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康熙至少到过寄畅园18次 留下不少诗篇
上月,本报两篇关于无锡本土文化的报道引起不小反响。一篇是蠡园老建筑来龙去脉的追寻(详见本报9月4日A4版)、一篇是《无锡十五大名门姓氏,赶紧看看你是不是名门望族之后!!!》(9月8日微信公众号“江南晚报” jn88300000)。

  有趣的是,针对这两则报道的讨论最热烈的,都是抱怨为啥没提到无锡赫赫有名的秦氏以及他们的私家园林——寄畅园。甚至有读者特别提到BBC今年公映的纪录片《中华的故事》,就是以无锡秦氏为主线贯穿全片的。

  恰巧,《锡山秦氏宗谱》(十修)主编秦志豪日前联系记者,讲述了起寄畅园绵延500年的传奇与秘密。

  苦研“秦史”十五载,出版三部专著

  秦氏是无锡的望族,那位写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大词人秦观,是锡山秦氏始祖。秦观祖籍是扬州高邮,1079年秦观与苏轼等人来锡游览惠山,被美景感动,留下“讵得踵三隐,山阿相与邻”的诗句。秦观去世后,其子湛任常州通判迁葬父亲于惠山二茅峰下。后秦观十一世孙惟祯自武进迁居胡埭为锡山秦氏始迁祖。秦氏后代名人迭出,明清两代,锡山秦氏曾中进士34人、中举人77人。34名进士中,又有13人点了翰林,其中3人名列探花(相当于全国高考第三名)。近代史上,担任无锡政府要职、文教领导的秦氏族人不胜枚举。革命烈士中秦起、秦邦宪更是彪炳史册。

  更为神奇的是,作为秦氏的私家园林,寄畅园从“凤谷行窝”迄今近500年,虽数易其主,却始终在锡山秦氏手上传递,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园林史上亦属罕见。

  今年79岁的秦志豪,是锡山秦氏第31世传人。从市八中数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后,2002年开始从事秦氏家谱的续修工作。在修谱中,依据族人提供的大量资料,编纂了一部《锡山秦氏寄畅园文献资料长编》(2009年出版),在园林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学者依据、引用此书,还有人攻下了硕士、博士学位。

  秦志豪透露,近年来,为了配合申遗,围绕着寄畅园,他又出版了《寄畅园园史探索》《康熙乾隆的惠山情结》两部新作。最近,他完成了“长编”的修订,把原来的60万字内容增加了一倍,计划在明年寄畅园始建490周年时出版。这些研究成果,厘清了寄畅园历史上的一些谜团,也有许多新的发现。

  一个梦改变了这个园子和秦氏家族的走向:

  康熙6次南巡至少7次光顾寄畅园

  秦志豪在研究中,不仅梳理了秦氏宗谱、历代的文人的著作,还逐页查阅了康熙皇帝的起居注。他从《清圣祖御制诗文集》中,“扒”出了一篇历代无锡县志中从未收录的《船泊无锡》,将康熙南巡在无锡留下的诗作,从7首增至8首。而六次南巡中,临幸惠山和寄畅园的次数至少为7次,也可能是8次。

  考证皇帝临幸的次数,并不仅是证明寄畅园的“荣耀”,实际上几乎每次皇帝的驾临,都会给秦家的命运带来重大影响——1684年冬,康熙第一次南巡回銮途中,游惠山进寄畅园,园中一棵姿态雄伟的香樟树引起了他的兴趣。此后在卧云堂小憩打盹,竟梦见此树摇摇晃晃走来,向他叩拜请求。一梦惊醒,询问秦氏后人,方知万历十九年(1591年),凤谷山庄传到了因卷入张居正党争被罢官的秦燿手中。正好“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的秦燿,以大兴土木的方式,排解心中的不平。将这座山庄改成了今天的名字,并完成了嘉树堂、知鱼槛、含贞斋等建筑,但终因冤案始终没有平反,再优雅的景致也无法消解自己内心的烦虑,最终带着深深的遗憾撒手人寰。似乎因为这个梦,4年后,康熙特颁一道恩旨,将前朝的秦燿入祀乡贤祠。秦燿恐怕万难想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园子竟给他带来了昭雪的契机。

  超级粉丝乾隆爷:

  11次游览寄畅园

  留下619首有关无锡的诗篇

  “惟惠山幽雅闲静”,是近年惠山古镇进行旅游宣传时从乾隆无数题句中找出的一个句子。但在秦志豪看来,这个句子远够不上最好。

  乾隆仿效其祖父康熙,曾有六次南巡,其目的除了游山玩水,还有巡视河工、了解民情、考察吏治等政治意图。他“临幸”寄畅园几次呢?竟然是11次!再盘点这位被称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大诗人”《清高宗御制诗集》,共收录41863首,其中写寄畅园-惠山的169首、听松庵-竹炉山房的114首、加上其他与无锡有关的,总量竟达619首,约占其诗篇总数的1.4%!如此热爱无锡、热爱惠山、热爱寄畅园的大人物,恐怕是前无古人了。

  乾隆是敬业的皇帝,他的工作时间从清晨4点一直到晚上8点,在这样忙碌的节奏中,他却对隶属常州府的一个小小府属县这样钟情。他甚至在北京仿照无锡的景致,复制了“惠山园”(仿寄畅园)、“玉泉山竹炉山房”(仿竹炉山房)、“凤凰墩”(仿黄埠墩),形成惠山九龙的缩影,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抽空前去小憩。南巡前开列“观光地”,“不曰无锡,不曰惠山,而曰秦园,则是园尤独注意处”。乾隆的临幸无锡,是以寄畅园为中心展开的。

  “孝友传家”的精神力量

  让乾隆如痴如醉的,除了惠山的自然秀丽、寄畅园里的奇思妙巧外,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重要的因素。

  1703年,康熙第四次南巡临幸寄畅园,带走了秦园主人秦德藻的长孙——秦道然,将其派往皇九子胤禟家中教书。后来又考中举人、进士,升任翰林院编修,成为胤禟亲信,荣耀一时。

  1722年,康熙驾崩,发生“九子夺嫡”,最终皇四子雍正即位,反对他的其他兄弟纷纷遭剪除,其朋党也被株连。秦道然被定下“仗势作恶”“家产饶裕”两条罪名,虽然保住性命,却要交纳十万两罚银送甘肃充军饷。秦家交不出这么多银子,秦道然就始终被关在牢里、寄畅园也被充公没收。

  13年过后,雍正病逝,乾隆即位。这一年秦道然的儿子秦蕙田又考中了探花,入值南书房,深得乾隆喜爱。1737年,秦蕙田给乾隆上了一道言词恳切的陈情表,陈述父亲年届八旬,身处牢狱的艰辛,表示愿以自己功名,来抵消父亲的罪责。执政理念与父亲不同的乾隆,似乎正要走宽大为怀的路线,正在大赦天下,当即下令放释放秦道然、免去追缴银两、发还寄畅园。此后,秦氏族人经过商议,决定在园中建立双孝祠,“园以祠为守”以避免再次出现被抄的局面。

  秦志豪分析:满人入主中原,要统治一个幅员辽阔、有数千年文化的地区,对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除了统治者要学习汉文化、融入汉文化,以大棒加胡萝卜的两手掌控知识阶层、笼络江南士人也是必需的。而以“孝治天下”为核心的儒学,对乾隆是很有吸引力的。乾隆崇拜康熙,效仿康熙南巡,锡山秦氏所体现的家族精神、寄畅园300多年不易姓的敬祖守业的执著,是吸引他的内里因素。所以他为秦家题写的诗句中有“异世一家能守业,犹传凤谷昔行窝”;“爱他书史传家学,况有烟霞护圣文”的句子。并在乾隆二十三年给秦氏题写了“孝友传家”的额匾。

  可以说,寄畅园的建筑者、守护者们的“孝道”体现,已升华成对家族的爱、对国家的忠,进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力的范畴了。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张庆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运河上的一颗灿烂明珠——无锡黄埠墩
无锡寄畅园旧事
乾隆与美女石,故事里不全是传说
康熙乾隆12次下江南,却去了惠山古镇14次,一个小镇到底藏了啥?
惠山古镇
无锡锡惠公园走走(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