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它们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万里的锦绣河山。”


一,《洛神赋图》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原作现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摹本。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馆。

洛神赋图

洛神赋1

洛神赋2

洛神赋3

洛神赋4

洛神赋5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读到友人送来的三国时代(公元220——公元280年)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的。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巧妙的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画面奇幻而绚丽,情节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飘逸浪漫、诗意浓郁的气氛。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引首有清高宗弘历行书“妙入毫巅”。前卷有“松雪斋图书印”一印,后隔水押缝有“群玉中秘”玺,后面的余幅有“明昌御鉴”一玺。前隔水乾隆辛酉小春御题“妙人毫颠”四个大字,御笔题签,签上“神品”、“乾隆宸翰”二玺。 又卷内“明昌”、“御府宝绘”两印,卷后有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李衎、虞集、沈度、吴宽诗跋均伪,及清内府乾隆、嘉庆、宣统诸藏印。

二,《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部分1

清明上河图 部分2

清明上河图 部分3

清明上河图 部分4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三,《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部分1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二玄社画心)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二玄社画心)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二玄社画心)部分1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二玄社画心)部分2

富春山居图完美合璧卷(剩山、无用师)

富春山居图完美合璧卷(剩山、无用师)

富春山居图内容约80%为桐庐境内富春江景色,20%为富阳景色。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四,《汉宫春晓图》明代画家仇英(仇,音Qiú),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

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

汉宫春晓图 部分2

汉宫春晓图 部分3

汉宫春晓图 部分4

汉宫春晓图

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用长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其中,并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故事。

五,《百骏图》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此图稿本为纸质,原作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纸质稿本) 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 。

百骏图

百骏图 部分1

百骏图 部分2

百骏图 部分3

百骏图

此图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绘制,历时四年,雍正六年(1728年)完成。 这卷画幅完成之后,一直收存于清宫,乾隆时期被编入《石渠宝笼·初编》一书。清代末期,绢本《百骏图》一直被清代皇室珍藏于圆明园,后来被运到台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两个馆藏作品应该都是出自郎士宁之手。(美国馆藏纸质搞本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据清宫档案中所记录的乾隆十三年下旨重绘《百骏图》。未能完成,留下的手稿; 第二种:雍正二年那卷绢本设色画的底稿。)】

六,《步辇图》唐朝画家阎立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步辇图

步辇图

步辇图 画芯

步辇图 画芯

步辇图 部分1

步辇图 部分2

步辇图 部分3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迎娶文成公主。 《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七,《唐宫仕女图》是一组五幅中国画,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1,《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部分1

虢国夫人游春图 部分2

虢国夫人游春图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时情景。

2,《捣练图》唐代画家张萱作。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

捣练图

捣练图 画芯

捣练图 部分1

捣练图 部分2

捣练图 部分3

捣练图 部分4

捣练图 画芯

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在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3,《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 部分1

簪花仕女图 部分2

簪花仕女图

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

4,《挥扇仕女图》唐朝画家周昉创作,绢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挥扇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 部分1

挥扇仕女图 部分2

挥扇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作品。全卷所画人物共计十三人,分为五个自然段落。5个段落似离还合,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引首清高宗弘历题“猗兰清画”四字。

5,《宫乐图》唐代佚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宫乐图

宫乐图 部分1

宫乐图 部分2

宫乐图

画面描绘了一群宫中女眷围着桌案宴饮行乐的场面,共画十二位人物,其中贵妇十人,一个个高挽发髻,衣着华丽,姿态雍容,环案而坐,两个侍女则是站立长案边,在旁侍候,她们吹奏畅饮,好不热闹。画面以巨型方桌为中心,活动内容可分为品茗、奏乐和行酒令三个部分。

八,《五牛图》又名《唐韩滉五牛图》唐朝韩滉,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全卷

五牛图 1

五牛图 2

五牛图 3

五牛图 4

五牛图 5

五牛图全卷

 作品为黄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横卷上画了五条神态、性格、年龄各异的牛。从右至左,首匹为棕色老牛,描绘成一边咬着东西一边在杂木旁蹭痒痒的情状,意态悠闲;次为黑白杂花牛,身躯壮大,翘首摇尾,步履稳健;第三匹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纵峙而鸣,白嘴皓眉,老态龙钟;第四匹为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回首而顾;第五匹牛,络首而立,体态丰厚,凝神若有所思,双眼流琢出倔强的个性。

相传韩滉在出游时目睹田间耕牛图景所画,韩滉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韩滉遂命随从取出纸笔,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

《五牛图》画卷上无作者名款,在拖尾的后纸上有赵孟頫、孔克标、项元汴、弘历、金农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题记。乾隆在画中的题诗是“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九,《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部分1

韩熙载夜宴图 部分2

韩熙载夜宴图 部分3

韩熙载夜宴图 部分4

韩熙载夜宴图 部分5

韩熙载夜宴图 部分6

韩熙载夜宴图

《夜宴图》采用了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据《宣和画谱》记载,《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的宅第窥视其夜宴的情景而作的。画中的主要人物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出身北方豪族,避难来到南唐,李后主欲命其为宰相,而韩熙载见国事日非,不愿担当此任,遂终日纵情声色,与宾客作长夜之饮,画中的其他人物也大多真有其人,如状元郎粲、和尚德明等,都是韩常的常客。

十,《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 部分1

千里江山图 部分2

千里江山图 部分3

千里江山图 部分4

千里江山图 部分5

千里江山图 部分6

千里江山图

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时年18岁。

《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先的题一。虽然历千年之久,部分颜色已经脱落,但是其画法仍然清晰可辨,并突出显示了矿物质石色的富丽装饰效果。绵延的山体,自然而连贯,长桥相连,流水贯通。其间人物如蚁,不可胜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中国10大传世名画,价格无法估量,都是无价之宝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十大传世名画,个个国宝,收藏起来不做文化盲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哪十幅你都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