,与花的石青形成冷暖对比,即热烈而又不失沉稳。

画面上方的四只燕子,任伯年以草书笔法完成。大笔落下,一笔画出头部,侧锋画出背部,乘势画出两翼;翅尖及尾翼均以书法中的撇捺之势写出,用笔劲挺、顿挫有力,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燕强健的飞行能力。然后用笔尖勾出燕的嘴眼、脚爪,颌下以淡赭石画出。四只形态各异的燕子便跃然纸上,与大片的紫藤花形成鲜明的对比,将一片明媚春光展现在读者面前。相比牧溪的《五燕图》,则另有一番新意!

任伯年作品《紫藤春燕》

任伯年笔下的燕之所以与众不同、推陈出新,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生经历的坎坷磨难

一个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其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任伯年一生经历无数坎坷与磨难。他出生在1940年,正值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开始解体,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与文化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他16岁参加太平军,任军中旗手,他的父母均在这场战乱中先后去世,孑然一身的他只能旅食异乡,走上卖画为生的道路,途中颠沛流离、忍饥受冻苦不堪言。

1864年,任伯年流落到宁波卖画,他的《玉楼人醉杏花天轴》就是此间完成的作品。为了赚钱,他仿一些任熊、任薰的作品出卖,被任薰撞见将他带在身边,真正学艺的人生便从此开始。在任薰的亲自传授下,他的绘画技艺得以突飞猛进,很快融入到当时画家的生活圈中,此间他得以结识胡公寿。胡公寿在画界极富盛名,在其鼓励下,任伯年与任薰告别前往上海谋求发展。

陈蝶野在《任伯年百年纪念册》中写道:“先生初至沪渎,署名小楼,居豫园,极不得志,日至春风楼品茗。”由此可见,初到上海的任伯年卖画途径并不顺利,真是一波三折。后来胡公寿在“古香室笺扇店”为任伯年安至笔砚,将画卖给富人名流,数年下来其名声大噪,方在上海站住脚跟一直到其去世。

任伯年作品《玉楼人醉杏花天》团扇 1865年作

二、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当今世界的绘画艺术分为两个大类,一是西画,一是中国画。西画的理论主要为写实,以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而中国画理论则是写意,以书法、线条作为表现对象的手段。

希什金是俄罗斯著名的风景画家,他画的油画《松林的早晨》、《在平静的原野上》、《森林密处》,都是享誉于世的经典之作。相传他画森林的时候,经常带上锯子,看见哪棵树或某个枝画面不需要,就亲自动手把它们锯掉。的确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随时发现这种被锯掉的痕迹。

然而中国画家表现对象就不需要这样,中国画讲究描绘心中之境,而不是眼前之景;讲究通过画家对大自然的综合观察体悟之后,将心中理想之美表现出来。所以任伯年笔下的燕子才那么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富有诗意而又春意盎然!

希什金 油画作品《松林的早上》

三、家庭艺术的熏陶继承

任伯年出身于绘画世家,他的父亲任鹤声本身就是一位民间画家,在任伯年幼小的时候,他的大伯任熊、二伯任薰就已是大名鼎鼎。耳闻目染、言传身教,给任伯年以后绘画创作上的发展,在思想及技巧两个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堇叔在《任淞云先生像》题识中写道:“先生父讳鹤声,号淞云……善画,尤善写真术……乃以术授先处士。先处士复以已意广之,勾勒取神,不假渲染,今日论者,谓曾波臣后第一手,不知实出庭训也。”

纵观任伯年绘画风格发展的全过程,就会从中看出其绘画风格明显地留有任熊、任薰的影子,只是到了晚期这种影子才得以逐渐消失。

任伯年作品《麻姑献寿图》1889年作

这幅《麻姑献寿图》是任伯年道光1889年的作品,从麻姑的造型、服饰、用笔设色,明显的看出是受任薰一幅《麻姑献寿图》的影响,传承了家法的缘故。

古人云:“画固有法,泥法则俗。喜山水即画山水,喜花鸟即画花鸟。专则精,熟则巧。所谓石分三面、树分四枝者,姑妄听之,荆、关以前无画谱也。”任伯年正是依这种古训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

中国画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没有对传统很好传承,就谈不上创新。勉强的谈创新也会使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任薰作品《麻姑献寿图》

四、个人知识的广博修为

任伯年客居上海三十多年,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这些都来源于年轻时对知识的刻苦学习积累,同时也来源于他对艺术的广吸博纳、融汇贯通。据沈之瑜《关于任伯年的新资料》中记载,任伯年于1871年,与上海天主教会图书馆馆长刘德斋相交甚密;在此期间他学习西洋画,涉及素描、速写、水彩,并且随身带着速写本和铅笔。

所以我们在任伯年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见,他将西画一些科学的绘画元素与中国画进行结合,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如《鹦鹉腊梅》、《杏花小鸟》、《紫藤春燕》、《吴昌硕肖像》,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任伯年作品《鹦鹉腊梅》

丁羲元在《任伯年谱》中,记述了36岁的任伯年曾一度爱上了紫砂壶:“日日从事于此,画事为废,致粮罄无以为炊……妻怒,尽举案头所有而掷于地”其方罢手。可见他对紫砂的痴迷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种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书画之玉的做法,又岂是一个家庭主妇所能理解的?任伯年称自己设计的紫砂壶可以与曼生壶争一席之地,只可惜流存下来的很少,今天我们只能见他42岁做的《灵龟博带图样紫砂方底壶》,这把壶当年他赠与吴昌硕,现藏于西泠印社。

清末 王东石 任伯年《石瓢》(紫砂壶)

任伯年的绘画风格除了受二任的影响之外,还得益于版画及画谱。他深知中国画需要对前人的继承,方能开拓新路。在版画和画谱中,虽然没有墨色的韵味,但其线条却十分准确和生动。任伯年就是采纳了版画、画谱中的这一长处,把自己的线条锤炼得炉火纯青。所以他笔下的形象才那么灵动逼真,使人看后不得不拍案叫绝!

在《画耕偶录·论画》中,邵梅臣说:“画道本闲家具耳,当有意无意,求天趣于笔墨之外,能与古人合,亦能与古人离。斯能食古而不为古哽者。笔墨间神与趣会,书画妙境也。……”任伯年在自己数十年艺术创作生涯中,既继承古人的优良传统,又博采众家之长;既借鉴画道同行的技艺,又吸取民间艺术营养。

他的一生颠沛流离,每当燕雀归巢,他就想起自己的故居和自己的亲人,所以他“求天趣于笔墨之外”,笔下的飞燕总是那么亲切感人,总是那么春意盎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代画家丁衍庸作品欣赏
“经典重现”|八闽名家之李硕卿
什么是中国画?有什么特点?
中国画为什么要坚持“写意”精神
他所作花鸟天真烂漫,却被后人遗忘!究竟是何方神圣?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与中西绘画比较之浅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