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 中國史學的危機

1
00:00:00,000 --> 00:00:04,140
【教育无边界字幕组】 听录&时间轴: wynnie 丨校对: 黧生爱丨审核: 板栗要低调
注意看
那么司马谈要司马迁  托付给他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呢?
后面一点一点跟你说清楚
“且夫孝”
第一点是孝道上的责任
你是儿子  我是你父亲
你要怎么对我尽孝
“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的开始是怎么侍奉你的双亲
它的最后最高的境界是“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这是《孝经》的文字
什么是“孝之始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这是“孝之始也”
父母把这个干干净净的身体生了给你
你为什么要去损伤玷污这个身体
你损伤(玷污)这个身体岂不是让父母伤心
他生了你  不是为了让你来做这样的事情的
你让父母伤心  这不就是一开始的“大不孝”
可是“孝”的最高境界不是这个
如果按照前面那个境界  你就会说
那这些成仁取义的烈士  岂不是个个都是“大不孝”吗
当然不是
中国的文化讲究“层次”
每一个“层次”
每一个“层次”  在它的“层次”之内有它的准则
可到了更高的“层次”  有更高的准则
在中国古代人来看
还有比前面这个“孝之始也”更大的东西
那就是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让天下的人都知道  你的父母教出了这么了不起的孩子
对父母而言  没有比这个更大的荣耀了
所以我们注意
按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当别人夸奖你得到什么成就的时候
他第一件事必然绝对不会是说  是因为他自己的缘故
第一件事必然是归功于他的父母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
没有父母就没有你今天的成就
所以一定是把自己的成就归功到父母身上
而它这里  司马谈就告诉他儿子
我最希望你做到的是
“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让后面的人都记得
你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儿子
是什么样的父母造就出这样的儿子来
那我今天问各位
就这一点来说  司马谈这个临终愿望成功了没有
你们知不知道司马迁这个人
你们知不知道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
如果你们都知道
在隔了两千多年历经了无数战乱
历经了文明这样的巨变之后
我们都还知道这本书
都还知道这本书的作者父子二人
那么司马谈的托付就是成功的
注意看
“夫天下称颂周公”
为什么天下要称赞周公  颂扬周公
不止是因为个人  周公个人的功业
天下把他个人的功业还看在其次
更高的是他个人的功业能够继续发扬他父祖的事业
所以
“言其而论歌文、武之德”
这就是光扬父兄之德
光扬祖德
“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
“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一层一层一层地推上去
从他的父兄推到周的始祖去
“幽、厉之后”
你看文风一转
周公有这么大的功业
可是天下没有什么功业能永远保存下去的
所以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
礼坏乐崩
周公治理(的)卓越的事业
周氏的功业到幽厉之后就整个中衰了
周氏的事业中衰
不代表中国的文化中衰
这个文化在周公之后出了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在我个人的评价中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没有之一
你们上过我的课就知道
我不喜欢讲“信仰”
我跟你们讲的东西都是我确确实实
经过论证以后得到的结果
因此我深信如此  是因为在道理上是这个样子的
下面这个人物是
“孔子修旧起废”
什么叫“修旧起废”?
“旧”和“废”
指的都是孔子以前中国承传已久的古典文明
那个辉煌灿烂  绵延长久的古典文明
到幽厉之后已经逐渐在走下坡
已经逐渐崩溃
当时的人一天一天的不断地放弃这个文明里的东西
于是孔子希望能够“修旧起废”
把这个古典文明的精华
透过他个人的努力
重新发扬让它能传承下去
“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修旧起废”具体的作为  就是“论《诗》《书》”
“论”就是“录”的意思
能够把《诗》《书》
《诗》《书》原本古诗有很多篇
古代的《尚书》有很多篇
孔子从里头选取精华把它摘录出来
而成为孔子自己修的《诗》和《书》
另外他还“作《春秋》”
各位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这一点是今文家跟古文家最大的不同
古文家心中的《春秋》
不过是把旧史书重新加以修撰
重新加以抄录而已
所以在古文家的心中
《春秋》是一部史书
可在今文家的心中
特别就是后来  在汉代所谓的最主流  就是公羊家的心中
《春秋》不只是一部史书
它里面寄托了孔子让天下人群
从据乱世、升平世到太平世
三世进化之治道与治法
孔子怎么样从头建设一个国家
怎么样让这个国家一步一步做到“天下太平”
里面的根本道理和方法全部写在《春秋》之中
所以才说“孔子作《春秋》”
“则学者至今则之”
到了西汉那个时候
天下学者多半都还忠法孔子
就因为孔子有这样的大功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
特别要注意这点
这里的“获麟”指的是春秋的最后一年
鲁哀公十四年
“鲁哀公西狩获麟”这件事情
因为“鲁哀公西狩获麟”
所以孔子因为这样事件的出发  才决定要写《春秋》
过了两年孔子就死了
那么  孔子一生最后的遗著就是《春秋》
所以“获麟”这件事情就代表了“孔子著《春秋》”这件大事
所以司马谈才说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
有四百多年
为什么他要说“四百有余岁”
所以各位特别要注意一件事情
为什么?
因为“四百有余岁”这个数字是错的
曾经有学者严格计算过
从鲁哀公十四年到汉司马谈死的这一年
才三百七十二年
怎么能说是四百多年呢?
怎么能说“四百有余岁”呢?
所以司马谈记错了
那问题就来了
如果司马谈记错
司马谈是天官  是管天文历数的  管历法的
司马谈是史官
在当时的天下  任谁都有可能弄错年份
最不可能弄错年份的不就是司马谈吗
就算你们各位跟我说  司马谈病糊涂了
病糊涂了  他的儿子司马迁没有病糊涂
如果“四百有余岁”是没有异议的
司马迁会刻意在这里记一个错误的数字吗?
这都是不合常情常理的
“四百有余岁”
我前面才跟各位说
读中国书不能“泥文生义”
不要拘泥于文字
最后就自然地去说古人错了
这里“四百有余岁”
司马谈是刻意这么说的
他想要在这一句话里面寄托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他为什么要明白地去说一个明显年数是不合的数字
因为这是有意义的  我后面会跟各位讲不要急
“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春秋战国时代不断战乱
各国原本都有太史的传统
这就是各位都很熟悉的
“崔杼弑其君”  “赵盾弑其君”的典故
崔杼在当时弑了他的君主
齐国的太史就把这个事情写下来  写“崔杼弑其君”
于是崔杼就把齐国太史给杀了
杀了太史之后  他的弟弟继续接上来  继续担当太史
太史又死了  他的弟弟再接上来
前仆后继  最后崔杼杀不胜杀终于屈服
他就说
“那你就写下来吧”
为什么呢?
各位要特别注意这一段
第一点
你们从这个故事里可以明白
在当时周氏封建的时候  太史是家族内传承的
所以司马谈跟司马迁说他们的祖先“释典周氏”
绝对不是空口说白话  也不是无中生有
这是当时的实际的情况
第二点  你们更要注意的一件事
中国人为什么把“史学”看得特别高
你们从那个记述
“崔杼弑其君”  “赵盾弑其君”你们就会发现
它里面讲的是“其君”
史官讲的可不是“我君”或“崔杼弑君”
“其”是“你的”
崔杼弑“他的”君
赵盾弑“他的”君
可能从这个史官里的记述就知道
史官并不认为“他”杀的君是“我”的君
为什么?
因为各国的太史在当时都是由周王氏派驻到各国去的
他们在家族内父子兄弟相承
可是他们是直接受命于天子
他们是直属天子的
因此在他们眼中  他们是代理天子到各国来记录史事的
所以中国的史官在当时
这个“史学”从一开始就培养(出)了
他们超然于各国政治之上的地位
也就是因为这样  史官才有那样的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
那么继续看下去
可在天下战乱了以后
各国的史官纷纷失其官守
在各国史官失其官守以后
“史记”
这里的“史记”  注意
指的并不是我们今天眼前看的这本书
“史记”原本是中国古代史书的通名
我们把所有史书都叫作“史记”
可是后来为什么“史记”变成这本书的专名呢?
因为这本书实在太了不起了
后来的人把这本书看得无比重要
认为它是中国史学最重要的代表
所以就以通名作为它的专名
这是后来的变化
而这本书  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出
这里一些“史记放绝”指的如果是通名
你们就可以知道一件事  就是我后面要跟各位讲
这本书原来的名字不叫《史记》
那么它原来的名字到底叫什么  我们后来来分析这个事情
“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史记》——各国的史书  就因为这个样子逐渐地中断
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后
又刻意毁掉了六国的史书  只剩下《秦记》
秦国的史书是六国当时天下史书之内比(较)差的一本
它记载太过简略
等到《秦记》到最后留下来
根本不足以重修古代史书的需要
因此太史公在著书的时候  他有特别讲清楚
战国这一段的史料是特别缺乏与特别混乱
他说得清清楚楚
而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史学断裂的情况
就是因为“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这个时候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史学中衰的危机
从一开始就有非常好的史学传统
到后来我们也看到
像《左传》  像《竹书纪年》
它们的特征都是
年、时、季节、月、日
记载得清清楚楚
不止时间记载得清楚
我们说“史学”有几个要件
时、地、人、事也记载得清清楚楚
可到后来我们再去看《秦记》文字
《秦记》文字各位如果有兴趣的
可以看《秦始皇本纪》最后的那个附录
它附录里面就是《秦记》文字
《秦记》的文字里面就只有
连年都没有
往往就只有记一任国君
那任国君多少年死掉
那任国君(在任)里面发生什么大事
那《秦记》比起《左传》
比起《竹书纪年》
那无疑是中国史学的巨大倒退
那是中国史学的中衰
中国的史学到这一刻
如果没有人出来重新恢复旧的史学
中国的史学传统可能就此断裂
【教育无边界字幕组】 听录&时间轴: wynnie 丨校对: 黧生爱丨审核: 板栗要低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迁与《史记》
中国有部伟大著作,连伟人都爱不释手,传千年仍不衰还将一直流传
读史攻略:谁定义了“二十四史”?
为什么说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史学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时代?
08中学规范详究之四:隋书经籍志经述要
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的宏观框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