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问“我们家有钱吗?”家长千万别逃避,要和孩子好好谈钱

金钱教育的实质是幸福教育、人格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是所有父母在育儿路上的必修课。

女儿五岁时,我带她参加过一个亲子旅游团。

团队里大多是和她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们,终于可以摆脱平日里培训班的苦恼,来到属于孩子们的世界,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可是,第二天在自助餐厅吃饭时,我发现女儿没有和伙伴们一起吃,而是一个人默默地低头摆弄着筷子,我赶紧走过去,问她:

“你怎么没和大家一起吃,是饭不合口味吗?”

女儿抬起头,突然问我:

“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面对女儿突如其来的提问,一时间我竟不知如何应对。

没办法,我只好绕过这个问题,继续向孩子探听今天情绪不佳的原因。

原来早上吃饭时,有几个小朋友问女儿:

“你们家有别墅吗?我们家有三层楼的,可以住很多人。”

女儿如实告知:

“我们家没有。”

对方回应道:

“那你们家没钱,没关系,你可以到我们家的别墅来玩。”

听完这话,女儿似乎下意识地发现了自己和伙伴们之间的差距,由此也引发了女儿对“钱”这个话题的关注。

为了打消孩子心中的不悦,我只好违心地说:

“小朋友开玩笑的,她就是喜欢你,想邀请你去玩。

我们家房子不大,但你也有很多玩具,也可以带她们来玩。”

相信大多数中国家长对于“有没有钱”这个话题,是不愿意与孩子提及的。

毕竟,“谈钱”本身就是件纠结的事情。

一方面,生活中不能没有钱,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的幸福感是需要靠钱来换取的。

就像那些小朋友说的那样,有钱可以买大房子,可以容纳更多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呀!

另一方面,过于追求金钱,又会让人变得物质化,也有一种说法叫“金钱是万恶之源”。

同样那些有钱的孩子们觉得家里有钱,总要买东西怎么办?或者四处招摇显摆怎么办?

所以家长们更不可能对孩子大胆谈论关于钱的问题,学校里也没有教孩子应该拥有怎样的“金钱观念”。

那么,在如今这个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时代里,我们该如何与孩子谈钱呢?怎样谈钱,才能培养出一个不被宠坏的孩子?

作家罗恩·利伯在研究了儿童教育与金钱的关系后,在《反溺爱》中,向所有家长纠正了一个认知的偏差,那就是:

我们以为钱是最容易宠坏孩子的东西,但其实钱是中性的,它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

孩子的好奇心、耐心、毅力和爱心等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都可以通过钱的教育来获得。

01

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话题

对所有家庭来说,无论处于何种社会经济地位,金钱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大人们会有一个误区,以为钱只适合大人们讨论,并不适合孩子们。

但是,从那次亲子旅游回来后,我和几位家长在一起聊天时,才发现我们真的想错了。

一位家长听到他的孩子曾经和大家说自己家“有钱”这件事后,她非常诧异,还特意和孩子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当从孩子那里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她简直无法理解孩子的这种举动。

她说自己和老公辛苦创业打拼,虽然事业有成,收入可观,但是从没有和孩子说过关于家里是否有钱的话题。

由此看来,不管我们是否和孩子谈论钱的话题,孩子也是不可避免会接触到这个话题的。

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向孩子输出过任何关于金钱的认知,也就不能埋怨孩子任何关于金钱的行为。

因此,害怕和和孩子谈钱,不仅是错误的观念,也不现实。

当然,女儿也许年龄还小,能被我一番“甜言蜜语”哄过去,但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再想哄过去就难了。

没准她就会看穿家长回避的理由,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

2013年,美国西雅图郊外曾经举办过一场老师与学生的研讨会。

会上一位名叫雅各布的高二学生,面对两千多现场观众,在演讲中,他呼吁所有成年人不要对孩子一直提出的金钱问题不理不睬。

他说:

“我每天都会听到,'你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你是未来的主人翁。’

但如果你们现在不教给我们有关金钱的智慧,我们要怎么成为国家的未来?

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未来?”

这位高中生的呼声戳中了很多家长的痛点,其实不想和孩子谈论金钱,就是他们都害怕养出被宠坏了的孩子。

这一点,无论是美国家庭还是中国家庭,家长的感触都是一致的。

尤其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求搞好学习;

因为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家长们一方面在用钱助长孩子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又觉得不能和孩子讨论钱,以免被钱沾染了坏习惯。

其实宠坏孩子的并不是钱,而是家长自己,这和钱扯不上任何关系。

书中指出,被宠坏的孩子有四个特点:

1. 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

2. 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

3. 父母或其他人给予它们很多关注与协助。

4. 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要宠坏一个孩子根本花不了太多钱。

即使孩子父母没有钱,但有很多亲戚溺爱他,那孩子也可能会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金钱只是中立的,哪怕只是一分钱,如果家长使用得当,也可以给孩子灌输他们秉持的价值观。

我们不能认为谈钱会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为了培养出正直、善良的孩子,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敞开心胸畅谈这些话题。

因此,谈钱就是谈价值观,家长们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而不是绕过问题。

02

怎样和孩子谈钱?

关于钱的问题,孩子们一定能有五花八门的提问,大家不要沉默,也不要说谎,要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同时记得要问孩子:

“你为什么会这样问呢?”

“我们穷吗?”这是多数孩子会问的第一个有关钱的问题。

对于经济条件还算宽裕的家庭来说,回答这个问题都相对简单,只要告诉孩子:

“穷人买不起需要的东西,比如食物、衣服和药品。

但是这些我们都有,所以我们并不穷。”

如果家里刚好遇到了不好的经济状况,情况会复杂一点。

这时候,孩子关心的问题可能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就已经想到,可能家里需要节约开支,或是要卖东西、借钱之类的。

由于未来的状况不明朗,不对孩子做出任何保证可能是父母最后的回答。

但还是可以对孩子承诺:

“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事,还有家人和朋友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会尽量避免让生活发生太大的改变。”

无论是怎样的问题,在知道孩子发问的原因以后,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试着和他们解释什么是富有。

这时候家长们可以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以此启发孩子对问题的思考。

比如:

“富足是不是代表某个人有很多的东西和很大的房子?”

“很多东西是指什么呢?”

“东西要有哪些种类呢?我们知道这些物品要花多少钱买吗?”

在讨论之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我们无法真正得知别人有多富有,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别人的工作收入有多少,或者是否有亲人帮他们买房子,还送给他们很多家用物品。

另外,还可以问孩子:“有钱很重要吗?”

要让孩子知道,对朋友和同学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忠诚、有创意与慷慨。

没有这些品质的孩子,不管他们拥有多少东西,都不会感到生活的乐趣。

记得在女儿上小学时,班上评选优秀少先队员,候选人有两位同学,一位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另一位则是个学习表现一般的同学。

经过小朋友们投票决定,最后评选出来的就是那个学习成绩很一般的同学。

听女儿说,那个同学特别有人缘,也喜欢帮助同学,非常有集体荣誉感,大家都乐意选她。

我问她:

“那你们怎么不选学习委员,她学习那么好?”

女儿却说:

“学习委员除了学习好之外,平时老摆着一副臭脸,还喜欢显摆自己家有钱,看不起人,我也不喜欢她。”

由此,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金钱与物品并不是定义富有的唯一方式。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想问家里的收入有多少?

这时候,如果他们有很好的理由,比如想学习父母的消费方式,或者了解长大以后赚钱的途径,那就值得给他们一个诚实的答案。

告诉他们适当的用钱条件,那么孩子知道家长收入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他们不会感到惊讶,也不会觉得知道这件事是一种特殊待遇。

03

让孩子学会用钱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可谓一年一个“台阶”,日渐丰厚起来。

压岁钱的数目呈年年攀升之势,几十块、几百块,乃至上千块……足够“殷实”的“红包” 开始流入孩子们的“小腰包”。

一个春节下来,由压岁钱变成“小富翁”的孩子可真不少。

当然,除了压岁钱,家长们日常也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尤其是一些住校的孩子,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手上有钱总是方便一些。

可是,孩子们毕竟是未成年人,在用钱方面,他们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并且合理的使用呢?

首先,零用钱是培养孩子耐心的工具。

书中提到了新西兰的一项调查报告,研究者追踪了1000个人,从出生直到32岁。

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

孩童时代无法自我控制的人,比起其他自制的人,较难存钱、或为退休账户做准备或拥有房产与股票。

同时,自我控制程度低的群体,往往也有较多的信用问题。

同事小F的孩子特别喜欢一款游戏机,小F对孩子钟情于游戏很是焦虑,但是强制孩子放弃这个爱好似乎非常困难。

于是她和孩子说:

“你如果可以把每月的零花钱存起来,大概不到一年就可以买到游戏机。

如果你每月能够认真地完成妈妈制定的学习计划,零花钱还可以增加,那样就能更快买到你想要的东西。”

这个激励措施果然见效,孩子每月在学习上都变得特别积极和自觉。

等到一年过去了,孩子的零花钱已足够买游戏机了,可孩子此时反倒不想买了。

因为,孩子认为自己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钱就这么一次性花了,太可惜了。

对于孩子的人生来说,这时候的孩子处在一个风险较低的时期,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

那么给孩子零用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

其次,学习管理零用钱的方法。

想要培养孩子的用钱的观念,需要交给孩子一套管理钱的系统方法,并让孩子有训练的机会。

《反溺爱》中提到的三个储蓄罐零用钱的管理方法,就非常适合帮助孩子做好管理,大家不妨试试:

第一步,把给孩子零用钱的金额、发放日期固定下来,以纸币或是硬币的形式发放。

第二步,准备三个透明的储存罐,分别铁上“消费”、“储蓄”和“捐献”的标签。

第三步,每次让孩子把零用钱分成三份,可以通过讨论来制定不同的划分比例,分别装进三个罐子中。

第四步,让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钱,养成为未来的需要储蓄的习惯。

这样的操作,有点类似我们职场中的预算管理,像这样把钱分开管理,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

有的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

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通过一次次的决策,他们才会逐渐成长为优秀的买家。

最后,不要把零用钱跟家务绑在一起。

根据书中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86%的家长会付钱让孩子做家务。

这些家长认为,付钱让孩子做事,是让孩子面对真实世界最好的训练。

因为报酬是根据工作者能否及时完成任务,和胜任工作内容而定的。

同时,他们认为给孩子零用钱却不要求其做家务作为回报,会让孩子变得懒惰,让孩子以为获得零用钱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很少有家长会问孩子,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想法。

实际上,很早以前英国就有人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果是:

9岁的孩子里,有66%的孩子认为,他们做家务应该得到报酬;

但对13岁的孩子来说,只有36%的孩子会这样想。

这充分说明,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应该为这个家做贡献。

另外,要求付费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变得一切以金钱为目的。

在国内,我们也有部分家庭会把家务和零用钱联系在一起,以为这样对孩子会有些影响力,因为孩子不做家务就领不到钱。

可如果孩子不想要或者觉得自己不需要钱呢?

最终,家长还是会让孩子去做家务。

其实家务事就是家庭成员必须要做的事,那我们为什么要付钱给孩子钱呢?

上周和孩子一起把许久没有清理的书房做了一次大扫除,孩子把她喜欢的书和玩具重新做了一次整理。

杂乱无章的房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变得非常整洁和温馨。

虽然累了一天,可我们还是非常兴奋,感觉完成了一项大工程。

这时候,我及时奖励了她一个亲吻,孩子抱着我开心极了。

可以想象,如果此刻我拿出一张钞票给她,孩子会怎么想?

这种幸福的场景是不是瞬间就被破坏了呢?

孩子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时间里,对于金钱以及我们所做的财务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家长应该努力和孩子进行足够多的对话,直到孩子完全理解我们的经济条件、我们的理由。

我们在孩子身上投资了那么多,我们留给孩子最重要的资产应该是:

和他们谈我们花了什么、存了什么、捐了什么,以及这么做的理由。

我们需要用爱和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躲避。

父母教育子女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这些对话的影响力可以维持很久,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美满的人生应该不会太远。

来源:新父母在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课实录】陆非 - 零用钱,打开财富的钥匙
告诉孩子,钱是什麽?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零用钱观念
《反溺爱》——是时候给孩子谈谈钱的问题了(反溺爱)书评
如何教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钱
犹太妈妈可不会说:“孩子,你的压岁钱我帮你保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