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三十五幅精品绘画赏析
userphoto

2021.05.21

关注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末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清朝约200年来被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也成为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地方,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应运而生,著名的有苏六朋、苏长春、居廉、居巢等,在二居的影响下,在二十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岭南画派”。首先我们来分享岭南花坛二苏之一苏六朋绘画作品。

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他生活在清代晚期的广东。少年的时候即喜爱绘画,他专程到罗浮山,拜宝积寺的名僧德堃和尚为师学习绘画。学成后,他来到广州,在城隍庙外摆摊卖画,并且以此养家为生。苏六朋最擅长人物画,内容大多取材于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风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爱的传说故事。他的画作人物体系与衣褶的线描,清净脱俗灵动飘溢,甚具大手笔之神韵。除了人物画之外,苏六朋还能够画山水、花鸟,以及浅墨重彩,所作的山水画与花卉设色亦以落笔浓淡相宜,变化雅致而为士林赏识。清同治元年(1862),苏六朋在广州病逝。

主要传世作品有《清平调图》、《东山报捷图》《太白醉酒图》、《苏六朋自画像》、《通宝图轴》、《十八学士图轴》、《冯煖为孟尝君收债图轴》、《金莲归院图轴》、《七贤策蹇图》、《二盲图轴》、《虎溪三笑图》、《兰亭修禊图》、《苏武牧羊图轴》、《秋山行旅》、《三顾茅庐》、《赠琴图》、《清溪雅集图卷》、《簪花图》、《东坡玩砚》、《松山高卧图》、《松下论道图》、《罗浮女遇仙图》、《荻湾渔唱》、《神仙人物》、《采芝图》、《竹林人物》、《月夜携琴图》、《听琴图》、《达摩图》、《人物》、《树下抚琴图》、《仕女图》、《人物图》、《山水人物》、《蕉园对弈图》等被后人视为岭南画界之珍品。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清平调图》赏析

清 苏六朋《清平调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101.5厘米,广州美术馆藏。

苏六朋工画山水、花鸟,尤以人物故事画著称。学吴伟、蓝瑛及上官周、黄慎等人的画法,有粗放、工细两种面貌,均能挥洒自如。人物画题材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也常以市井风俗、平民生活入画,内容通俗易懂。曾画《群盲评古图》、《群盲聚斗图》等,含讽刺之意。作品雅俗共赏,既为官宦、商贾收藏,也悬挂于茶楼酒肆和乡村祠堂。亦能画佛道题材,有《达摩图》传世。门生刘简、陈琛、何作斡、何作裕以及儿子苏腾蛟、苏子鸿均传其法。同县苏仁山,字长春,号菩提尊者、杏坛居子等,亦以画名,世以“二苏”称之。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东山报捷图》赏析

清 苏六朋 《东山报捷图》纸本,立轴,纵238厘米,横117厘米,现为广州美术馆藏。

此图取材于南北朝时“淝水之战”的故事。东晋丞相谢安部署好战斗后,在东山松树下与客下棋,胸有成竹地等侯捷报,远处山间一骑兵急驰前来报捷。人物刻画精细,神态生动。章法严谨,墨色浓淡错综,显得清丽明净。

此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雅与宁静。山间一隅,树木葱茏,一道清泉逶迤婉转,自山石之间缓缓流下,水声淙淙,使画中环境显得更加寂静安宁。对弈的二人神情专注,仿佛心无旁骛。画家通过对人物形体、姿态与服饰的具体描绘区分出二入主与客的关系。主人谢安的身体全部展现在观众面前,他神态高雅,气度雍容,衣冠线条宛如行云流水,简洁酣畅。客人的身体有一半被掩映在树后,他给观者的只是一个侧面,作者采用了这样一种对比的方式,有意弱化客人的形象,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画中主人的地位,从而使谢安的形象不言自明,虽是少许变化,却是别具匠心。

此画的右上方,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一匹战马风驰电掣般飞奔而来。这一处微小的安排恰恰是这件作品的关键,战马上的特使是刚刚从战场上归来向谢安捷报的,这正是这幅画的主题所在。作者有意把这—人一起安排在这样的—个角落,是为了避免纵马狂奔的强烈动感破坏了画面的整体和谐与宁静。观者在看至挞匹奔马的时候,仿佛能够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使画面在舒缓与寂静之中平添了一种紧张与躁动,能够在—幅作品中处理好这种动与静的强烈对比是需要深厚功力的。整幅作品结构严谨,造型生动,笔法细致,设色淡雅。在山崖的晕染中,十分注重水分的应用,使崖石显得滋润透亮,如同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水气,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秀美华滋的韵味,色彩明快清爽,淡而不薄。树木的勾勒皴擦细腻精到,法度森严,颇有唐寅与仇英的遗韵。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太白醉酒图》赏析

清 苏六朋 《太白醉酒图》立轴,纸本设色,纵204.8厘米,横93.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李白醉酒于唐玄宗(李隆基)宫殿之内,由内侍二人搀扶侍候的情景。图中省略布景,人物造型准确,李白戴学士巾,五绺清须,面部用工笔描绘,层层晕色,表情活脱若生,眉宇间流露出高傲之态,十分传神。李白身穿白色朝袍,朱色靴、带,色调鲜明;内侍的服饰作皂帽、青杂色衣履,色调灰暗。以服装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烘托出李白高昂尊贵的气势。运思十分巧妙,多用方正之笔钩勒线条,设色富有层次。是作者于道光24年(1884)二月创作的名作。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苏六朋自画像》赏析

苏六朋《苏六朋自画像》,纸本设色 广东省博物馆藏。

苏六朋最擅长人物画,内容大多取材于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风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爱的传说故事。其笔下的小商贩、卖艺的盲人等人物形象逼真,一嗔一喜一忧,或动或静或憨或诈的各种人物,神情与心态均丝丝入扣,笔笔传神,真实描绘出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层面。人物体系与衣褶的线描,清净脱俗灵动飘溢,甚具大手笔之神韵。他善于画“指画”,作大幅人物画时常以“指笔兼用”。一指一笔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线条转合流畅,颇具得心应手之妙。苏六朋所作的山水画与花卉设色亦以落笔浓淡相宜,变化雅致而为士林赏识。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通宝图轴》赏析

苏六朋《通宝图轴》(1837年)纸本设色134.3 cm×66.3 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十八学士图轴》赏析

苏六朋《十八学士图轴》(1854年)绢本设色128.8 cm×54 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冯煖为孟尝君收债图轴》赏析

苏六朋《冯煖为孟尝君收债图轴》绢本设色 116.5 cm×41 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金莲归院图轴》赏析

苏六朋《金莲归院图轴》(广东省博物院藏)。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七贤策蹇图》赏析

清苏六朋《七贤策蹇图》卷纵40.5厘米、131.6厘米。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由题识可知,此作为历史人物指画。画中共绘有11人,骑于蹇驴之上的便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此作中的人物以“S”形弧线横向铺开,且多为三两人一组。画家没有描绘衬景,而是以空白背景来突出人物的主体地位。这种构图形式可能与画家善用呼应、疏密、留白等构图习惯有关。画家注重删繁就简,使得人物关系以及作品的意境得到了完整的呈现。画面左侧的贤士和小童皆回首望向身后的两人,似在倾听他们的讨论。互相倾身而谈的第三组人物和第四组人物也都透露出文人气质。看似零乱散落的人物似被一条无形的线贯穿在一起,使作品节奏连贯且气韵绵密。苏六朋对技法的运用也十分精妙。他寥寥几笔便将人物的动态逼真地呈现出来,又用简洁的线和点刻画人物面部,生动地展现出他们的神情。他的笔墨看似简单、拙率,实则圆厚流畅、轻灵松动,有着一种肆意的酣畅感和独特的韵律感,让人不禁沿其一笔一画慢慢赏读下去。画家对掌控设色的浓淡也十分讲究。画面中的每一片墨色都有着细微的变化,使人物展现出必要的厚度与重量感。例如画家对贤士服饰的刻画,多是以墨线勾勒衣纹轮廓,用淡墨或淡赭色染之,但对头上的纶巾则以浓墨进行强调。这种举轻若重的设色方法使画面显得余味不尽。

题识:“费生三兄雅属。乙未八月二十□日枕琴子指头。”朱文长方印模糊不清。乙未为道光十五年(1835)。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二盲图轴》赏析

苏六朋《二盲图轴》1836年作。广州艺术博物院藏。题签:真迹。杨慎德堂藏。款识:中坪,兄先生雅属(嘱)并正。丙申上巳,枕琴苏六朋。作者印:苏六朋印(白文方印),枕琴(朱文方印)。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虎溪三笑图》赏析

清苏六朋《虎溪三笑图》(广东名画家选集)有其作品。

苏六朋以人物画最为擅长,取法宋元。最可贵的是苏六朋的作品多表现现实题材,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苏六朋也作山水画。

《虎溪三笑》表现的是晋时慧远和尚主持庐山东林寺,隐士陶渊明、道士陆静修常到寺里聊天,按惯例,老和尚送客不过虎溪。但这一天,慧远和尚送客,三人谈话不知不觉过了虎溪,三人忽然悟到,相视大笑。这张图摒弃了景的描绘,主要表现这儒、释、道三人的感受和笑态,刻画的很深刻。不愧为画人物画的高手。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兰亭修禊图》赏析

清苏六朋《兰亭修禊图》,是一件文物,馆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扇面描绘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诗、相会的故事。画面兼工带写,勾画出曲水弯弯,兰亭一角,树木丛生。山峦皴擦简练,临流水而坐的文人衣纹概括,取法宋元,画法工细,但不刻板。人物画是苏六朋所擅长的题材之一,所以写绘之时颇为顺手,运笔流畅。该件作品与文徵明所作同题《兰亭修禊图》扇面在构图上呈左右对称,人物布局基本相同。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苏武牧羊图轴》赏析

苏六朋《苏武牧羊图轴》纸本,水墨淡色,纵335厘米横139厘米是一副晚清字画,收藏于顺德区博物馆藏。

铭记题跋:“南水村佬”、“六朋之印”白文方印。此图作于1847年。描绘汉代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故事。图上苏武手持使节,站在雪地上,须发皆白,神色坚定,身旁有三只羊,两黑一白,各有神态。此图用写意手法描绘,寥寥数笔,就使苏武的形象跃然纸上。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秋山行旅》赏析

苏六朋 《秋山行旅》 立轴。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三顾茅庐》赏析

苏六朋 《三顾茅庐》 手卷。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赠琴图》赏析

苏六朋 《赠琴图》 立轴。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清溪雅集图卷》赏析

苏六朋 《清溪雅集图卷》 手卷。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簪花图》赏析

苏六朋 《簪花图》 立轴。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东坡玩砚》赏析

苏六朋 《东坡玩砚》 立轴。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松山高卧图》赏析

苏六朋 庚子(1840年)作 《松山高卧图》 镜心。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松下论道图》赏析

苏六朋 《松下论道图》 立轴。 题识:怎叔。钤印:苏六朋、风流宜落它人后。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罗浮女遇仙图》赏析

苏六朋(1798~1875)《罗浮女遇仙图》 立轴。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荻湾渔唱》赏析

苏六朋《荻湾渔唱》 立轴。苏六朋笔下描绘很多普通百姓的形象,姿态各异,令人赏心悦目。这幅荻湾渔唱就是其中一幅。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神仙人物》赏析

苏六朋 《神仙人物》。钤印∶苏六朋、无间缘、枕琴 款识∶丁酉春月枕琴苏六朋书於柳塘吟馆。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采芝图》赏析

苏六朋 《采芝图》 立轴。采芝图,兰亭大兄先生鉴正,怎道人六朋。钤印:苏六朋印。这一幅也是描绘普通百姓的采芝归来喜悦心情。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竹林人物》赏析

苏六朋 《竹林人物》 镜心。题识:仿陈老莲笔意於芝草琅薶长生安乐轩。枕琴居士苏六朋。 钤印:苏六朋、枕琴、梦卯香阁。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月夜携琴图》赏析

苏六朋 《月夜携琴图》 镜心 。学琴归来女。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听琴图》赏析

苏六朋 《听琴图》 立轴。钤印:枕琴 题识:画却春山理素琴,翠深香暗落花荫。岂知中有胡笳恨,吹折关山一寸心。勉亭三兄先生书画并正,浮山樵客苏六朋。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达摩图》 赏析

苏六朋 《达摩图》 立轴。苏六朋所绘题材广泛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贫民百姓,还有仕女、和尚以及流浪汉,无不涉及。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人物》 赏析

苏六朋 19世纪 《人物》 册页(两开)。这也是普通百姓的形象。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树下抚琴图》 赏析

苏六朋 癸丑(1853年)作 《树下抚琴图》 立轴。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仕女图》 赏析

苏六朋 《仕女图》 立轴 材质、形制:纸本设色 尺寸:纵47.5厘米横41.5厘米。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人物图》 赏析

苏六朋 《人物图》 立轴 尺寸:27×33cm。这里描绘的普通客栈里的人物形象。一位男士吃完酒水,临行的情景。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山水人物》 赏析

清苏六朋《山水人物》 四屏 设色纸本

钤印:苏六朋印、枕琴题识:一、枕琴道人画。二、罗浮道人枕琴画于留芳堂之别墅。三、浮山山樵枕琴苏六朋。四、辛丑冬月画于桂林红棉书屋,怎道人苏六明。苏六朋,字枕琴,号怎道人、怎叔、南水村佬等。顺德人。生活于嘉庆、光绪间。曾从大佛寺释德学书画。一生以卖画为生。善画山水、花鸟,尤精人物,喜以民间风俗为题材,甚得粤人赏识。又擅指画,别有奇趣。复工书法,字体结构严谨,行、草、隶书并佳,尤善作擘窠大字。有《苏六朋中国画选集》出版。质地:设色纸本。

清朝晚期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蕉园对弈图》 赏析

苏六朋 1834年作 《蕉园对弈图》 立轴,这里描绘的是达官贵人,下棋时的情景。既有山水,也有人物形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岭南画坛二苏之一,苏六朋20幅精品国画赏析
他笔下的葡萄晶莹剔透,在画坛有着“苏葡萄”的美称
王蒙山水立轴《青卞隐居图》题诗与赏析
八大山人(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作品都藏在上博。
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之一 沈周 书法赏
明 文徵明 携琴访友图(立轴)高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