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紫砂壶艺术的文人内涵

中秋--紫砂壶艺术的文人内涵

中华古玩网 http://www.gucn.com

  时值中秋佳节,亲朋好友之间总免不了走访聚会,除了赏月吃月饼,品茶闲聊也必不可少。对藏家来说,品茶,品的也许就不单单是茶,还有收藏界的旧爱新宠、壶具佳作——紫砂壶。
  如今,越来越多的藏家钟情于紫砂壶,他们不光把玩欣赏,还投入其中。在他们眼中,紫砂壶不仅是一件件造型精巧的艺术品,其蕴涵的文化内涵更让人着迷。借此佳节,追随嫦娥奔月的足迹,我们也探询一下紫砂壶久远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自紫砂壶问世以来,就深得文人雅士之喜爱,所以,紫砂壶艺术的文人内涵也早有渊源。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到了万历年间,紫砂工艺盛极一时,良师名匠,毕智究工,以独有的传统文化深层的文人化内涵,开始步入文人艺术的行列。
  据《宜兴志》载,北宋苏东坡谪居宜兴时,也爱饮茶。由于有梅尧臣、苏东坡以及后代士大夫文人的参与和鼓吹,使得宜兴紫砂壶风靡全国及至世界。
  唐末陆羽的《茶经》改变了饮茶的方式,使末后的文人雅士已远非停留在解渴提神的初级阶段,而是上升为一种文化活动。
  饮茶必须有器具,在各种质地器皿中为什么紫砂壶能后来居上而备受士大夫文人的青睐呢?
  明代学问家周高起在他的《阳羡茗壶系》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陶个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泥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不但杜工部云‘倾金注玉惊人眼’高流务以免俗也。”紫砂壶能发真茶之香味,那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紫砂泥壶经过1100多度左右的高温烧成后,表面光挺平整之中有小颗粒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眼看砂质起伏的表面,手摸却是光润如婴儿肌肤的两种迥然不同的视、触矛盾的感受。更奇怪的是,别的物件用久必旧会弃之不顾,但紫砂壶却是用之愈久,则愈光亮。这些特质,正是那些士大夫文人们倾心的风韵。
  纵观古代及近代的中国画作品,文人们都是在追求高远边的格调。从现存的紫砂壶和文献记载可以看到,明清两朝的著名人物,如赵宦先、董其昌等人曾都在紫砂上亲笔题诗作画刻字。
  而把紫砂壶从民间工艺正式推入文人艺术品行列,并且可以和中国文人绘画平起平坐的人,便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书画篆刻家陈曼生。他把诗、书、画与紫砂壶的造型设汁融为一体,使紫砂壶艺真正成为了文人化的艺术品。
  中国古代文人书画,用宣(绢)、笔、墨、印就能在他们手里千变万化,有“意在笔先”、“气韵生动”、“墨分五色,计白当黑”等古代书画的理论。这些也哈好在这小小紫砂壶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这边是绢纸,那边是泥。一张白纸可以“无不为而无不为”,一块紫沙泥也同样可以“无为”,也可以“无不为”。一边是落墨成以形,这边是“掏细土抟胚”成其型。一边是计白当黑,而紫砂壶是以外形与空间、一实一虚的对比。画以印来补白,而紫砂壶却把印藏在盖中、壶底、把尾与书画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茗一壶品天下
紫砂壶
紫砂收藏市场20年的既往与现状
凌锡苟紫砂访谈集
「当代“新文人壶”代表人物 」程鹏|壶随字贵 画以壶传
趣谈紫砂艺术的文化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