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坏心情和癌症的密切关系是什么

癌症是威胁人类的重要疾病,当我们谈癌色变的时候,是否想过,癌症的发生和我们日常的生活和饮食都有着很密切的关联,而从心理的角度上来讲,常常出现坏心情就是导致癌症的导火萦。

“越来越多经验和研究表明,心理因素贯穿于癌症发生、发展、康复各个阶段。对于癌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各项治疗能得以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坏心情是癌症"导火索"

一项调查发现,81.2%的癌症病人在患病前曾遭受过负性生活事件的打击。如配偶死亡、夫妻不和、生活规律重大改变、工作学习压力大、子女管教困难、夫妻两地分居等。京、沪等大城市的一项398例胃癌配对调查发现,各地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胃癌患者都有经常生闷气的情况。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好发于一些受到挫折后,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焦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等情绪紧张的人。

中医学认为“七情”的过度会导致气滞血瘀而发生癌症,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万病皆源于心”。

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却往往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肌体的免疫力,提高癌症的发生率。

与此相反,科学研究发现乐观的精神、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的张力,使免疫系统像忠于职守的哨兵,时刻监测人体的各个部位,一旦发现癌变苗头,便迅速聚集“各路人马”围歼。

另外,专家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因此,良好的心态对于帮助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告诉患者患的病是癌症,毕竟是一件残酷的事,但也应该告知,除了患者应该享有病情的知情权外,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心理干预建立信任的基础。”

,对于脆弱的患者来讲,医生和家属都是患者最信任的人,如果隐瞒告知病情,事情总会有“败露”的时候。患者对医生和家属会产生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将会严重影响医生和家属鼓励患者战胜癌症的效果;对于相对坚强的患者来说,不如实告知病情,使患者来不及安排今后的生活与未遂的心愿,容易产生“抱怨”的情绪,而“抱怨”情绪对于癌症的康复极为不利。

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的病情需讲一定的方法。有经验的医生会采用分阶段告知的方法。每个阶段告知患者哪些情况,告知病情应留有余地,让患者有一个逐渐接受现实的机会,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逐步深入,避免给患者过于肯定的预后不良的结论,尽可能给患者以希望,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演变有规律可循

调查表明,肿瘤病人中约有66%患抑郁症,10%患神经衰弱症,8%患强迫症。抑郁、焦虑、厌食等心理问题在肿瘤病人中相当普遍,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较高。

一般说来,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演变有规律可循。

没有确诊之前,恐惧和急于证实的心理占主导。焦虑、不安情绪为基本表现。发现不好的“苗头”奔走于多家医院之间,检查确诊,特别希望虚惊一场,但心怀巨大恐惧。心理相当矛盾,睡不好、吃不好、精神不好,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一旦确诊,初期表现为恐惧、回避、否定的心理特征。患者当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时,立即表现面色苍白、恐惧不安,当从恐惧心态平静后开始怀疑诊断正确与否,患者坐卧不安,要求多次检查确认。当病人明确自己患的是癌症时会变得愤怒沮丧、悲观绝望、精神完全崩溃,病情急剧恶化。随着时间推移,情绪开始慢慢平静,长时期表现抑郁和悲伤。

“任何一个人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在心理上都将承受着巨大压力,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均正常。帮助患者一个总的原则,尽量疏导这些心理反应,迅速度过,而不是将这些心理反应堵住,堵也是堵不住的。”

患友之间的心灵互助最有效

据了解,许多治疗癌症的医生对于癌症患者心理疏导并不理想。只是笼统地鼓励癌患者“要乐观,别紧张”,收效并不大。恰如一位正在治疗的患者所说:“所有的人都劝我要乐观,别紧张,可是看身边的患者一个个离去,我能不紧张吗?”

“好比是患了癌症的人在河里,医生和家属在岸上,医生和家属的话无论多么正确,对于患癌症的人都不能感同身受。那些"抗癌明星"的话或是患着一样的病友互相鼓励效果会更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落难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不是其他,而是曾经有过与他们同样经历,却已走出了苦海的人的指点和帮助。

研究也发现,一些战胜癌症的抗癌“明星”,因为他们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体内的抗癌细胞非常活跃,这说明了心理与免疫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癌症患者参加类似于癌症病友会的组织,参与就会受益,一旦参与,就等于成功一半。

家庭呵护勿过度

直属亲属是癌症患者社会支持最基本的来源,应该给患者创造一个有利康复的环境,家庭成员的状态对帮助病人实现每一步的治疗目标都非常重要,家属要积极参与病人的治疗过程,鼓励病人,对病人的需求做出及时、积极的反应,有利于病人积极面对疾病。

“但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成员一定力戒呵护过度。”提醒患者家属,“尤其不要明显在患者面前表现怜悯和同情,更不能有意间隔患者与社会的联系。”

患者得知身患癌症之后,会变得异常敏感,如果家人过度呵护,会加重患者思想负担,认为自己是家人和社会的“包袱”和累赘,不利于融于正常社会和生活中,对患者康复适得其反。

心理的调节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处于坏情绪中,也同样会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癌症到了晚期,还有必要做手术吗?先弄清4个问题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当你的家人或者癌症时,家属怎样做对患者更好?
情绪可致癌,也可治癌
被忽视的肺癌家属群体:你们可以做到更好!
【心声】家人该不该对癌症患者隐瞒病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