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中医,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今日话题,“中医的奥秘”。关于中医,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焦点问题

为您播报

Q

中医还有奥秘?我可听说中医是伪科学呢,真的是这样吗?

A

当然不是!我们有理有据,足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中医学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医学,在过去几千年当中,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对世界医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学从学科的属性上来讲,属于自然科学中应用科学的范畴,即医学的范畴,但由于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条件,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医学属性属于它的根本属性,而文化属性属于它的辅助属性,而且辅助属性是为根本属性服务的。中医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防病、治病的科学,这是它的医学属性。但它又有文化属性,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Q

现在有些人对中医药的疗效产生了怀疑,更有一些人逢中医必“反”必“黑”,中医到底有没有效?

A

中医中药几千年以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说,在西医西药传入中国以前,我们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就是靠着中医中药来防治疾病、健体强身。且不说中医中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中医没效,那么中华民族是怎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延续到今天的呢?中医学能流传几千年,根本原因是它的有效性。

广义的临床疗效包括治病、防病、康复、养生、延年益寿等五个方面。广义的临床疗效是任何一门医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宗旨与归宿,一门医学只要能在临床疗效的任一方面发挥作用,它就有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中医药不仅在治病上有效,众所周知,在防病、康复、养生等方面它也很有作为。

Q

你说的这个疗效吧,我还是持疑,你看西医怎么就很少人黑呢?

A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现代中医实际比张仲景、李时珍还艰难,为什么艰难?因为张仲景和李时珍只要治病有效就可以,但今天不然。现在存在着两种医学,既有中医,同时还有强大的西医,无形之中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所以中医光有效不行,还得要超过西医的疗效,才能存在,才能发展。比如,西医抗生素、降压药和降糖药的发展,无疑把大量患者都吸引到它那里去了。这是其一。

现在患者就医的先后顺序也与以前不同。如果是20世纪60年代,患者首先会到中医大夫那儿看病,治不好他才会去西医那儿看。现在不然,患者一有病就先到西医那儿看去,看不好了,医生才告诉患者能不能吃中药,或者患者自己来找中医,于是到中医这里就诊的大多都是患了疑难杂症的患者。这是其二。

西医各种诊断的客观指标(包括化验、影像资料)的普及,也给中医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些客观指标,不但医生明白,患者也懂。比如说患者说尿里有蛋白,24小时尿里蛋白定量是4克,所以中医不仅要把他的症状脉象纠正过来,而且还要把他的化验指标纠正过来。我不同意有些中医专家提的观点,说不承认西医的检查指标,因为这个检查指标是社会所公认的,逃避是不行的。这是其三。

正是上述三个因素,给中医学提出了新的,也许是更艰难的问题。医学的竞争,归结起来有五个层面:第一,是疗效的竞争,这是根本性的竞争,谁效果好患者就往哪儿跑;第二,在疗效差不多的情况下,比副作用的大小;第三,是疗效的速度,看谁的疗效快;第四,是方法的简繁,比如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第五,比谁价钱便宜。这五个层次的竞争,疗效是根本。在当今医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西医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中医学想要大踏步地发展,必须要在疗效上下功夫,必须要在这五个层面上下功夫。这是摆在中医界面前的一个根本大事。

Q

你刚才提的中西医竞争的问题真的很重要,看来中医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难。那么,已经有一个强大的现代医学在这边,中医还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吗

A

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不仅在业外,在业内也有很多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但我可以明确表达我的观点,就是在当今时代,传统的中医学,它的存在和发展空间非常之大,前途非常光明。

就自然科学而言,构成一门科学它有两个要素,一是实用价值,二是理论体系。中医学的实用价值就是有效,而且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同时期的医学进行比较之后,仍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中医学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除了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另一个原因就是和西医相比,它在疗效上仍有独特的优势。

Q

可是你看,西医在现代科技的带领下飞跃发展,减少了人类的痛苦、延长了人类的寿命,相对的,中医能为世界带来什么呢?

A

你说的这些,也有中医的功劳。

不仅如此,中医学还可以为现代医学贡献其先进理念,比如看待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异常生命活动的理念。举例来说,辨证论治,“证”就是从不同于现代医学的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归纳、分析出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现代医学看待疾病,看待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可能是从正面看,看局部;而中医则是从侧面看、从远处看,看整体。西医得出来的是局部的病的概念,而中医则是从远距离、整体地看待个体的异常生命活动,得出的结论是“证”,再根据这个“证”来立法、选方、用药。中医学上讲,治病容易辨证难,所以辨证论治实际上是中医学根本的特点和优势。

再如,中药学对世界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一直认为,中药的提取物仍然是中药。比如20世纪40年代,美籍华人陈克辉,在中医岳父的指引下研究麻黄,提取出麻黄素,用于平喘。有人认为这是西药,这其实是中药的提取物。我们煎药实际上也是在提取,只是它提取的不如麻黄素这么纯。又比如大家都所熟知的,屠呦呦利用《肘后备急方》提取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你想中药有多少?《本草纲目》列1892种。现代的中药学词典有多少?8000种,有的甚至1万种。每一个药有很多成分,把这些中药研究出来,将对中国的医学、对世界的医学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我认为中医学它的发展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Q

好吧,了解了你说的中医之后,确实我觉得无端黑中医是不可取的。不过比如巫术、宗教,好像在中医产生之初就纠缠不清,难以区分,什么求鬼神治病、画符治病等,有些人也用这些来攻击中医,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A

这又是一个好问题,看来你确实好好了解过一点中医知识。这的确是中医亟须厘清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其实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一部分,是当时那些思维、观念、哲学包括世界观的反映,其中自然也包括一些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内容。所以中医史不光是知识的发展史,也是和巫术与神秘主义的交战史。

△《黄帝内经》书影

巫和医的关系,毉(医的古字)下边是个“巫”,说明巫医当时可能是存在的,即巫和医的功能最初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但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醫”的底下已经变成了“酉”,而酉代表酒的使用,所以药酒在中医中来源很早,并且很重要。《黄帝内经》有一篇《汤液醪醴论》,醪醴就是药酒。换句话说,中医的酒和中医的汤液是同时出现的,证明酒在中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巫的东西实际上始终存在。即便像唐代孙思邈这样的大家,也有很多的鬼神思想。宋代的中医有十三科,其中有一门祝由科,就是用墨或者朱砂在身体或纸上画一个符,然后把纸烧了。宋代以后它就逐渐消失了,说明它疗效不行。这说明巫和医在古代是有一定同步性的。民间的中医传承,很可能会把这些巫术和神秘主义的东西保留下来。所以,中医要解决好自身和宗教、巫术、迷信的关系。

Q

现在好多人认为中医学只能治未病,不能治已病,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你能具体说说中医学在治病方面的作用吗?

A

首先,中医学能治未病,但也能治已病,在治病当中,它是有很大的空间,好多疾病都可以发挥作用。我不太同意中医学是治未病的观点,中医学也可以治已病。比如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中药的效果是很好的。再有这次治新冠肺炎的清肺排毒汤,来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八个经方,对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的治疗效果都不错。中药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然,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对象,中医中药和西药西医的治法,要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再有,防病、养生、延年益寿、康复,更是中医学大有作为的领域。中医治未病,《内经》上讲“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讲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对医生的分类。有人解释,说好大夫是搞预防的,治病大夫都是一般大夫,这很荒唐。作为医生、作为一门医学要关口前移、重视预防、重视养生、重视人体的强壮,而不要一味等到疾病来了再做治疗,所以中医学大有作为。中医学重视养生,养生就是提升生命的质量,既有生物学的质量,又有心理学的质量,还有和外界相适应的质量,是全方位的质量提升。咱们还讲新冠肺炎。《内经》上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意思是一年五个季节都可以流行瘟疫,一会儿你传我我传你,不管男女老少,得一样的病。新冠肺炎不就是这样吗?但中医怎么来预防和治疗呢?一是要正气存内,二是要避其毒气。避其毒气,就比如戴口罩、隔离,但更重要的是正气存内,保持人体的强壮。所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老年发病率很高,还容易变成极重型,死亡率也很高,就是因为正气虚弱。因此,养生是颐养生命,提高人体内在的生活生命质量。治未病、养生、延年益寿、中医学都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这是大家公认的。

Q

有些人对中医治病的作用不大相信,尤其是认为它副作用很大,这是真的吗?西医有没有副作用呢?

A

这个问题非常好!任何药物,严格地讲,有治疗作用,就应当有一定的副作用,只不过副作用大小不一样,而且很可能有疗效起作用的就是它有副作用的另一面。这一点中西医都一样,所以正确地使用药物非常重要。中药的注射剂问题大家争论得比较多。当然,首先要肯定它无疑是中药的一个巨大发展,但在发展过程当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要在使用中不断修正、不断提高的。

Q

法国人类学家杜瑞乐认为中医的特点一是特别强调文化的底蕴,二是特别强调个体化,比如望闻问切,这是很个人化的诊断方法。所以,相对于传统中医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新式的现代高等教育似乎在个体化教学方面不是很友好,你认为中医应当如何培养和教育学生呢?

A

首先,现代高等教育相对于中医过去的师傅带徒弟式教育肯定是一个发展,但在发展中也有些具体的问题。我认为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高等教育开始时,可以把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基础常识以集体教授模式普及给学生,学生掌握之后跟着老师个别地来进行实践,这样学生的临证经验、基础理论都能够丰富。

其次,目前的中医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比说,本科生又上中医,又学西医。我认为,本科教育不太适合中西医结合。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理念、理论体系,很难在一个刚中学毕业的学生身上融合起来,势必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或者他索性就学西医了。术业有专攻,中医人才的培养还应当以中医知识为主。

最后,中医教育当中应当突出学习一些经典的东西,学习一些真正中医的古代文献的东西,学习一些老中医的经验。作为一个中医大夫,主要的著作《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难经》《脉经》《肘后备急方》《六科证治准绳》《千金方》,重点的东西要念。最近这些年把这些课有的变成自修课,甚至变成选修课,我认为这都属于教育的失误。所以我跟好多大学的校长都提过建议,好多大学校长都同意我这个观点,设一个班,专门学中医的东西,让他把古代的东西继承下来、保留下来,不至于使得它散落。

△《本草纲目》书影

Q

最后,许多人主张中西医结合,你认为这一主张有没有道理?能否实现?

A

从方法学角度上讲,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强项,对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有好处。中医学要响应“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号召。换句话说,要把精华的东西继承下来,发展下去,但是在创新发展当中不能离开正道,要守住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轨迹。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中西医可以结合,而且应该结合,造福于人类,造福于患者。

明代末期,现代医学开始传入中国。明末的方以智写过一本《物理小识》,他从那时就开始接受现代医学的东西;到清代中西医汇通以后,唐容川写了一本《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再到清末、民国,又出现了“衷中参西”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又号召中西医结合。我认为,中医学和西医学大可不辩,充分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哪个疗效好就用哪种。好比说一个脑出血的患者,现在要做开颅手术,那就用西医西药;术后出现半身不遂等后遗症,那就用针灸和中药。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型和不同的阶段,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疗效。中国能在本次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救治上取得很大成效,就是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结合的典型案例。

那怎么实现中西医结合呢?我比较认同“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的观点,一个比较成熟的西医,然后学习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这样才能出成果。所以中西结合,正在迎接它新的未来,将会对世界医学作出新的贡献。

今日采访至此结束,关注文学君,带你了解更专业的知识,再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能开中药处方了?西医大夫,您的这门“选修课”要必修了!
张大宁:中国医道与天人合一
千万别把中医与西医对立起来!
实话实说聊中医(完整版)
是不是应该这样认识中西医
中医学术研究的几个方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