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方言化
孔子对诗歌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是孔子亲首编的,是他非常重要的教材,在当时地位非常高。
柏拉图说,要把诗人赶出城邦,还罗列几条罪状,说诗人的作品对真理没啥价值,而且还摧残理性,迎合人性中最低劣的部分。
两大圣人对诗歌的态度看似相反,实际是一样的。
柏拉图时代的诗歌大都是长篇叙事诗,相当于有韵律的评书,经常迎合大众的下流趣味,难免出现“三俗”。所以,从维护正统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就可以理解柏拉图为什么要把诗人赶出城邦了。
孔子时代的诗歌是一项正式文化制度的成果,这个制度叫“采诗”。到民间去采集诗歌,汇集到朝廷的乐官那里进行整理,朝廷就可以根据民间的诗歌来了解民情。这个做法一直持续到汉代,直到后来儒家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和官僚制度的成熟,这个制度才逐渐消失。
所以两人都是在宣杨正能量,反对“三俗”。
同样的立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很容易引起误解。语言也是这样。
过去语言上的误解大都是方言障碍引起的,如今是认知引起的。举个例子,如果说去吃鸡。有的人认为就是吃一只鸡,有的人就知道那是打游戏。这不是表达能力问题,这是“认知方言化”的问题。
所以现在企业的就有两个新目标:
一, 不断创新认知。主动让自己的认知方言化。
二,不断在内部统一认知。
三、对外制造认知方言化,对内对抗认知方言化,能赢得竞争优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丽萍:孔子与柏拉图美育思想比较
诗可以兴:孔子诗学的人类学阐释
贾浅浅的诗歌真的很糟糕吗?是的。
孔子與柏拉圖思想的比較 WORD
“率尔”是梁实秋还是李长之
生生对话||杨键对话何三坡(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