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龙喀什河,一场大梦一场殇



朝隆合:玉器.收藏.艺术——植根文化生命力。



2004年的时候,据说一支上千人组成的采捞队在玉河里发疯了似的寻找籽料,民工们一天下来双脚在冰冷的河水中一站就是一天,接连两个月一无所获。后来有一个民工,碰巧踩在水中的一块石头上,石头翻了过去,整个人也都掀到河里,他生气极了,非要找到那块陷害他的石头不可,结果把那块石头捞出来一看,竟是一块10公斤重的羊脂籽料!顿时,上千人的队伍一下午把身子浸在水中,互相抱头痛哭...




这个画面真假与否无从考证,但当时在玉龙喀什河上挖玉的疯狂景象可见一斑。多少人一夜暴富人生逆转,多少人血本无归一夜家徒四壁走上绝路...




玉龙喀什河的源头是昆仑山,采玉是讲究季节性的,主要是集中在每年的秋季。昆仑山中有两条河流,都是靠夏季冰雪融化补给。当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后的流水汹涌澎湃,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玉石碎块便由洪水携带而下,堆积在低山和河床中。秋季河水渐落,掩藏在卵石中的玉石就显露出来,易于人们发现。




就是这样的日复一日循环往复,山料、籽料、戈壁料经千万年的冲刷侵蚀撞击,呈现在今人眼前,这种外形如石,质地却莹润透亮光洁凝脂的璞玉开始被人们发掘采撷。事实上,数千年来,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从未断过采玉人。


其实在新疆,现代出玉的河流有十几条,以大河为主。主要有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但在数量上还是以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居多。在和田,最著名的采玉地点在玉龙喀什河的东岸,也就是传说中的羊脂玉故里——小胡麻。胡麻地的采玉人自古络绎不绝,清代乾隆年间就有人在此采贡玉了。




藏有和田美玉的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改变了颜色,变换了质地,沉入无数人的梦中...


和田玉至少在3000多年前就被人类捞采使用,并输入中原地区。从夏、商、周到清末约4000年间,有文字记载的和田玉产量共计9968吨。《穆天子传》、《心海经》等古籍中,都有西王母献玉和昆仑山产玉的传说。《史记》中多处记载昆仑之玉输入中原的事迹,其中《大宛列传》中记载汉朝使节张骞的副使曾到和田“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多玉石,采来...”这大概是最早正史记载的采玉活动。




但是,关于采玉制度的记述,直到唐代以后才出现。

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记载:“于阗‘东日白玉河,西日绿玉河,又西日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后来的《宋史》皆沿袭了这一记载。大概与“民夫入水捞玉、小兵岸上击锣报告、官员一一登记”的说法相去不会很远。我们从中得知,古时候于阗采玉主要是从河中捞拣,而且帝王与官吏有优先权,平民百姓只能等官方捞拣后才可以下河捞玉。




虽然清以前各代,采玉权一直控制在帝王与官吏手中,他们是占有者,其特权体现在各个方面,但在历史上,却从未禁止平民百姓的自由捞采。因此,除了当地人在此捞玉,连中原民间也有结队前往和田采玉的人。元代马祖常在《河湟书事》中咏道:波斯老贾度流沙, 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人们最初在河边捞拣美玉,以后又到河水中捞取,继而再从河谷阶地的沙砾中挖出早期河流冲积物中的美玉,再沿河追溯继而发现生长在昆仑山海拔四五千米雪线之上岩石层中的原生玉矿。


因此,从古代沿袭至今的采玉方法有拣玉、捞玉、挖玉等多种方法。不过最见效果的还是挖玉,一般普通老百姓挖玉也没啥窍门,一把十字镐,一把铁锹就可以了。




伊明·尼亚孜的合伙人艾沙说,挖玉首先要选择好地方,挖一个直径为10-20米的大坑,采坑一般上下大小呈漏斗状,边挖边找玉,挖好的沙砾堆积在坑的周围。关于这种挖玉的方法,谢彬在《新疆游记》中说:“常以星辉日暗候沙中,有火光烁烁然,其下即有美玉,明月坎沙得之,然得者寡,以不能定其外也。”


不知何时,外地玉友闻讯而来,人群渐次增多,他们操着南腔北调,成群结队塞满狭窄的河床,在河谷阶地、浅滩及古老河道的砾石层中挖寻玉砾。由于这些地方的玉是由流水带来的,砾石层之上早有或多或少的沙石覆盖,有的已被石膏和泥沙胶结成半胶结状,须用铁锹、十字镐等利器辅助,但玉石的获取率很低。




但,希望在平缓或湍急的水流之上,美玉闪烁着永恒的秘喻,仿若神隐而诱惑的光洞,永远吸引着岸上的人,叫他们把自己当成亘古不变的占卜者,在刹那间崩溃,在刹那间狂喜,又刹那间颓废...




听当地人说,玉龙喀什河曾经发现过两块大的羊脂白玉,其中有一块是清朝时期发现的,重17公斤,现在就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馆。还有一块是1998年发现的,重14公斤,通体润白,质如凝脂,是一块上好的羊脂美玉。据说是一位维吾尔族农民数天来在玉河挖玉未果,懊恼劳累之余,脱下衣衫在一处鹅卵石滩上准备合衣而眠,不料背部却被衣服下的一块硬物硌得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便生气地爬起来一把掀去衣服一瞧,鹅卵石堆里露出的硬物正是一块上好的羊脂玉,玉石顶部有一大块色泽红润的“糖皮”。后来,这块羊脂玉很快被当地一个富商以20万元人民币买走,现在这块重达十几公斤的羊脂玉已达上千万元人民币。




伊明·尼亚孜,63岁,是洛浦县普恰克其乡(豆子乡)的农民。和他一起的另外两个合伙人和他年纪差不多,也是这个乡的农民。走过他们挖的巨大坑壕时,伊明·尼亚孜老人站在齐腰深的坑道里,正抡着十字镐一起一落地掘得满头是汗,抬头嘿嘿一笑。


伊明·尼亚孜从去年年初开始就和另外两个人搭档合伙,在这条古河床上挖玉。通常他们三人是轮换着挖,挖到了玉石就会立刻出手卖掉,然后分钱,毕竟年老体衰,沉重的十字镐抡几下就气喘吁吁的,非常不容易!


近一年半时间里,他们仨在这条河床上共挖了50多个大坑,也只挖出几块一般的玉料,却用坏了十几把铁锹。上个月,他们仨在玉河上游挖了一个多星期的坑,才挖出来一块价值几百元质地不咋好的青玉,钱他们3人平分了。




这100多元能干嘛?

对他们而言,在巴扎上吃拌面、烤肉了,还给洋冈子(老婆)买头巾了就差不多了...


伊明·尼亚孜说,还要继续挖,我的身体好得很。


坐在坑旁的一块鹅卵石上,老人们挥舞工具,把坑道掘得尘土飞扬,翻拣着脚下大小不一的石子,一块鹅蛋大小的半透明状的乳白色石头露了出来,我跟着心头一喜。


“假的,你上当了!”伊明·尼亚孜瞅了一眼,“是石英石,这地底下多得很!”


“你拿回去吧,10年后它会变的。”伊明·尼亚孜冲我一笑。

“变成啥?”我不懂他的意思。

“变成玉石。”


这老头,还挺幽默。



>>朝隆合



www.jade999.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龙喀什河的故事
美玉天成【和田玉(羊脂玉)五】
洛浦:玉石之外的秘密
玉龙喀什――白玉河的随想
和田玉的分类
什么地区多产羊脂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