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句法结构

解读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句法结构
——
诗词鉴赏
第32号     作者:鬼谷空侯


《临江仙》——北宋.晏几道
①梦后楼台高锁,②酒醒帘幕低垂。③去年春恨却来时,④落花人独立,⑤微雨燕双飞。
⑥记得小蘋初见,⑦两重心字罗衣。⑧琵琶弦上说相思,⑨当时明月在,⑩曾照彩云归。



【一】
晏几道是天生的贵族,孤绝而纯真,无意于科举,不屑于钻营,睥睨权贵,冷眼官场。北宋中叶,慢词大行其道,晏几道却几乎不写慢词长调,逆世而为,独爱小令。在《词概》中,刘熙载以“贵异”二字论小晏词,乃是指其有贵气,有异禀。词风即是性情,这首《临江仙》敢爱敢恨,浅处皆深,正是其小令神作,怀念的是莲、鸿、蘋、云四位歌女故交中的小蘋,用情极深柔,极笃厚,充满了爱与痛的对偶,今与昔的反照。

晏几道偏爱“燕”和“梦”这两个意象——涉及的词牌约占《小山词》的一半左右——如果这还算不上太特异的话,那么,作为词人但却比诗人还更喜欢“对偶”这种诗化手法,就很值得惊异了。

《小山词》里的对偶,形态多样,层出不穷。有对偶中的正型——平行工对:晚红初减谢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木兰花)。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玉楼春)。有率性为之的流水对: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木兰花)。还有高难度的异型对偶,例如三句相对的鼎足对:白纻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落英飞絮冶游天(浣溪沙)。隔句相对的扇面对: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减字木兰花)

【①梦后楼台高锁,②酒醒帘幕低垂。③去年春恨却来时,④落花人独立,⑤微雨燕双飞】

①②两句,句态严谨,语意相协,是工对,同时也是互为镜像的互文关系:梦后=酒醒,楼台=帘幕,高锁=低垂。①②这两句是平铺直叙的,显得缺乏张力的,因为它们只是这首58字小令的绿叶:为全词搭起了一座充满在场感和现实感的“庄严道场”。

③是独句,承接①②句所铺垫的语境平台,开始真正发力,熟悉的情感热流在一瞬间夺眶而出。关键在三个字:恨却来。品高情深如晏几道者,人生到了中晚年,一个人蛰居在老父留下的大宅院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对天水赵家的繁华盛世毫不感冒,却对往昔的歌儿舞女念念不忘。其习惯性的生活场景是:喝酒,醉眠,醒转。其习惯性的内心感受是:孤单,思念,悲伤。(恨却来:恨,痛惜也,遗憾也。却,又也。来,上心头也)

①②③连解:楼台依旧高锁,帘幕依旧低垂,我有多久没有出门了?挥之不去的心疼感,又涌上了我的心头。一年又一年,心疼依旧!心疼什么呢?④⑤句马上就给出了回答。

④⑤两句,句态严谨,语意相反,是工对,同时也是对照鲜明的对比关系:落花<微雨,人<燕,独立<双飞。④⑤是对“③恨却来”的详解:想当初,春甜雨微,双飞燕相随;现如今,秋凉花落,独立人憔悴。这就是我的痛,我的恨,我的年复一年的无可奈何啊。

①-⑤连解:这些年来,每当我一个人宿醉惊醒,每当我一个人独看落花,就会想起当年我们一起“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相依相偎。从别后,忆相逢,多少相逢是梦中。梦中人,今何在,嫣然一笑心底来。

【⑥记得小蘋初见,⑦两重心字罗衣。⑧琵琶弦上说相思,⑨当时明月在,⑩曾照彩云归】

⑥⑦两句,紧接⑤的“燕双飞”。①②③④⑤都只有“我”一个人,⑥开始出现那另一个人——小蘋。此处的“记得”,不是第一次想起,而是第N次想起,人生若只如初见,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⑦是对⑥的视觉性展开,也是对第③句那个“恨”字的进一步阐释:当日小蘋的娇羞女儿态,再也不能重现了;当年两人双栖双飞的甜蜜时光,一去不复返了。⑦的“两重”,暗扣⑤的“双飞”,深化了内心原有的痛感。

⑧是独句,承接⑥⑦所营造的“忆境”,小晏此时此刻的心绪被和盘托出。继第③句的“恨”字之后,终于出现了这首词的词眼:“相思”。琵琶只是小蘋当年演奏的乐器之一,为何独独选取这一件乐器?原因或在于:琵琶之音甚紧,正契合思念之心极切。杜甫写塞外昭君的名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中的“琵琶”,可为旁证。

⑨⑩是流水对,前后两句语义相承,不可独解。全词收尾的这个“归”字,让我想起两个同样命苦的女人,一个是先“被公主”、后“被出塞”的王昭君,另一个是被匈奴王掳去做了压寨夫人、后来写出了催人泪下的《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稍可安慰的是蔡文姬最终回到汉地,并与第三个“非自选”的丈夫归隐了山林。但晏几道的小蘋却与千年前的王昭君一样,再也没有归来。

①-⑩连解:⑩的“曾照”,⑨的“当时”,呼应了⑧的“相思”,⑦的“两重”,⑥的“记得”,⑤的“双飞”,④的“独立”,③的“却来”,②的“低垂”,①的“高锁”。……当时人在,如今却不归,唯有年年空余恨。全词最后这一个对比,直指第①句的“高锁”——心门深闭,第②句的“低垂”——心绪黯然,尤其是第③句的“恨”——无计可施。“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是元稹用于自况的名句,但用来形容元稹自己可能不大合适(元稹抛弃过包括薛涛、崔莺莺在内的许多名流女子),用来形容晏几道或许更贴切。情深者持久专一,情真者厌于官场游戏,李煜算是一例,晏几道更是一例。

①梦后楼台高锁,②酒醒帘幕低垂。③去年春恨却来时,④落花人独立,⑤微雨燕双飞。
⑥记得小蘋初见,⑦两重心字罗衣。⑧琵琶弦上说相思,⑨当时明月在,⑩曾照彩云归。
小结如下:①②是工整的对句,③是独句,④⑤是工整的对句。⑥⑦是散文化的流水句,⑧是独句,⑨⑩是流水的对句。也就是说,在这首只有区区十句的小令中,存在三组对句!晏几道如此喜用对句,既是为了对“偶”,也是为了对“比”。


【二】
由于形式上的原因,历来诗中多对句,而作为“长短句”的词,其对句则要少得多。晏几道作为一个词人,却偏偏如此钟情于对偶之句,殊非偶然。

黄庭坚在他所写的《小山词序》中,惊叹晏几道一生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而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不傍权贵,不写俗文,不做俗士,不当小人,是为“四痴”。其实,晏几道还有第五痴,正统如黄庭坚者不愿明说而已,那就是:不负佳人。

散句利于述事,对句便于言情,晏几道乃重情重义之人,求双而弃独,因此在词中频用对偶也就不足为怪。正如满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所言:“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

晏几道虽出身于乌衣门第,却对当时遍及庙堂市井的歌女常怀怜爱之心。两宋时,歌伎舞女所过的悲辛生活,正如唐代才女薛涛幼时一语成谶的那两行诗所描绘的:“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萍水相逢,尽是冶游之客;青楼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这正是当时歌伎舞女的人生写照。而晏几道,就是那个“常悲失路之人”的男人。

晏几道的才华独步当时,年轻时曾当廷填写《鹧鸪天.碧藕》而备受宋仁宗的赞赏,假设在其老父亡故之后,他不是那么的特异独行、品清气高,不极端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吾亦无暇见”的地步,想来他也可以跟其父一样封公封侯,至少也是朝中一大员。但他显然厌恶官场庙堂中的虚伪(宋仁宗与柳永之公案就是最佳例证),而向往江湖野陌中的真情(小晏为好友郑侠而下狱就是最佳例证),而自甘“陆沉于下位”。其父晏殊的一生,在天水赵家的朝廷中数起数落,贵为太平盛世的宰相,位极人臣而封临淄公,却仍然发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寂寞空虚的辞调。晏几道作为家中幼子,弱冠之年便遭家道中落,尝遍世态炎凉,读了其父这一番真情流露的心声之后,难保不会生出一种深入骨髓的感慨:为官者,亦如舞女歌伎,终究还是身不由己,命在他人。

让我们再退一步讲,假设晏几道真的屈才屈性而求官求爵,最终位列公侯,他和他的风尘知己的结果又将如何呢?我想,以他的“痴绝”性情,其结局或许更悲凉亦未可知!宋太祖有不杀文官的密诏,故天水一朝,乃是中国自古以来文人最为幸福的朝代,但其情状尚且如此不堪,何况其它时代,更遑论眼下这个视金钱如父母、视真情如粪土的悲催社会。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其一)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其二)


(篇末所引,为薛涛《锦江春望词》。薛涛:唐末才华横溢的歌伎、女诗人,其名甚著,与另一女诗人鱼玄机并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晏几道的景中有情,都在这首《临江仙》里!
《宋词三百首》赏析-94(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古诗词赏读五 晏几道《临江仙》
情到深处人孤独,晏几道用一首《临江仙》写尽了相思苦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审美赏析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