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模范的由来---古代铸造青铜器的“模”与“范”
方块汉字,是一个极有韵味的东西。每个字都有出处,每个词皆有来历。一些在今天看来司空见惯的词语,因为它的司空见惯,教人淡忘了最初遣词造句时的用心。
模范。这个词,曾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被广泛运用。但我们却鲜知这个词的由来,它的起源,几与文明史等同。模与范,实则是两件东西。八百多年前,南宋赵希鹄曾著有一册《洞天清录集》,这是一册考鉴古物的著作,其间写到:“古者铸器,必先用蜡为模...... ”可见,“模”乃是一种规矩的样本。蜡塑形后成“模”,有了“模”,便能依照它的轮廓,用陶、用金属在外面塑成“范”。外凸的称之为“模”,内凹的称之“范”。模与范,这两件严丝合缝的东西,成为几千年来,人们铸造兵器、钱币、器物的规范模具。
中国的铸造起于石范,商周以后,模与范广泛用于青铜器的铸造。经过焙烧的模与范坚固异常,一浇一铸之间,大量器物得以批量生产,形态统一而规范,工效快速提升。中国运用模范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东汉王充的《论衡》便有记载:“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故作之也。”
当年,山西侯马铸铜遗址曾出土三万余件东周时期陶范,皆为铸造青铜器物所用。先塑泥模,依模做范,再往陶范中灌注青铜溶液,冷却后出去陶范、再加细琢修饰。精工之细,叹为观止。
模由范生,范由模造。今天,“模”与“范”合称并一,人们用模范一词,来形容值得仿效与取法的榜样,形容入丝入扣、最完美的事物与人。且让我们也记得它最初的意义吧,品咂汉字之魅。
东周时期的陶范“夔龙衔螭纹钟钮范”,出土于侯马铸铜遗址
一般说来,古人在铸造青铜器时,首先要先塑一个实心的泥模,泥模上雕出花纹的主干部分,然后用这个泥模翻出泥质的外范——往往分部件翻外范,然后组装成整体的外范。这个翻出的外范上面已经有了器物花纹的主干部分,但细密的花纹则还需另行雕刻。翻出外范后,最初制作的实心泥模并非没用了,而是将其表面刮去一层作内范。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控制将来所铸铜器的厚度。 内外范都齐备了,但还需经过阴干、入窑焙烧两道工序,使泥质的范干燥不再变形,同时范土内各类有机物得到充分氧化,不至于浇入铜液后产生气体,影响铜器的质量。这道程序很关键,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范体开裂,从而前功尽弃。
完成好上述程序后,将内外范合在一起,留出浇液的浇口,然后外面敷上一层泥加固,再对陶范进行预热后,就可以从浇口浇铸青铜熔液了。待青铜熔液冷却后,再打碎外范、掏出内范——伴随着内外范的“粉身碎骨”,一件青铜器就诞生了。
“大布黄千”陶范
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商代云雷蕉叶纹簋、夷觚等青铜器,就是采取上述程序铸造出来的。但是对于那些造型复杂的青铜器,特别是那些带有活动构件的青铜器而言,如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商代兽面纹斝(音甲)、菱格乳丁纹瓿(音布)、犅(音刚)伯卣(音有)等许多青铜器,要想一次浇铸完成是不可能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分铸法,即二次铸造,将那些诸如把手、提梁一类小的构件事先铸好,然后将它们嵌在待浇铸的器物主体的范内,一浇铸,它们便与器体固定或套铸在一起了。
新莽 大泉五十陶范
中国古代的工匠们以他们高超的智能,无限的创造力,将分范定型技术推向了极致,推向了顶峰。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战国蟠虺(音悔)纹豆,就被认为是目前所见最高水平的青铜铸造实物之一。这件2400多年前盛装调味品的器皿,表面装饰一条条小龙(蛇),它们相互勾连在一起,间距不足一毫米,数目多得无法统计。但所有的小蛇均清晰逼真,不见任何杂乱与错断,可以想见当时的范模该是如何精细——就是今天最高水平的工艺大师以现代化的工具也很难雕刻出来。每一位外国友人在目睹这件杰作后,无不为2400多年前中国人的工艺成就而惊呼、惊叹。
战国 “明刀”陶范
一套内外范,只能铸造一件青铜器。因此,可以说每一件古代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件复杂的青铜器,则需要一个熟练的工匠积年累月细心工作方能完成,更是难得的艺术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古人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才明白模范一词,原来是这么来的
动手探索 | 古代青铜器怎么造出来的?
[转载]青铜器的制造技术有助于分辩真伪
“陶范法”和“失蜡法”铸造出来的铜器有何工艺特点
浅谈青铜器表面的垫片与支钉
关于争论失蜡法的热门话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