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圆梦俄罗斯(八)——涅瓦河与阿尔巴特大街(图文)

圆梦俄罗斯(八)——涅瓦河与阿尔巴特大街(图文)  

 

涅瓦河在圣彼得堡,阿尔巴特大街在莫斯科,一河一街、一水一陆,并无内在联系,之所以放在一起来谈观感,不仅是由于他们都有众所周知的知名度,更主要还是因为,它们是我最早从文艺作品中获知的俄国城市风景。来到现场,如见神交已久的文友,似曾相识却又好奇新鲜。

早先对涅瓦河的印象,全部来自前苏联电影。特别是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小说改编的电影《白夜》。那应该是五十年前大三、大四时的事了,现在对那部电影的情节已经淡忘,只记得是发生在几个白夜中涅瓦河边的梦幻、温馨又有些哀怨的故事。不过对那位梦想者青年和陌生的天真姑娘间,偶尔外出邂逅终至情不自禁相思约会的爱情演绎,最后又无果而终的个别细节,却一直萦回在脑海。特别是瞎子老奶奶用特大别针将姑娘的裙裾与自己的别在一起,不让她离开寸步的可笑举动,还有两人首次遭遇和数度相约,反复出现的朦胧白夜中涅瓦河两岸的景色,印象太深了!须知,我们这次访问,只差没几天也就要开始白夜了!我还模糊记得那位年轻俄罗斯美女演员的脸庞,一双清澈见底的美丽大眼睛,颇有后来奥黛丽·赫本的神韵;而那男演员,因为出演过多部名作,所以记得叫斯特里仁诺夫,是前苏联当时最红的帅哥影星,那是类似格里高利·派克以及如今好莱坞的布拉德·皮特那样迷死女孩子的的人物,尤其配音的又是邱岳峰那样可以电死人的声音……。想象一下《第四十一》中白军上尉“蓝眼睛”,当了俘虏却能让红军押俘女战士为之神魂颠倒,还有《牛虻》、《墨西哥人》、《上尉的女儿》……等当年最负盛名影片,各种性格的男主角都是他。

扯远了!遥想当年,情不自禁啊……!涅瓦河的美丽从文艺作品的虚幻,终于呈现在现实的眼前,能不心潮澎湃吗?

到达圣彼得堡,导游在接我们的大巴车上,就开始讲彼得大帝创建这座城市的历史。途经涅瓦河,这座尖塔是最醒目的,他处于被称为彼得要塞的建城最早的军事指挥中心里。据说,当年皇帝规定圣彼得堡的所有建筑,不得超过此高度,后世一直遵守着这一规划决策。

所以,早年建造的涅瓦河两岸的建筑,非常整齐地被剃了平头!维持着同一的高度,天际轮廓线有点单调,但也排除了杂乱,看上去清爽无比。

这是著名的艺术学府,列宾美术学院,也统一在三层的高度上。

这是延续了数个沙皇时代的监狱,色彩的沉重颇符合其功能性格。据说高尔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文学大家,均在其炼狱中经受过煎熬,但也在其中酝酿构思出许多文学精品。

涅瓦河很宽,也很长,直接通海,无数座桥梁将南北两岸链接起来。

这座古老的钢桁桥我们数度经过,但就是没在它身边停留下来过。据说还是巴黎铁塔的设计者艾菲设计的。

一艘游船正要穿越桥洞。那天我们团队一部分人花400元人民币自费坐了游船;据说游船主要特色是有歌舞表演,可免费吃水果与喝伏特加、品尝鱼子酱,喝不完的酒允许带走。我对吃喝兴趣不大,没参加,,还是选择节约时间在城市里多逛逛多看些建筑和人文风景。不过那天,游船上的人回来,仍带他们走马观花地去我们去过的景点“到此一游”,所以行程结束已经夜色浓浓了。

这些古老的桥梁上都有精美的灯柱。

这是近些年才建的现代斜拉桥。 

      

因为有大海轮要通过,便有了这样的开启桥。

从一座桥的桥面经过,这涅瓦河畔的建筑,哪有国人心目中半点大城市的影子啊?

这是河滨大道边停靠着的“海盗船”,现在大都是为餐饮娱乐场所特意打造的。

这是涅瓦河边著名的一座纪念彼得大帝开拓航海事业的纪念碑,可惜在对岸,只能用长焦拉近拍摄。

更有名的是这艘阿芙乐尔巡洋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是国人曾屡见不鲜的革命文章“八股”破题词汇,如今俄国人对它的兴趣可能还不如接受马列主义教育的久闻其大名的中国人。周边冷冷清清,意味深长的是,像“三星”这样的外企,已醒目地“登上”舰首……

  

河滨大道旁的灯塔,红色柱子上一个个突出物,是缩小比例的船头,据说古时曾有锯下虏获的敌方战船船头炫耀胜利的习惯。这倒和中国历代推翻旧皇朝时一把火焚烧掉皇宫的心理,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日前的灯塔。左边的建筑曾经是证券交易所。

次日就将是俄罗斯“国庆节”,所以傍晚正在附近河滨空旷处试放烟火。

这对恋人正陶醉在夕阳下的河滨。

天色更晚了,街道静下来,河面波光潋滟,周边变得一片模糊,这简直就是《白夜》中的景象啦。

 

阿尔巴特大街,表面上没有涅瓦河两岸那么多人文历史景观。但这条莫斯科的古老街道与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有关,比如普希金,他1830年后在这里的住所,现在已成为普希金博物馆。但我对这条街最早的关注,倒不是由于此,也不是通过电影形象,而是一部前苏联解禁长篇小说《阿尔巴特大街的儿女们》。该书应该是上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斯大林时代的政治解冻后写的吧,不过直至80年代才有中译本。文革后期到80年代初,出版过好多前苏联的政治小说,大多关涉后来的“特权阶层”,而这部小说,是直指斯大林30年代的政治清肃的。我没在图书馆找到过该书,但却看过一些评论和故事梗概,那颇能唤起自己对经历过的反右和未经历过的肃反的联想。几位年轻主人翁和一些背景人物,居住活动在这条街上,由于街道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在我心中就比欧阳山尊的浪漫革命小说《三家巷》中那种虚构的场所,更感觉到历史的真实和深厚,而不仅是些传奇的影子;《三家巷》我用一个下午加通宵手不释卷地读完了,后来看电影已经兴趣大减,可前者,只是梗概和评论已让我深思良久。

现在呈现于眼前的街道和小说背景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了,好像不是想象中那种灰暗沉重,而是一条明丽漂亮的访俄者必到的文化休闲步行街了,虽然仍属商业街范畴,却与上海南京路的纷繁喧闹以及“新天地”的故作小资时尚都不一样。街道总长不超过一公里吧,铺地、街灯和两边建筑古色古香,但和我们的仿古街也不同,那里大多是历史的自然积淀。但俄罗斯人与我们的“做旧”相反,在维修时多半进行了“刷新”,所以建筑色彩很亮丽。

鳞次栉比的街道商铺,多的是工艺品商店和各种餐饮店,还有不少奢侈品商店。可能与俄国一年中长时间的寒冷气候有关,这些店铺都是玻璃门窗严整的封闭式的。不过这条街的最大特色,不在两边商家,倒更在于街中央和街角的开敞摊位,全都是文化气息浓浓的,尤其是卖书的、卖画的、给人当场画像的……不见人山人海,也没有吆喝市声,寻书选画,静坐写生,即便买画时讨价还价都是安安静静的。

 

        去阿尔巴特大街,是在俄旅游的最后一天,正是俄国独立日(国庆节),天清气爽,这蓝天白云竟产生像布景一样“不真实”的错觉!

      
       街角的地理位置显赫,建筑都比较“豪华”;这里是一段街道的入口处。

街灯也是街道一景,这一段路相对清净。我发现由于反光,建筑背阴面的金字店招,特别夺目。

有些地段可能与经营内容和摊位集中有关,就相对热闹些。一幢房子正在装修,并不影响街道营业。

这样端庄的建筑,楼上应该是住户吧?据说过去许多政府要员都在这条街上住着。底层则多半为商铺,这粉红墙上就有“咖啡馆”的俄文字样,门前绿色、白色的遮阳伞更增添了情调。

不少餐饮店是低层而小巧的,左边小店门口就挂着“星巴克”的招牌。

这是一家餐馆,入口无拘无束地突出在门面外,不知是否通过城管部门的允许。

既然几盆绿色植物就可圈起一块露天咖啡座,想来在这条街,条条框框似乎不那么多吧?

看到这些画摊,就知道,那些附属于建筑的露天餐饮根本不会是问题了,街道中是允许这样占地设摊的,一路上多不胜数,只是决没有中国那种充斥着假货的地摊。

这里是画像的摊位。很简陋,但是说不定你遇到的正是列宾美术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呢;退休的,闲着也是闲着,在读的则可以赚点学费。当然更多的是自学成才者,俄国有浓浓的艺术氛围,造就了许多功底不凡的街头画家!

街心里还有不少这样的书摊,都是正规的图书,不是我们这儿到傍晚才摆出地摊的盗版书。

这些书,价格都有所折扣,那横幅上标着10~35卢布,算来就是几元钱到十来元人民币吧。

街头还有些典雅的艺术雕塑,这座金色少女的喷泉,我觉得应该会发出音乐声旋转起来才更有意思,因为它已做成那样似乎会转的形式了。拍的时候没注意,水池后边竟躺着一个赤膊男子,这儿凉快?日光浴?玩累了躺一会?还是流浪汉?

一条宽宽的侧巷里,却有这么一堵艺术风景迥异的涂鸦墙!可见其街景的包容性。

街景还有硬件之外的组成,这是个广告人;不知是推销什么的。懂俄文的请指教。

还有餐馆门口招徕顾客的从头到脚民族盛装打扮的女服务员。

这两位“红马甲”大婶,估计是维持街道清洁秩序的吧?行人都很自觉,似乎无事可干,不免当街话起家常。

行人也是一道风景,儿童永远享受呵护。

好啦,最后来看看普希金的故居吧。这是已辟作普希金博物馆的故居大门口,工作人员“饭店门口摆粥摊”,显然在卖诗人的诗集吧。

这座故居被涂成俄国人偏爱的艳丽的湖蓝色,不知原来是否这个色彩?

故居对面有一座普希金和妻子娜达莉亚·冈察洛娃的雕塑。据说这是俄罗斯唯一的将此两人并置的雕塑作品,大家都恨正是这美丽女人的红杏出墙毁了诗人,可是宽容的阿尔巴特大街人,认为至少在此居住时的诗人,度过了与娜达莉亚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还是让他们在一起出现吧。不过我注意到两双手并未牵紧,而是若即若离的。可惜,雕像紧贴树冠,顶光下的树荫将脸遮得模糊不清。

 

为此特意挨近,再拍一张脸部特写,可近距离仰视,效果依然不理够想。在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里,娜达莉亚,对有着非洲血统的不够“帅”的丈夫逐渐不感冒,被更“帅”的人吸引而去,并不在乎老公的“名人”身份只求两情相悦,是不是也有可以原谅的地方?谁叫你们决斗不要命来着?有话好好说嘛,实在过不下去不是还可以离婚吗?

 

这篇文章整理完,使我有一个想到网上搜寻再看一遍《白夜》或者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那些老电影的强烈念头,不过已过去五十年了,不知道找不找得到,我曾经搜过五十年代的日本片《姐妹》,无功而返。不过即使找到,自己从青年变成了老年,还会有当年那种感觉吗?抑或比当年看会有些更深刻的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斯科印象(8)风情万种阿尔巴特街
俄乡游记(五):老阿尔巴特大街
【俄罗斯】走不到头的阿尔巴特大街
莫斯科·阿尔巴特大街
我的俄罗斯游记(十)老阿尔巴特大街
莫斯科阿尔巴特街-2015北欧+俄罗斯旅游(3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