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天寿谈艺,让人茅塞顿开
userphoto

2023.07.14 浙江

关注


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

——《论画残稿》

眉批落笔须有刚正之骨、浩然之气,辅以广博之学养,高远之神思,方可具正法眼,入上乘禅;若少气骨,欠修养,虽特技巧思,偏才捷径,而成新格,终非大家气象。

——《论画残稿》

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故历代出人头地之画家,每寥若晨星耳。

——《听天阁画谈随笔》

治学,一勤勉,二终身不辍,三志趣高远,四着眼须空阔,五虚心以求多见多闻,六有独立精神而不依赖,七做人态度要乐观向前。

——1943年5月致国立艺专学生信

学画,宁可稚气、野气、霸气,不可俗气、火气、小气。因为前者是练习时间长短的问题,后者是志趣修养的问题,走哪条路的问题。

——对国立艺专学生语

画由彩色而成,须注意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更须注意色不碍色、斯得矣。

——《听天阁画谈随笔》

我希望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能分科学习。因为这三科的源流,远有着四五千年的历史,成就高深,故能成为世界绘画大系统上东方系统领导的地位,绝不是简短的时间、粗率的熟练,就能打定各科坚实的基础,是无可讳言的。也就是说:三科的学习基础,在技术方法上,各有它的特点与要求,各有它不同的组织与布置等等。专业某一科,就必须熟练某一科所必要的形象、技术,才能离开对象,随意构思,画成创作。这是中国画创作时必须具备的条件,故三科必须分开练习、分开教学,才能合适。

——1961年《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分科学习的意见》

用笔须强其骨力气势,而能沉着酣畅、劲健雄浑,则画可不流于柔弱轻薄矣。古人用笔,所谓力能扛鼎,即言其气之沉着也,此与粗率蛮笨之笔线迥为二致。

——《论画残稿》

画事之用笔,起于一点,虽形体细小,须慎重从事,严肃下笔,使在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成,乃佳。

——《听天阁画谈随笔》

用笔忌浮滑。浮乃飘忽不遒,滑乃柔弱无力,须笔端有金刚杵乃佳。

——《论画残稿》

湿笔取韵,枯笔取气。然而枯中不是无韵,湿中不是无气,故尤须注意于枯中之韵、湿中之气。知乎此,即能得笔墨之道矣。

——《听天阁画谈随笔》

作画要写不要画,与书法同。一入画字,辄落作家境界,便少化机。故张爱宾云:“运思挥毫,意不在乎画,故得于画矣。”

——《论画残稿》

用墨难于枯、焦、润、湿之变,须枯焦而能华滋,润湿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诀。

——《听天阁画谈随笔》

用墨须能变化复杂,又不落碎、弱、平、浊。远视之,整体精神灿然豁人眼目者,可入堂奥。

——《论画残稿》

谈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极境。

——《听天阁画谈随笔》

舍取,必须合物理法,故曰:舍取不由人也。舍取,必须出于画人之心,故曰:舍取可由人也。懂得此意,然后可以谈写生,谈布置。

——《听天阁画谈随笔》

品格之高下不在迹而在意。评品不在青山绿水墨间,自属正论。

——谈《浦山论画》眉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天寿谈艺录
【百年巨匠·004】潘天寿:艺术为人类精神之结晶,又为人类精神之食粮。
笔 墨 论
墨形与墨性
​潘天寿:笔墨相依为用,相离俱毁
潘天寿:书画不是比拼苦力,艺术是比拼境界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