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孔子第一次拜见老子时,老子已是名满天下的智者。孔子怀着敬仰之心,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老子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这段话犹如当头棒喝,让孔子陷入了沉思。老子告诫孔子,那些古代关于礼的论述,不过是前人留下的言语,真正重要的是把握当下的时机。君子在时机成熟时施展抱负,时机未到则安守本分。聪明的商人懂得深藏财富,有高尚品德的君子看起来往往大智若愚。老子提醒孔子要摒弃骄气、过多的欲望、骄矜的神色和不切实际的志向,因为这些对自身的成长并无益处。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
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
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
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
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
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
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
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孔子第二次见到老子,老子正在庭院中漫步。孔子上前请教,老子望着天空,说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孔子听后,若有所悟。老子在这里阐述了自然之道的伟大和不可违背。天地、日月、星辰、禽兽都依照自然的规律运行,无需人为的干预。人的生死荣辱也都有其自然的法则。顺应自然的规律,遵循自然的道,国家就能自然治理好,人也能自然正直。过于强调礼乐和仁义,反而违背了人的本性。就如同击鼓去追捕逃跑的人,鼓声越响,逃跑的人反而跑得越远。
“吾闻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世间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
智者因时而动,顺势而为。
汝欲推行仁道,当知世易时移,方法亦当随之而变。
且夫水无常形,能因物赋形;
风无常向,能因势转向。
为人处世,亦当如此。”
或许,当我们在某个困惑的时刻,回想起孔子与老子的交流,便能从中找到那一丝启示,让心灵得到慰藉,让方向更加明确。这便是先哲智慧的伟大之处,永远给予我们力量和指引。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