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近明师

明师,即明辨之师、高明之师。也许明师会更让人容易接近一些!

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走在教育的路上。脸上常带笑容,心中充满阳光。我愿罄行囊中的所有与你分享———我的同行者!
———题记

走在路上
◇夏青峰

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1997年,我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以无可争议的最高分,赢得了一等奖第一名。那一年,我27岁。当掌声和鲜花向我涌来时,我知道,我其实还在起点上。我刚刚开始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最喜欢听的就是赵传的这首歌了,也许它就是我当时内心真实的写照吧。
老实说,走上教育这条路,并非内心的渴望,而是命运的安排。初中毕业那年,我被当地最有名的省重点中学以高分录取,但考虑到经济问题,县教育局的好心人把我换到家乡的师范学校。1989年,师范毕业的我回到了自己曾读书的农村小学,开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生涯。第一次教师会议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杂草丛生的校园里,校长坐在一个大石块上,我们七八个教师坐在几个小石块上。因为地上积着水,所以大家都赤着脚,裤脚卷得老高。校长布置,下午每人带好扁担、绳子,到几里以外的河滩边把学生的课本挑回来……晚上,学校只剩下我一个人,头顶除了几声归巢的鸟叫,静得叫人心里发慌。和衣躺在小房间里,看着清冷的月光从纸糊的窗缝冷冷地落在床前,胸中就会升起难以排遣的孤独。我不断地问自己:这难道是我一辈子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吗?多少个夜晚,我站在山坡上对着旷野抒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
不行,我不能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又从我的心底涌起。我不能在这个平凡而又狭小的天地里磨平自己的棱角,我不能在搬砖挖井的体力消耗中泯灭我的智慧!我要走出去,我要考研!就这样,我为自己树立了新的学习目标。白天,忙完工作就拿起书本;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我阅读到深夜,《教育学》《心理学》《外国教育史》……一本接一本地读,一篇接一篇地背,床边案头总是整齐地摆放着厚厚的书本,保尔、简·爱、海伦就是这时走进了我的视野,多少个晨昏我就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在书中,我寻到了一方快乐的天地。
各种各样的书读得多了,考研的志向却渐渐淡出了我的心海。我感觉到自己的心正变得宁静起来,眼前的旧房枯树在阳光下也变得明亮起来,就连孩子们那冻得红红的小脸,那因贪玩留在脸上的泥道道也变得美丽起来。我开始喜欢这份工作。白天,和孩子们一起背诗歌,教他们练气功;夜晚,很多住得近的孩子来到我的身边,我们坐在校外的一个山坡上,一起讲故事、唱歌、做游戏。柔和的月光、斑驳的树影、一个小伙子与十多个孩子,这是至今还定格在我脑海中的优美的教育画卷。虽然在同事的眼中,我是一个“小”老师,但同学们却很喜欢我的课。没有刻意追求过方法的新颖,也没有刻意探讨过教育的规律,蜷缩在穷乡僻壤的我更没有看到过教学的最新动态,想像中,学生怎么学能轻松、能快乐、能学会,我就怎么教!因此,很多方法都来自于自己的灵感或者是自己突发奇想的创造。因为尽力追求课课不同的教法,所以,孩子们对我的课总是心存期待。那时候,让学生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是我最高的追求。
虽然已经定下心来教书,但那颗想飞的心,却从没放弃过对蓝天的渴盼。
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在农村小学教书,工资低得可怜。为了不像父亲那样教学一辈子却仍固守着清贫,我经常利用假期外出打工。1991年暑假,我来到举目无亲的广州,做过饭店里的服务生、工厂里的电焊工,露宿过街头。1992年暑假,我跟随民工在苏州帮别人拆房子。炎炎烈日下,赤着上身,站在墙头上挥舞着大锤。避开繁华的街道,满身污垢的我,低着头拉着板车在小道上吃力地跑着。那次在房顶上拆横梁,稍微一用力,脚下的椽子断了,整个人迅速地向下沉,幸亏抓住了旁边的一块木头,才捡了一条命。
虽然做的是打工仔,虽然生活多磨难,骨子里却忘不了自己是一名教师。每到一处,劳动之余,伙伴们谈笑戏耍、游山玩水,我却喜欢看看附近的学校。一次次徘徊在那美丽的校园外,一次次羡慕地盯着那偶尔进出的老师。1993年暑假,我又来到苏南打工,本想到闻名遐迩的华西村看看,但却在一个炎热的午后走进了华士中心小学。站在华士校门口,我凝神地盯着这个整洁的校园。
“你找谁?”身边有人问我。
“找你们的校长。”我脱口而出。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也吓了一跳:我有什么资格找校长呢?既然说了,也就忐忑不安地顺着那位教师的指点来到校长室,见到了改变我人生命运的吴辰校长———一位慈祥、平和、睿智的校长。
“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是教师,我羡慕你们这里有这么好的学校。”
“想到这儿来当教师?”
“是啊,不知你们这里缺不缺教师?”
“教师不缺,但缺好教师。”
“我———”我泄气了。一个偏远农村小学的老师,一个正在打工的老师,哪有什么优秀可言?
“我看得出,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欢迎你到我们学校来工作。”
让我来这里工作?这实在是我想不到的!更叫我意想不到的是———9月,当我带了简单的行李来华士中心小学报到时,吴辰校长早在校门口迎候我了。热情的接待之后,吴辰校长请我到她家共进晚餐,问暖问寒;让后勤为我打扫宿舍,安排床铺……
永远忘不了那一节课。那是刚到华士中心小学不久,我费了很大的气力向学生解释一个概念,可学生就是不懂。无奈,第二节课请来了教导主任帮忙。没想到他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学生们就一下子明白了,一个孩子还兴奋地连声说:“好懂!好懂!真简单!”看着学生那茅塞顿开的样子,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吴辰校长的话又响在耳边。从小不服输的我暗暗告诉自己:“只要你努力,你也能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快乐!”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学校最谦虚的“学生”,反复听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全身心扑到了数学教学的研究实践中。身在一线,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为了练好粉笔字,我随身带块小黑板,几乎一有空就写了擦,擦了写;为了练好普通话,我干脆拜江阴电视台播音员为师;为了备好一节课,我苦苦思索,备教材,备学生,多少次备好,又多少次推翻,直到满意为止;为了上好第二天的课,夜深人静时,我还在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教学思想,我走进了学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读,因为,读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对自己说:“读下去,读下去……”
行走在教育理想的路上,心,终于安定下来。
下届的全国第一就是你了
1994年,我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了《江苏教育》举办的“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活动之后,《江苏教育》刊登了一组获奖代表的照片,不知什么缘故,并没有获奖的我竟也被拍了进去。我暗暗下决心,下次“教海探航”的领奖台上,一定会真正有我夏青峰!这种愿望成了激励,成了动力。回到学校后,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开始大胆地进行很多改革的尝试。一年后,我写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学习》这篇文章,突出了教师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在冲动中自我激励,从而自觉地寻找学习方法,体会成功的快乐。现在看来,这些观点大家都能接受了,可在10年前,这些观点实属新鲜、时尚。在几千篇征文中,这篇文章一举夺魁,名列一等奖数学学科第一名。初露锋芒令我信心倍增。我跃跃欲试,渴望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一显身手。
1995年,全国第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在海口召开,各省小学数学精英荟萃,优课云集,吴辰校长安排我去听课。像一只小船鼓满了风帆,在海口我成了最好问、最“烦人”的“学生”。一同前往的教研室匡老师打趣说:“夏青峰,下届的全国第一就是你了!”一句不经意的戏言,但又被天真的我当成了努力的目标。于是,我把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教学准备,努力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达到享受数学的境界,让自己的教学艺术一天天一点点提升。超越自己,超越别人,我暗暗地跟自己较着劲。“要上,就要上得最好!”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1996年,我参加了全国优质课比赛江苏赛区的角逐,从学校的比赛,到江阴市、无锡市的比赛,再到江苏省的比赛,过关斩将,历时一年多,我终于以四次第一的不败记录代表江苏挤进了全国优质课比赛参评教师的队伍。
那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一次次备课,一遍遍试讲,一次次修改,我仿佛是一只春蚕在经历着人生的蜕变,“痛苦并快乐着”是我真实的心境写照!多少个夜晚,我独自面对空旷的教室认真讲解,反复揣摩;多少次在路上,我骑车苦思冥想却不得其解时差点被人撞倒。我的脑海中塞满了教学的内容,几乎所有圆形的东西都能让我联想到我的课———圆的周长。匡老师说对了,1997年,在广西南宁市体育场,我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以无可争议的最高分,赢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周玉仁教授这样评价我的课:“江苏省江阴市夏青峰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一节具有特色的好课……师生之间,配合默契,知情交融;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切磋提高。这是一节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配合的好课,也是一节发挥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整合功能的好课,真正地达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真是春风化雨,回味无穷。”
“不应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我逐渐悟出了一点成功的道理。远离获奖后的喧嚣和浮华,我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静下心来。有人说思索是一道大门,通向世界上没有的东西,通到现在人类想不到的地方。的确,正是在思索中,我开始建构自己的教学思想:数学是什么?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数学老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数学还是孩子的心灵?如何建构人性的数学课堂?思索和实践中,我写出了近百篇的教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教育杂志上,我应邀到广东、上海、北京等省、市讲学60余次,也因此有机会结识了吴正宪、刘德武等名师以及很多一线老师。在与他们的对话和交流中,我督促自己应该更加增强教育的责任感,更加投入到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小夏,你今天的脸色怎么这样不好?”“夏老师,你昨晚又没睡觉?”老师们经常这样询问我。每晚不到12点,我是绝对不上床睡觉的,而且经常是通宵达旦。仅2003年一年,为了工作和学习,我就有20多个晚上没合眼。但我深知,这决不是什么可以拿来吹嘘的资本,比我的投入超出好几倍的小学老师大有人在。应该说,幸运之神对我特别地关照。
走进帕夫雷什中学
更为幸运的是,2002年和2003年,应乌克兰教育科学院的邀请,我两次走进了帕夫雷什中学。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毕生工作的地方,被称为“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站在大师的办公室里,和大师的儿女、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交谈中,我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地受到触动。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教育者应有的情怀?只有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只有在灵魂深处无限地热爱孩子,我们的教育才会达到它应有的境界。
回国后,在吴辰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创办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一贯制的国际部,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作为国际部的负责人,面对近3000名的师生,我深感自己肩上的压力与责任。不能仅仅关注数学的教改,更要关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的探索;不能仅仅关注小学教育,更要走进初中和高中,从整体上思考学校的统筹规划;不能仅仅关注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要带着老师们一起发展,大家同心、同行、同乐,结伴成长……孩子们虽然身处乡村,但一定要让他们胸怀世界。为了培养他们的世界意识,我积极与加拿大、新加坡、日本、乌克兰等国的著名院校联系,与他们联合办学。为了让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和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我们在学校举办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学校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的院长和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以及国内的著名学者云集我们学校,和老师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
是的,为了蓝天下那最美丽的学校,为了心灵中这最温馨的家园,我如一名行者,又开始跋山涉水,走在教育的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王校长讲分数
北京教育科研网-关于日本秋田市小学数学教育考察的报告
史宁中:课标修改后数学教学将发生的变化
长出自己的生命形态
思维的深度与理解的宽度
(转)华应龙的数学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