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姓起源与演变

董姓起源与演变

    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姓氏急就篇注》和《中国姓氏》等典籍所载,董姓起源主要有三支:董姓、姒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于董姓。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据说颛顼有子名称,称氏族居今河南东南的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氏始居陕西陇县,夏朝时东迁山西平陆之吴山。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惠连氏族是一支擅长制草绳的部落,董便是能制绳索的蘱草,惠连氏族以董为图腾,活动于今太行山南侧。惠连之子飂叔安,飂叔安之子为帝舜豢养龙,龙即鳄鱼之古名。帝舜封飂叔安之子于董,称董父,氏称豢龙氏。董的古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是夏商时代的侯国,临近其父祖居地山西平陆的吴山,后来为晋国所并。此宗董姓的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

  第二支出自姒姓。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姒姓。禹后为夏王启,夏王启封其庶子于莘,今陕西合阳东南。辛、莘古代通用,其后有辛氏。进入西周,其后裔世代为周朝史官,辛甲是周武王的太史,至东周襄王(公元前651—前619年在位)时期有周大夫辛有,辛有之子到晋国任史官,自此以后,晋国有史官之职,历史学家大夫辛有其封地在原董国故地,后裔遂以董为氏,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成为晋国旧贵族11姓之一。姒姓董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第三支来自外族的改姓。自汉至唐,云贵地区的董姓已成为大姓,云贵地区的土著董姓后来逐渐同化为西南地区的汉族。据说早在先秦时期,董姓已经向西和向南移民,进入了甘川滇黔广大地区,与当地土著混居,董姓融入进当地的土著之中,成为土著诸姓之一。因此,我国的董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加入董姓群体中的西南、南方和北方外族主要有:西汉初期的匈奴族、三国时吴国的山越族、晋朝时的氐族、南北朝北魏时的羌族、唐朝吐蕃人的董部落、五代后梁时羌人、宋朝时的高句丽人等,清朝时满洲八旗姓董鄂氏、栋鄂氏、佟佳氏、珠赫勒氏等全体族人的改汉姓董,致使东北地区多董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董姓汉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大学姓氏文化专家冯志亮谈董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董姓起源
山人说姓:董姓来源
辛有与礼失而求诸野
韩姓的起源
姓氏文化:卜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