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昌龄船上听筝写首诗,4句有3句经典,28字不输《琵琶行》754字

中国人爱音乐,深入灵魂和精神深处。诗、词、歌、赋,都是音乐,换言之中国文学史,其实也是一种音乐史。中国人听音乐,听得还不仅仅是乐音,还能听出弦外之音。中国古代的诗人,常常能够通过音乐,写出千古名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尽了人世浮沉和沧桑之感。

不过,唐代还有一位诗人,也写过一首听筝诗,一、三、四句都被捧为经典之句,短短28个字,丝毫不输《琵琶行》754字。这首诗,就是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听流人水调子》。

《听流人水调子》

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白居易《琵琶行》颇为相似,当时王昌龄也是客居他乡,偶然间听到了一位流落江湖之人弹奏的“水调”。可以想见,这一定是一首柔情似水的优美曲子。王昌龄情不能已,黯然伤神,直至潸然泪下。

全诗大意:独坐孤舟,月色朦胧,船外是片片枫林,潺潺流水。为了慰藉客心,请来了琴师弹奏筝琴。幽凄怨慕的琴音似乎就如江面上的层峦叠嶂,顷刻之间千重万重乌云压顶,暴风骤雨似乎就要来临了。就在这如疾风雷雨的音乐声中,琴弦却突然断了。然而就在这弦断之时,客人的眼眶已经泪光闪闪,在灯光摇曳下映出两道深深的泪痕。

可以说这首诗的意境和格局,与白居易《琵琶行》颇为相似,又丝毫不逊色于《琵琶行》。《琵琶行》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江州司马青衫湿”,情感深沉。而这首七绝,写的也是客人泪痕深,同样的流落天涯,同样的悲难自禁。然而相较于《琵琶行》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王昌龄的诗对音乐和情绪的渲染,节奏感更强,更具冲击力。

诗的首句,着意点染环境,用了“孤舟”、“微月”、“枫林”三个意向,将悲凉的意境表露无遗,开篇就是经典之句。第二句叙事,一个“分付鸣筝”双声叠韵,引人入胜。然而这音乐是为了“客心”,慰藉客人的乡愁和哀思。那么这音乐究竟如何?

第三句也是写乐曲的经典之语,王昌龄将音乐意向与视觉意向高度融合,“岭色千重万重雨”,黑云欲催,山雨欲来,就是如此沉闷、压抑,似乎在拼命寻找一个出口。客子的心也随着音乐和环境,一阵紧似一阵。

最后一句,也是最妙的一句。就在音乐渲染的出口即将呈现之时,却戛然而止!弦断了!然而这未完成的音乐恰似“断臂的维纳斯”,其艺术效果已经充分达到。“断弦收与泪痕深”,就在弦断的那一刹那,客人的审美达到峰值,泪光荧荧然,令人断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王昌龄的这首诗《听流人水调子》,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王昌龄的这首诗,无一愁字却句句写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王昌龄 《听流人水调子》 赏析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唐诗鉴赏辞典》第一百首《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