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信平台支持下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 当每个学生把眼球都集中在手机、iPad等便携设备上的时候,微信作为一款集通讯、社交平台于一体的移动性应用软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此背景下,如何挖掘微信的教学价值,并利用其为大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支撑,成为当下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在对高校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媒体资源、交互形式等方面进行设计的基础上,构建出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模式;为现行高校教学的实践提供案例,分析了实施该模式所存在的局限性,以期促进微信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信;微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应用;局限

引言:在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设备盛行的当下,手机网络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 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手机使用率高达83.4%。[1]与此同时,微信作为手机客户端安装率最高的应用软件之一,其免费、便捷、可移动性受到高校大学生的青睐。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中指出,微信注册用户量已达6亿,其中大学生占主体地位。[2]这说明在手机等移动设备普及的今天,微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随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浪潮席卷而来,微课程的建设始见雏形,并引起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微信在社会经济领域虽呈繁荣之新态势,但在教学领域,我们还没有看到它的实效。如何将“微信”与“微课程”同侪互助,形成师生互动、学习资源再生及再造的联动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下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微课程设计微课程的设计要以“微”为宗旨,并适应微信移动终端的应用。本文主要从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媒体资源、交互形式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保证微课程在微信平台上的顺利实施。     

(一)教学内容设计由于承载微信的设备环境大多数是小屏幕(智能手机一般是3.5~6.1 寸,平板电脑是7.0~10.1 寸),[3]已有的基于电脑屏幕上的很多资源是无法直接迁移到这种环境下的。虽然屏幕尺寸对于教学设计来说只是一种物理性问题,但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心理和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4]如何使这些小屏幕上呈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吸收,降低学生的认知负担,并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在微信平台上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针对它的教学内容设计应体现以下三个原则:

1. 微型化设计目前,微课程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所以它只是正式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或扩展,学生普遍是利用课外零碎的时间来学习。受移动设备的物理属性影响,对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尽量微型化。所谓微型化就是把学习内容分割成实用短小的信息组块,以微型媒体的形式(一小段文本、一张图、一个小动画、一个音视频片段,或者就是一个网址链接)来呈现微型的课程内容。[5]因此,微课程的内容设计不求内容的大而全和知识的系统化覆盖,只需短小精悍,每个学习点要严谨、言简意赅、明了易懂,方便学生随时进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一个内容组块的学习。下面选取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中“翻转课堂”的概念来举例展示,如图1。

 

 

2. 聚焦性设计高校教学过程中,多数内容是学习者初次接触,繁杂而抽象,需要教师大量的阐述做铺垫,将其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制作成微课,围绕教学或学习中的典型的、具体的、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设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制作成微课。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教学主线要清楚,教学内容要完整,教学重点要突出,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形成一个小的学习主题,让学习者能够完全吸收并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小(微)而精。

3. 可用性设计微信平台虽然拥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但这些资源并不是学校正规的教育资源,最多只能算是“非正式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没能在现行教学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这些资源的教学可用性。在微信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属于一种浅层投入状态。其他许多外界因素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学习者往往会不受控制地转移注意,更不会主动去学习。因此,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要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可用性,把学习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体验,让短小的微课程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情景感染力,能够持续激发学生参与微信学习的兴趣。

4. 情感化设计教学内容的情感化设计是其内在特质与视觉感官的结合。当教师在所制作的教学微课程中注入情感因素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会有更大的吸引力。通过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纽带,互动传递学习感情,唤起学生的学习记忆,形成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使他们能从内心情感上与学习产生共鸣。笔者依据唐纳德·A·诺曼教授提出的本能、行为、反思三种水平的设计与产品特点的对应关系,[6]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化设计。如图2所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出自于本能,如果教学内容的设计越是符合学生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学生接受并且喜欢;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水平需要考虑学生是否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否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有乐趣的学习体验;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

     

(二)媒体资源设计由于通过网页链接的形式发布学习信息,学生每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流量进行阅读,费时又费力。而通过微信APP可以把所有图片或文字等反复出现的教学内容都一次性上传到公众平台,尽量保持最低流量,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快速传递。为此,我们应基于微信APP,运用一种或多种媒体组合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文本设计文字简洁,概括性强,多数用来讲述概念性的教学内容,通过关键词或简洁短语的形式进行展示,以体现其重要性。在设计过程中,需注意文本的显示格式与长度问题。由于移动设备屏幕尺寸和屏幕分辨率的限制,文本的容量不能太大,要避免过多、无用或不相关的信息,分类条目清晰,内容长短合适,忌讳出现大段的文字信息。

2. 图片设计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表现作用,可单张分享,也可多张组合。将一些概念性或原理性的学习内容绘成图片并配以文字发给学生,能取得更好的知识传播效果。依据上文中举出的“翻转课堂”示例,将其制作成图片形式的微课程,更能具象化展示其概念内涵,如图3所示。图片的设计要特别注意格式和大小,在GIF、PNG、JPG和BMP 等多种格式中,JPG格式的兼容平台是最多的;图片的大小要根据手机的分辨率进行设计。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常用的智能手机分辨率是480*800~1136*640 之间,平板电脑是1024*768~2048*1536 之间。[7]故图片的大小应保持在移动设备支持的范围内,才能够清晰有效。

3. 动画设计动画能够形象化地展示过程类的学习内容。它比仅仅使用文字或者图片,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意识。动画通常只需要3分钟左右,内存较小,更适合微信平台的上传和保存。某些情况下,动画无法播放,这是因为一些移动终端不支持此格式的动画,比如IOS系统中就不支持Flash动画播放。所以,动画的格式要依据大多数终端的兼容性来设定。目前,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可以支持Flash动画播放。

4. 视频设计Zaid Ali Alsagoff教授曾说过,教学视频具有激发、影响和告知的作用,具有生动的(Lively)、有教育意义的(Educative)、创造性的(Creative)、可引人思考的(Thought- Provoking)、可以理解的(Understandable)、相关的(Relevant)和令人兴奋的(Enjoyable)的特点。[8]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时,应该着重考虑如何设计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由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为5~8 分钟,所以对每段教学视频时间的设计应与之不差上下,切勿过长过繁。不要全部上传或下载到微信公众平台上,以链接的形式呈现,既可节省流量,又能保持移动设备系统的运行速度。视频的格式要根据设备的兼容性来选择,IOS 系统支持m4v、mp4、mov 等格式;Android 支持的视频格式有3gp、mp4、wmv、asf、avi等;Windows Phone 支持的有3gp、3gp2、mp4、wmv、avi等。[9]部分教学视频采用的是声音加板书的形式,就是在已经录好的画面中插入音频配合播放,这就要求录制声音清晰、无杂音并与画面同步,其声音文件首选mp3 格式

(三)交互形式设计由于微信平台支持文字、语音、视频等多样化的信息交流方式,可以“一对一通信”,也可以“一对多通信”,在交互的同时又具备群发消息、自动回复等多样化功能,为生生或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在这里列出三种典型的微信学习交互方式:

1. 基于微信群的在线交互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就有协作式的学习模式,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面对面的交流,虽然这种交互形式更直接化、情感化,但是整个过程是非记忆的。而在微信平台上,可以针对学习内容分成不同小组,建立微信群,群里可加入100人,每个人在群里各抒己见,整个学习研讨过程中的对话、观点都会保存下来,课程结束后可以查看历史聊天记录,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也可以引荐和参考其中的学习方法。微信平台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直接发语音的方式进行讨论,节省了学习时间,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微信还具有实时对讲机的功能,可以同时和多人进行语音对讲,这与在微群里直接语音聊天不同,对讲机里的聊天是实时的,语音信息是非记录的。近期发布的微信6.0安卓版,增加了“小视频”功能,学生可在聊天界面以及朋友圈拍摄一段不超过8秒的短视频直接发送和分享。

2. 基于微社区的实时交互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一个公众号,专门为某类微课程而开放,学习者关注这个公众号后,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有关此类微课程的信息,并且可以点击其中的微课视频链接,进入在线学习。在整个页面下会设置几个主要的主题按钮,其中一个为“微社区”,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平台。学习者可以发布自己的话题,也可以根据话题分类浏览或评论他人的话题,如果对所答问题满意或表示支持,即可点“赞”。在微社区中,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个人主页,用以接收消息和收藏信息。图4所示的是吉林中公教育提供的微社区。

3. 基于朋友圈的评论交互微信平台的操作简单、交互便捷、订阅推送及时,学习内容检索、发布、共享一体化的特点,符合高校学生的交流习惯,而高校教师教学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为微信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可以分享微课程到朋友圈,或根据朋友圈中其他人发布的课程链接,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评论与交流,具有人际交流的临场感和时效性。相对于博客、WEB、QQ空间等公开交互平台,微信朋友圈刷新速度快,微课程发布的同时,即可在好友的主页中显示,不但可以公开评论的方式进行讨论,也可以私下发微信一对一交流,实现了微课程同步或异步交流的需求。

微信支持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

(一)微信支持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育理念的创新为先导,以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为核心”。[10]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教学的模式正好符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的核心,颠覆了原先“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固有模式,为高校大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在整个高校课程教学中,微信支持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作为正式课堂教学的补充,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非正式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首先,教师利用微信平台发布微课程。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需事先构建完整的学习支持体系,保证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所有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群发布已经制作好的微课程或分享微课视频的网页链接,创建微群讨论组向学生抛出具体的学习任务,浏览学生互动记录的同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学生的知识盲点区做针对性准备。其次,学生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学生在进行教学微课程的学习时,完全处在一个自由的状态,可以根据老师发布的问题自定学习步调,选择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课前预习。点击微课程进行学习后,及时参与群组讨论,自由分享搜集来的学习资源,把得出的结论或者发现的疑问回馈给老师。在此过程中,教师管理和控制讨论进程,引导学生正确的探究方向,并在适宜的时候进行辅导,使学习者的学习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化和内化。最后,师生通过微信平台交流评价。教师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并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共同问题在讨论组里给予解释;部分同学的个别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发帖或发私信的方式一对一地讲解,也可组间讨论形成反馈评价,从而内化、巩固学习内容;之后,接收新课内容,开始下一单元学习,如此循环。

(二)应用示例以下选取某高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的一个概念性内容——“条形码技术”进行实际应用。首先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微课程设计并制成微课程视频。具体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然后将微课程“条形码技术”应用于微信平台,步骤如下:第一步,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程上传到微信或分享微视频链接(见图6)。第二步,学生点击观看微课程,在讨论组进行讨论分享(见图 7)。第三步,师生通过微信群交流互动、评价反馈(见图 8)。

经过以上流程,这节“条形码技术”的微课程就完成设计和应用。 

(三)在高校教学中表现出的局限性

1. 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作基石微信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从教师制作上传教学微课程、学生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到师生网络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手机、iPad等硬件及微信软件的支持。在利用微信教学时,需要保证全体师生的移动设备都运行在Internet支持的环境下,而互联网速度的快慢是当今制约众多高校网络教学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学校应该为教师配备高性能服务器,加快微课程的制作和发布的流程,并在全校范围内增大网络带宽接入量,开放免费Wifi,使学生在课后通过手机进行随时随地免流量学习。

2. 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据以上对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微课程设计原则分析可知,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以微课程的形式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微”内容,采用不同的“微”策略,以达到不同的目标,才是最后教学的宗旨。高校课程中理论性教学内容或简单的实操类教学内容更适合通过微信平台以微课程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中要求学习知识点比较独立,课程内容可以模块化,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3. 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实施微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借助多媒体课件等传统教具进行知识传授,教师课前只要准备好简单的PPT和教案即可。而在微信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音视频加工编辑(视屏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图片绘制、Flash制作、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熟练地使用各种微课程录制软件(屏幕录像专家?、Screencast-O-Matic、Cyberlink YouCam 、Camtasia Studio等)自行创作微课程。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微课程,不仅要通晓网络发布技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监控,还要具备组织管理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能够构建完整的学习支持体系。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大力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培训。

4. 对学习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微信教学模式适用于乐于接受新技术,习惯电子设备,自我管理意识较强的学习者,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学习者。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高水平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适合这一教学模式,而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利于他们系统地掌握知识。所以,微信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在系统性学习之后再去学习微课,强化重点和难点。[11]因此,在实施微信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学习者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虽然微信教学模式打破了高校课堂学习的按部就班,但在目前的研究与实践领域中仍存在许多不足。要使微信学习能够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还需要研究者坚持不懈地探索与总结,在持续的教学体验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高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结束语借助国家推动信息化教学的趋势以及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微信支持下的微课程教学必将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以后教育工作者对微信教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在移动通信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支持下,微信和微课程的深度融合,体现了微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加速了微课程的推广和传播,为高校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微信应用的继续深入研发,微信将会在未来的高校教育教学中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闫晓甜,硕士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李玉斌,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本文摘自《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15第9期,详细内容敬请参阅杂志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疫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实践探索及改革启示
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四条建议
中国慕课向高质量发展
观点|开发慕课少些功利心
第十组
上海交大余建波:“轻量级”融入一站式学习 | 封面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