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德的人无心施德,忘我无为,没有欲望和目的,一切以道性自动,尽管没有在表面强调德的重要性,其所行止却没有丝毫地离开德。而下德的人,有心施德,凭欲造作,时刻担心自己的心行有违道德规范,生怕自己有失大道,到头来却无德可言。上德是以无为为准则在修炼中都是无心的,下德之人的举动都是以有为当作动作规范的。上仁的作为也是要无心而作,发自于潜在的爱心,所以称为上仁。上义的举动无任心境如何都要有意而作,所以上义是有为的。上礼的举止都来源于造作,尽管造作了各种礼仪法度,并身体力行,却不一定就会得百姓的响应,没人理睬,便伸出手来拦人强行。因此道不能行了才会去守德,德行不通了才会去讲仁;仁不行了才会去守义,当义也无法行通时,就只有用礼来约束大家了。“礼”法起源于忠诚和信用的不足,是大乱的祸首。那些自以为能先知先觉的预知行为和卜算举动,尽管有时能够说中一些问题而体现出用道的精华,却违道背德,弃朴失真。看起来是智慧的体现,实质却是愚昧的开始。所以一个真正体悟大道而修证真心的人,就要立足于忠信为主,而不以礼节为重,以质朴为本,不以华采为重。舍弃浮华,守住淳朴这是一个最明了的原则。很多人在修行之时希望广积功德,并传言积三千功德者可以为上仙,却不知有心于目的之德是算不上是上善之举的,终致于失德。上德之举有很多修真人想达到这种境界;却不知该如何做起,如果将这一章与前章讲述的神修境地合起来认识,实际上德描述是修炼者当在培神成功后用全力训练自我的意识(识神)使之与元神的活动同步,这种同步只有无心无欲无为才能做到。这就是“常无为,万物将自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十八章
86.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不图虚华 讲究现实(第三十八章)
【老子道德经】论德38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素书·原始译文
原始章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