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闹元宵,看民俗”
福清市第八届民间民俗文化节的第二天
春节期间,还没出门的你
该!考!虑!出!去!转!转!了!
大家元宵都不想宅在家里吧
不如找个热热闹闹的地方玩一趟
岂!不!美!哉!
元宵期间
想要出去嗨的福清人注意了
给你说个好玩的地方
一定要到这个地方来啊~
一旦来了这里,保证让你吃饱喝足玩好~
今天,就在两馆一中心广场中心舞台
震耳欲聋的锣鼓响起来
他们“晒”出拿手戏——新厝伡鼓专场,龙高板凳龙专场
现在就让小编带你直击现场壮观宏伟的表演吧
↓↓↓
海族舞是新厝镇福州级的非遗名录。
海族舞表演时,村民们根据鱼虾不同特征,表演各式舞蹈动作。村民手举着用竹篾、白绸布或棉纸扎制的各种海族模型,随着两颗彩球模仿海族姿态手舞足蹈。海族模型造型奇特,色彩鲜艳。整个行进队伍表演时还配合着锣鼓器乐,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据考证,海族舞是根据闽台沿海民间传说编演的踩街游艺形式。
逢年过节,村民们搞海族舞表演。游村道、闹大埕、入渔户,可谓红红火火,目的是祈求渔民出海能平安、出海捕渔获丰收。由于年代更换,社会变迁,海族舞曾经几起几落。
伡鼓舞表演时,四把彩色宝盖凉伞一字形横队领先,钹、锣依次双行纵队居中,由二人推车,一名鼓手组成的伡鼓殿后压阵击节指挥。每支伡鼓舞队,由数十名统一服装,抹粉涂红,插眉插花,打扮化装成婀娜多姿的老中青妇女舞者组成的“四手”(伞手、锣手、钹手、鼓手),随着鼓点击打奏的指挥而跳起伡鼓舞的各种变化无穷的动作、舞步、造型、套路和花样。场面宏伟壮观,大鼓、大锣、大钹、大阵势、大气派,鼓声雷动,锣钹铿锵,动作整齐,舞步矫健,飒爽英姿,气势磅礴。
弄五兽闹元宵
新厝镇硋灶村的“弄五兽闹元宵”民俗文化,正是新厝镇人民传承福(清)莆(田)仙(游)传统民俗而绽放在福清大地上的一朵奇葩.“弄五兽闹元宵”经过沿袭、发展,目前在闹元宵仪式中成为重要一个中心环节,该习俗已经流传了300多年。
表演中,五兽表演者模仿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跳跃、滚翻、嬉戏等,随着鼓点的变化走花样,紧松慢快,花样繁多。村民们还通过五兽间扑咬打逗等亲昵动作,将村民之间和睦相处、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尽情地表达了出来,不仅热闹了节日气氛,还达到了健身的效果。
板凳龙,又叫板灯龙,在龙高半岛流行了数百年历史。龙高半岛的舞板凳龙活动首推三山镇瑟江村。这个1400多户6000多人的沿海村庄,每年闹元宵时板凳龙最多可达6条。
板凳龙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整条龙由一块块安装着彩灯的木板搭接而成。龙头是最重要部分,舞者必须由技艺熟练的强壮男子担任,并配有副手。龙尾次之,但也须身高力大,基本功好。板凳龙出游,舞者必须步调一致、默契配合。打龙围时,一人高举宝珠左右挑逗,龙头不断追逐宝珠。凳凳起舞,时起时落。或摇头摆尾,或上下翻腾,再配以浑厚的锣鼓、斑斓的烟花、高昂的吆喝,整个村庄仿佛要沸腾起来。舞板凳龙活动最大的看点是“穿龙柱”。一只长龙从左边的“入孝”之门穿入祠堂后,在数十根大柱子中间穿行,不但不会乱了方阵,还能顺利从右边的“出悌”之门穿出,令人啧啧称奇。
摄影:翁寒、小白、顺子、甲鱼、雾霭
怎么样?是不是超级精彩
这么精彩的活动,是不是还没过瘾
别担心,福清市第八届民间民俗文化节还在进行中.....
接下来还会有一大波文化活动陆续举行
在这里,最美好的人和事物,一起遇见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